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黃小妹 來源 | 風財訊
4月3日晚間,碧桂園官方微信更新了一篇文章,題目為《擁抱變化堅定前行》。主要報道了碧桂園集團的月度高管會內容,其中總裁莫斌的發言,似乎對近期網傳的碧桂園人員和組織架構調整有所回應,他表示,“調整不是 ‘拍腦袋’的決定,是 ‘有的放矢’地打造企業內部的叢林生態,這是針對企業管理運營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主動地自我修正。”
所謂“調整”,即是指今年開工之後,碧桂園再次進行了集團和區域架構的優化整合,將廣東之前11個區域公司整合為3個,目的是進一步整合粵港澳大灣區資源,強化競爭優勢,繼續推動實現總部精幹高效、區域做強做優,項目做一成一。其實碧桂園這種主動求變的舉措,近幾年一直在進行。
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在碧桂園剛剛公佈的2019年年報中,員工人數較2018年減少了2.9萬人。而據風財訊瞭解,這所謂減少的 2.9萬人,其中有大約2.5萬人實為轉崗。將部分輔助性、勞動密集型崗位進行市場化管理,簽約主體變成勞務派遣,這類崗位包括案場服務、保安、保潔。不可否認,碧桂園此種做法有利於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提升人均能效。
還有個現象值得關注。伴隨著碧桂園機器人、農業等多元化業務的拓展,同時需要新鮮血液的補給。2019年碧桂園子公司增加了約7600人,加之碧桂園每年都有面向全國高校的校招行動。總體上,整體人員結構的波動處在可控範圍內。
在外部要效益的渠道愈發逼仄,加強內部管理保證自己的效益成為最現實的方法,管理提升的效果也體現在了年報成績單上。一如管理大師德魯克先生所言:管理就是兩件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行穩致遠的步調
據披露財報顯示,碧桂園2019年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5522億元,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面積約6237萬平方米,分別同比增長10%和15.2%,銷售繼續領跑行業。
營收方面,碧桂園2019年實現總收入約為4859.1億元,同比增長28.2%;毛利約為1266.4億元,同比增長23.6%,毛利率為26.1%;淨利潤約為612.0億元,同比增長26.1%,淨利率為12.6%;股東應占核心淨利潤約401.2億元,同比增長17.6%。
負債方面,截至2019年12月31日,碧桂園淨借貸比率為46.3%,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現金短債比為2.3倍,同比上升0.4倍。另有約3167.9億元銀行授信額度尚未使用。財報數據顯示,碧桂園淨借貸比率已經連續12年保持在70%以下,是行業內少有的兼顧規模增長和負債管控的企業之一。
看起來,除了銷售增長的速度出現下滑,無論是利潤增長還是負債的下降,總體上碧桂園交出了一份還算不錯的答卷。
不錯答卷的背後與碧桂園整合資源的組織變革、員工結構優化密不可分。
2019年,被稱為創立以來最大的組織變革在碧桂園內部展開。公司開始對功能交疊類似的部門進行了整合,使集團在投策、財務、營銷、成本、行政等重要業務板塊效率更高。
在同年11月11日,碧桂園換防進入第二階段,莫斌簽發了2020年營銷架構及職能的重大調整和變革,從區域營銷管理部層面,將“前策產品板塊”、“市場策略板塊”、“營銷事務板塊”三大板塊,合併調整為 “營銷支持板塊”。
對此,碧桂園方面表示,本次調整是延續了集團“行穩致遠”的發展戰略,為落實全競提升、高質量發展要求,進一步整合在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資源,強化競爭優勢,因此對相關區域進行合併調整。
莫斌表示,未來的區域整合還要進一步思考區域做強做優的問題,會以年化回報和利潤總額為考核,而不再以規模論英雄。所有的區域要推動項目做一成一,在做強做優的同時,還要做精。未來碧桂園還有可能會根據市場、內部管理的需要進行細分,然後聚焦深耕、提高效能。另外,總部的精幹高效還要繼續進行。總部要向自己開炮,不斷提升平臺效率,給區域起好示範帶頭作用。
其實除碧桂園外,包括融創、新城、世茂、龍湖、旭輝、中糧、正榮等頭部房企均在近一年來開展過區域合併,將集團變成大平臺,區域從執行部門變成小集團,除了投資外,業務體系、能力管控都給到區域集團總部,承接集團的下放權限。
隨著管理半徑的縮短,無疑管理效率、管理能力都能得到進一步優化提升。房企組織瘦身如何實現有質量增長?核心便是通過組織瘦身提高員工能效。當企業發展規模與速度同步提升時,通過組織協同提高人均效能,不僅能大幅提升管理效率,一定程度上能帶來有質量的利潤增長,如此循環,便是為房企發展提供持續動能。
主動求變的姿態
如果將碧桂園的員工數量的增減進行線狀展示,在經歷2019年的人員數量之前,從2015年至2017年,碧桂園的員工數經歷了近4年的增長。這一曲線與碧桂園本身的規模增長軌跡吻合。
不過,當房地產行業爆發式增長成為過去時,實現有質量的增長越發重要。
風財訊智庫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2月TOP100房企總銷售金額為9007.2億元,同比下降25.6%,合約銷售額超過百億的房企僅有22家,較去年同期的32家減少了10家。
市場是最理智的。無論碧桂園2018年、2019年的數據多麼亮眼,2020年開年的 “房住不炒”宏觀定調依舊的環境下,疊加年初新冠肺炎帶來的衝擊,房企面臨市場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多。
數據的呈現會更加具象。2月,重點及各線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降幅均在七成左右,百城價格亦出現階段性小幅下跌。
疫情衝擊下的房地產市場全面“預冷”,對房企最直觀的影響在於,銷售短期遇冷、開工不足導致去化週期上升,從而給房企帶來一定的資金壓力。
如此看來,疫情給行業帶來的衝擊倒逼行業深化內部管理機制的改革,減員增效和結構優化成為行業的必選之路。
碧桂園在2018年首次提出“提質控速 行穩致遠”後,開始追求有質量的增長而不是一味的規模提升。
總裁莫斌在2018年中期業績會上表示, “‘提質控速’是保證有質量的發展,寧可慢一點也要穩定,進入平穩健康持續發展的態勢”。
相較於其他房企,碧桂園的前瞻性及對市場判斷的遠見可見一斑。
畢竟,只有具備投資能力、融資能力、產品能力、運營能力、組織能力這5大能力的房企,才有可能均衡向好、持續成功,且於當前乃至未來都會是“有質量的增長”的堅定踐行者。
閱讀更多 風財訊深度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