《竇娥冤》的人物形象以及曲白語言的特點和功能

導語:關漢卿創作的劇本並不是單純的進行虛構和想象,而是著重於反映現實。他所創作出的愛情婚姻劇,只有極少數的作品是涉及到少男少女關係糾葛的。而絕大多數的作品,都是立足於社會現實,將這種糾葛關係放在了廣闊的社會網中進行思考和探索,從而反映社會現象,摸索出反思的道路。

《竇娥冤》的人物形象以及曲白語言的特點和功能

關漢卿畫像

一、《竇娥冤》的主要內容

1、楔子和前面兩折

楔子介紹了故事發生的背景以及竇端雲,也就是竇娥的身世。竇娥的父親竇秀才,欠下了蔡婆婆許多錢財,都無力償還,又想去進京趕考卻沒有足夠的盤纏。無奈之下竇秀才就把女兒端雲許給蔡婆婆做兒媳婦,原本借的錢財一筆勾銷,蔡婆婆還給了竇秀才盤纏去進京趕考。到了蔡婆婆家裡之後,端雲也改名為竇娥。然而,竇娥的丈夫很快就去世了,只剩下了竇娥與蔡婆婆兩人相依為命。

《竇娥冤》的人物形象以及曲白語言的特點和功能

《竇娥冤》

後來,蔡婆婆向賽盧醫討還欠債,卻被心術不正的賽盧醫騙到了較為偏僻人少的地方,賽盧醫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地勒死蔡婆婆。恰巧這時候,被張驢兒和他的父親看到了,他們倆救下了蔡婆婆。蔡婆婆想要用錢財去感謝張家父子倆,但是張老和張驢兒在聽說蔡婆婆是獨身,並且家中還有一個喪夫的兒媳婦的時候,便死纏爛打地要求蔡婆婆與她的竇娥分別做他們的媳婦。

張家父子倆隨著蔡婆婆回到了她的家中,蔡婆婆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講給了竇娥聽,想要說服竇娥嫁給張驢兒,卻遭到竇娥的強烈抵抗,甚至竇娥對蔡婆婆不守婦道的做法十分鄙夷和唾棄。竇娥非常不願意嫁給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張驢兒,於是張驢兒心生歹念,想要設計圈套毒死蔡婆婆,來逼迫竇娥就範。

賽盧醫本來醫術就不高明,"死的醫不活,活的醫死了",又差點勒死了前來討債的蔡婆婆,所以想要趁早逃離這個地方。在賽盧醫將要遠走他鄉的時候,張驢兒遇到了他,並且威脅他給出了毒藥。張驢兒悄悄地在竇娥給蔡婆婆做的羊肚兒湯中下了毒,然而,蔡婆婆沒有吃,給了張老,最後張老誤吃了之後中毒死去。

2、後面兩折

張驢兒在張老死了之後,報官誣告是竇娥殺了張老。竇娥本來拼死抵抗,嚴刑拷打也不想被冤枉。然而,之後竇娥卻被告知要拷打蔡婆婆,竇娥心地善良,又有孝心,她怕連累婆婆,只能屈招藥死了張老,被冤枉成殺人罪犯,押往刑場。在被斬首之前,竇娥和蔡婆婆說明自己的冤情,並且在死前許下三樁誓願,一是血染百練,二是六月飛雪,三是亢旱三年。隨即應了前兩樁誓願。

《竇娥冤》的人物形象以及曲白語言的特點和功能

竇娥被押往刑場

在三年後,竇娥的父親當上了官。竇娥化成了冤魂向自己的父親控訴冤情。竇天章起初還斥責竇娥殺人犯罪,在聽完竇娥的冤屈之後,得以將案件重新審理。最後將賽盧醫發配充軍、昏官桃杌革職永遠也不任用,張驢兒斬首,竇娥的冤情最後得以昭雪。竇娥的父親答應竇娥好好照顧蔡婆婆,由此全劇結束。

《竇娥冤》的人物形象以及曲白語言的特點和功能

竇娥向天地哭喊

3、邏輯結構

首先是以竇天章將女兒給蔡婆婆做兒媳婦為開端,然後是以竇娥拒絕逼婚、被誣告為發展,接著是以法場上立下三樁誓願為高潮,最後以沉冤昭雪為結尾。在這其中的邏輯結構是環環相扣的,使得整個劇本結構緊密,節奏緊湊,內容安排也繁簡得體。

二、《竇娥冤》中的人物形象

1、竇天章的形象特點

竇娥的父親竇天章,因為沒有錢還蔡婆婆的債,又需要盤纏進京趕考,便把女兒給別家做媳婦,實際上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他冷漠無情,自私偽善。但他心裡也有幾分自責,可見他還是有良知的。後來竇天章考中當官,並且連夜審理案件,他工作勤奮可想而知。直到最後他為竇娥平反冤案,說明他是個正直的人。

這裡關漢卿還是用了理想化的寫作手法。他不願意看到竇娥的冤屈永遠埋沒在地下,於是出現了竇天章為她平反冤屈。然而,這不過是理想化的寫法。實際上,元朝政治現實十分黑暗,昏官、貪官層出不窮。所以造成冤假錯案在那一時期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而竇天章的出現是關漢卿刻意為之,是給竇娥的冤案一個理想化的交代。

《竇娥冤》的人物形象以及曲白語言的特點和功能

竇娥的第一樁誓願:血染白練

2、膽小懦弱的蔡婆婆

蔡婆婆家境殷實,可以借錢給竇天章、賽盧醫。蔡婆婆心地善良、疼愛竇娥,在竇娥嫁過來之後,實際上竇娥只是個童養媳,但是蔡婆婆對待兒媳婦也是很好的。但是遇到張老和張驢兒逼婚,卻軟弱無能、懦弱膽小。除此之外,還有些世故圓滑,當面對兒媳婦強烈拒絕張驢兒逼婚的時候,自己卻搖擺不定,甚至有勸兒媳婦妥協的意思。

3、堅守貞節且具有反叛精神的竇娥

竇娥的命運坎坷曲折,先是被父親送給人家當媳婦,沒多久又遭遇喪夫之苦。竇娥心地善良,到了婆家之後,她為婆婆做出了很多事,最後甚至寧願受死也不願意讓婆婆接受拷打。有孝心,在最後還讓自己的父親照顧婆婆。竇娥堅守貞節,最後卻也被貞潔所害,但是竇娥並沒有束手就擒、坐以待斃,她敢於對黑暗社會進行控訴,這裡體現了她性格中的反叛精神。

《竇娥冤》的人物形象以及曲白語言的特點和功能

竇娥的反叛精神

4、《竇娥冤》中的次要人物

賽盧醫醫術不精,草菅人命。欠債不還,反而想要殺害蔡婆婆,可見他心狠手辣。事發之後,想要逃走卻又受到威脅,他心虛懦弱、助紂為虐,最後還是給出了毒藥。張老心術不正,又事事聽從兒子。張驢兒是導致竇娥蒙受冤屈的罪魁禍首,他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心思也不純,甚至逼婚不成就想要毒死蔡婆婆,心狠手辣、殘忍至極。而縣令桃杌作為一介官員,卻貪贓枉法,辦事糊塗武斷,導致冤假錯案的產生,是個昏官、貪官。

《竇娥冤》的人物形象以及曲白語言的特點和功能

六月飛雪證明竇娥一案是冤案

三、曲白語言的特點

1、"本色派"的代表

因為關漢卿是元雜劇"本色派"的代表,"本色派"就意味著要展顯本色,而"本色"體現在語言方面,那就是不加太多的華麗修飾,儘量呈現出事物原本的樣貌。所以在關漢卿的劇本中,曲白語言通俗易懂,幾乎不會用一些晦澀難懂的語詞,而且十分樸實自然。但通俗易懂,並不代表作品淺顯而沒有深度,相反,關漢卿的社會劇透露出了社會上的黑暗與汙濁,引發人們思考。

雖然沒有很多修飾性的語言,但是劇本中的語言都十分符合人物的形象特徵和身份地位。劇中也不乏許多慷慨激昂的曲詞,通過這些曲詞能夠較為直接地去展現竇娥的內心世界,也通過這種方式更加凸顯了人物的性格特點,使得人物形象更有立體感、有血有肉。除此之外,在劇中還有很多口語化的字詞語句,更能貼近社會的日常生活,與觀者息息相關,從而拉近了觀眾與劇本的距離,使得觀眾們更容易產生共鳴。

2、語言特點

《竇娥冤》中的曲詞十分精煉形象,賓白也恰到好處。曲白語言相輔相成,構成了劇本的宏觀整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動,也使得整個劇本更加感人。在立下"三樁誓願"的場面中,三次用賓白來提出誓願,又三次用曲詞來增強感染力,使得竇娥的抗爭和反叛精神更加深切感人。而通過婆媳二人之間的對話,又可以體現出來竇娥的語言生動平實,富有感染力。

雖然說運用口語化的語言,但是劇中的俚語樸實自然,十分切近市民生活,而且這些口語並不是粗俗野蠻的,而是經過加工錘鍊的,既平實又具有藝術性。關漢卿的劇本中還運用了許多典故和詩詞,使得劇本在貼近現實的同時,還能夠做到典雅且莊重。在《竇娥冤》中,關漢卿將雅俗共賞做到了很高的水平。除此之外,關漢卿能夠深入揣摩人物性格和心理,反覆推敲角色,根據人物的性格特點來變化語言風格。

3、曲白語言的功能及作用

曲白語言的樸實生動,能夠增強劇本的可讀性,拉近了觀眾與劇本的距離,而且更容易使觀眾產生共鳴,增強了感染力。曲詞典雅,賓白平實,具有藝術性和創造性。關漢卿用這樣的語言方式來進行劇本創作,能夠觸發更加廣泛的共鳴,由此達到社會劇引發觀眾思考的意義和目的。

四、竇娥對於天地的情感

1、竇娥對天地的怨恨

在《竇娥冤》中,竇娥幾次埋怨天地不知道她的命運之艱難。"滿腹閒愁,數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則問那黃昏白晝,兩般兒忘餐廢寢幾時休?大都來昨宵夢裡,和著這今日心頭。催人淚的是錦爛漫花枝橫繡闥,斷人腸的是剔團圞月色掛妝樓。長則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悶沉沉展不徹眉尖皺,越覺的情懷冗冗,心緒悠悠"。

《竇娥冤》的人物形象以及曲白語言的特點和功能

竇娥的哭訴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普通民眾對於天地應該是存有敬畏之心的,然而竇娥卻直接向天地表達了自己的怨恨。實際上,竇娥向天地發出的這些怨恨,大都是來源於自己曲折坎坷的命運。然而,在這樣的命運之下,竇娥想要反抗卻又無能無力。在這樣的呼喊聲中,頗有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無可奈何。

2、竇娥的矛盾心理

雖然竇娥對於天地抒發了自己的怨恨和無奈,但是她在臨死的時候,仍然對著天地許下了三樁誓願。這是竇娥對於天地情感的矛盾之處。她既認為天地不公,讓她遭受了如此多的苦痛折磨,但最後,竇娥還是選擇讓天地來替她洗清冤屈、懲罰惡人。這是普通民眾面對黑暗社會的無奈之感,儘管天地不公,還是隻能選擇寄希望於天地。

總結:在關漢卿的社會劇中,反映了黑暗的社會現實,以及普通民眾面對不公時的無可奈何。這些都值得每一個身處在社會中的人進行反省和深思。而《竇娥冤》在內容選擇、人物塑造、語言特色等各個方面都做到了極高的水平,展現了當時時代背景之下的民眾,具有極為深刻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