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如果給諸葛亮十噸土豆,那麼季漢能否擊敗曹魏入主中原?

諸葛亮六出祁山,大部分失敗的原因是糧食不足,而且運糧實在太困難。從漢中到關中,也就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駱穀道)、子午道等少數路可走,無論哪一條路都是翻山越嶺,翻山越嶺,翻山越嶺。

三國時期如果給諸葛亮十噸土豆,那麼季漢能否擊敗曹魏入主中原?

三國時期如果給諸葛亮十噸土豆,那麼季漢能否擊敗曹魏入主中原?

糧食問題是決定一場戰爭勝敗的條件之一,但遠遠不是國家統一的決定性因素。

其中涉及到政治、人口、人才、經濟等綜合國力。

1、在三國鼎立中蜀漢政權相對而言,形成氣候晚於曹魏、孫權。夷陵之戰後,軍事實力遠不及魏、吳。與才多將廣,人才聚集的曹魏相較,差之遠矣。

3、“興復漢室”的口號早已沒有多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東漢腐敗政治在人民心目中早已完全喪失。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4、蜀漢朝廷宦官黃皓等專權,後主昏暗,後防空虛,縱使姜維在前線拼命作戰,終難挽回危運,後主早已降魏做俘虜,進入安樂宮。

三國時期如果給諸葛亮十噸土豆,那麼季漢能否擊敗曹魏入主中原?

5、北伐戰事中,關鍵時刻用人失誤,馬謖失街亭,李嚴誤軍糧,失去大好戰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失之難以挽回。

6、攻佔隴右後,沒有建立起牢固的政治、軍事根據地,往往糧盡兵退,收地復失,隴右諸多有利因素未能充分利用。

7、屯兵戍邊措施不力,前線軍需供給不濟,往往糧盡而還。與此,曹魏採取得力改革措施,經濟發展,國力相之強盛。

綜上述,總結諸葛亮“六出祁山”與“北定中原”關係中的成敗教訓明示,國家要富強,人民要富裕,民族要興旺,事業要發達,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為人民謀利益,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有強有力才幹的人才隊伍;興利除弊、反腐反貪、懲治腐敗;加強民族大團結;抓住機遇,不失時機,合理用人;發展生產力,把經濟搞上去,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否則,將終難如願以償。

三國時期如果給諸葛亮十噸土豆,那麼季漢能否擊敗曹魏入主中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