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做父母的傀儡,从现在起,余生的剧本由自己来编写

一位父母怒不可遏地将触手可得的东西全部都砸碎了,一边砸一边还在骂骂咧咧着什么。在他正对面的角落里,一位母亲生无可恋地呆坐在地上大声哭泣,她的孩子紧紧地挨在她身边,哭着喊妈妈。两个孩子很害怕,想向妈妈求助却得不到任何回应,想保护妈妈却又无能为力,只能陪着妈妈一起哭。

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太频繁,因此,这一幕成了孩子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我就是两个孩子之中的一个,我是姐姐,另一个是弟弟。每次父母吵架我都十分恐惧,内心无数次想为母亲挺身而出,却没有一次敢付诸行动。当妈妈质问我为什么不为她出头时,我心中总是充满了自责和羞愧。

从小总是盼望着快点长大,长大了就可以离开家,可以自由自在过自己的生活。可是,不管距离多远,父母对我的影响和束缚从来都没有消失过。每当有什么重大的决定,我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愿不愿面对风险,而是父母同不同意我去冒险。我知道自己一直被原生家庭捆绑着,却不知道该如何走出来,这样的矛盾让我很痛苦。为了摆脱这样的痛苦,我选择遗忘,忘了童年的回忆,只保留离开家后的记忆。

不要再做父母的傀儡,从现在起,余生的剧本由自己来编写

这些年,人前的我总是笑脸迎人,坚强、积极、迎难而上,拥有幸福的小家庭,是别人眼里的幸福人儿,我自己也是这样认为。原以为《原生家庭生存指南》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会有很深的触动,毕竟我已经走出来了,拥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然而,从翻开书的那一刻起,我知道自己错了,我从不曾痊愈,只是假装很健康。

奥利弗·詹姆斯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医生、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作家、记者、电视纪录片制作人和主持人,被英国《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包括《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在这个只有赢家和输家的现代文化背景下》和《沙发上的不列颠》。《沙发上的不列颠》同时也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电视纪录片。《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奥利弗·詹姆斯的经典著作,热销英国近 20年。

奥利弗·詹姆斯将多年研究成果整合成本书,将人生最早的 6 年拆解开,为我们分别展示了一个人因何变得严厉或和善、冷淡或黏人、病态或健康。0~6 个月的主题是自体感与自我界限,理应感受到自我价值和能力,否则可能自恋或产生反社会心理;0~3 岁的主题是关系模式,理应养成健康的依恋模式,否则可能面临与人相处的问题;3~6 岁主要涉及良心,理应学会兼顾自己和他人,否则可能过于墨守成规或叛逆。

读者可以解读自己的童年经历,认清真实的自己,探索出一套更健康的模式以处理原生家庭问题。

不要再做父母的傀儡,从现在起,余生的剧本由自己来编写

现阶段的选择,在父母眼里又是一次任性、鲁莽的决定,因此,我更希望通过努力和改变让他们改变。我想,这也算是我和原生家庭束缚的再一次斗争。上一次我失败了,希望这一次能成功,我期待书中的建议能带我走出伤痛,走进自己的世界。

内省

改变的发生主要通过内省,它是自我认识的特殊形式。内省是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影响必不缺少的环节,通过内省,我们能够描绘自己,分析自己是什么的人,了解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评估自己的动机。最有价值的是要认识到,此时此地发生的事是过去经历的一种表达。在认识到这一点的那一刻,我们就会有所改变。

  • 理性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理性的认识为什么不够?大概和“知道这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同理。原生家庭这个词汇已经出现很多年了,看过一些相关的书籍,也听过一些相关的讲座。我知道自己一直被原生家庭所累,这些理性的认识早在多年前就有,可是,这些认知丝毫没能解决我的问题。直到现在,面临重大决定还是首先顾及父母的感受,在意他们的意见,只要他们说不,我就会充满恐惧,没有勇气坚持下去。

书中介绍:原生家庭的影响已经造就了你大脑中的电一化学模式。一般来说,这些模式在你大脑中建立得越早,就越难改变,即使你愿意改变。但并不是不可改变:你可以通过理解你过去的经历来改变你现在的生活。

  • 内省的发生必须有情感和重新体验

作为姐姐,一直被灌输的观念其中一条就是:照顾弟弟。小时候,我会做早餐给弟弟吃,会带着弟弟去学校,帮着弟弟去打架……最初的时候,我并不乐意这样的角色设定,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就被同化了。我会主动叫弟弟起床、叮嘱他吃饭、担心他吃饱没、穿暖没……

其实,这些都是妈妈做的事,我不必这样做,而弟弟也并不需要我这样做。可是,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姐弟俩还常常因为管与被管的事情吵架。我觉得自己一片好心,他觉得我多管闲事。如果我能在当下意识到自己的不必要,能意识到这是妈妈想要做的事,则会触发内省的机制。

不要再做父母的傀儡,从现在起,余生的剧本由自己来编写

如何达到内省

心理治疗研究中证实,内省都不是只需要经历一次的突然启示,你必须发现内省好几次,才能真正彻底领悟。内省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刻意的、有意识辨识,这个过程中不但要保持清醒,还需要承受情绪考验。那么该如何达到内省呢?

  • 对亲近的人进行自我暴露

从与他人的关系中获得内省是最容易的一个途径。你对身边的人越真诚,越容易获得内省的机会。其中最直白的就是对方告诉你一个令你不安的事实。例如:你总是喋喋不休向别人埋怨自己的丈夫不够温柔、体贴、浪漫,你的朋友可能会不耐烦地告诉你,你的丈夫之所以这样对你,只是因为你害怕他离开。实话通常都让人难以接受,这些话会破坏了我们的幻想。

如果我们向他人敞开心扉是在情绪低落时,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情绪低落时我们可以短暂领悟到关于自我的真相。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不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能与自己的信念有关,我们会更愿意去质疑自己的信念。会突然发现,生活状态中有一种自毁模式,并意识到选择是存在的。如果我们采取某些行动,生活就会发生预期的改变。

不要再做父母的傀儡,从现在起,余生的剧本由自己来编写

  • 一种不自知的自我暴露

越来越多人通过发表文章来处理不想要的情感,通过分开它们来寻求对它们的控制。这部人通过合理化地暴露自己,从而将自己缺乏内省的事实转架到别人的事上。

例如记者凯瑟琳·弗莱特在她的《观察家报》专栏中记录了她的婚姻破裂的过程。后来,她写了一本书,向读者讲述了她成年生活中的各种痛苦经历。她向读者讲述了她与埃里克的恋爱和婚姻过程。她详述了他后来抛弃她的经历,以及被下一个男朋友抛弃时她的精神有多崩溃。

凯瑟琳·弗莱特是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知道自己在婚姻中表现出令人难以忍受的专横、操纵和控制。但她不相信这是埃里克和她离婚的原因,她认为他这么做是因为害怕承诺。毁掉他们婚姻的是埃里克的心理问题,不是她自己的。

这种不自知的自我暴露,虽完整地描述出过往的经历,但只是一种理性认识,没有情感体验,所以并不能改变他们的行为。

不要再做父母的傀儡,从现在起,余生的剧本由自己来编写

  • 责怪父母

摆脱原生家庭影响最重要的洞察力是:我们小时候受到了什么样的父母抚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责怪父母。责怪父母是无济于事的,内省才可以让我们得到各种好处。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尽最大的能力来照顾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的父母很大程度上不能控制他们所做的事,责怪他们是不恰当的。另外,责怪父母可能意味着我们有理解力,但缺乏内省。责怪会让人感到愤怒,无法通过自我觉察来驱除愤怒。

即便现代社会正转向一种抱怨的文化,我们越来越习惯把自己视为受害者。但在面对父母时,有小部分人把父母当作自己失败的借口,大多数人仍会否认不好的一面,强调好的一面,他们认为这样更安全。这样的观念是需要改变的,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获得一个现实的看法是无价的。

不要再做父母的傀儡,从现在起,余生的剧本由自己来编写

成为自己的剧本作者

这是一个自我疗愈的练习:将自己的情绪审视为基础写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长可短。不需要你有多好的文采,独一无二的人生已足够精彩,不必再渲染;也不需要你有多好的创意,生活本就充满了未知和挑战,这本身就是无与伦比的创意。你要做只是“接受现实、面对实现”,这就够了。

这个练习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应该是愉快的,所以不要被任何想法束缚。写一个虚构的故事,把你在情绪审视中发现的东西利用起来。通过写这个故事,你至少会获得两个内省的能力。第一个内省能力是关于现在的生活,哪方面令你不快乐;第二个内省能力是你能做些什么,以及什么阻止你这么做。

你现在是否想好解决办法不重要,也许你在写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就能找到解决方案,谁知道呢。哪怕得出的结论是:对你的自我或生活只做出一个微小的改变,也是足够的。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只要透过茂密的枝叶看到光线,你就能感知阳光的温暖,感受心中的希望。

不要再做父母的傀儡,从现在起,余生的剧本由自己来编写

很多人不愿意去思考我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真实原因,更不愿意去思考犯罪的童年起因。即便童年时遭遇过伤害,大多数人仍然很维护自己的父母。不愿意接受关于自己和童年的一个相对真实的叙述。《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告诉读者,了解一下父母是怎样抚育我们的,直面真相的后果并不会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如果我们发现父母对我们的抚育方式有破坏也有建设,那就不需要徒劳指责,也不需要无意义的反省,了解真相和自我怜悯不一样。

只有了解真相,我们才有可能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创造专属于自己的人生剧本。


我是 ,一直努力成为心中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