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做好“養育者”的自我建設?

催生已經成為現今社會新老兩代人的主要矛盾,也甚至一度快要演變成整個國家的KPI。那麼,即將會成為父母的新一代的我們,究竟該怎麼面對“養育”這一個可能會伴隨我們大半生的課題?

首先,我們來看,為什麼生?當一個人對自己的愛多的溢出來的時候,他可以有餘力去更好的愛另一個人;當兩個人對對方的愛滿溢出來的時候,他們可以把這些愛分出來,去愛一個小孩。也就是說,結婚、生子,如果一定要有標準的話,愛是最起碼的標準。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要去習得養育的基本素質,具體方法和技巧。可惜的是,現在很多夫妻之間既缺少愛,其本身也不具備養育的素質和技巧。

親子一場 | 我們該如何做好“養育者”的自我建設?

然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我們對於孩子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我想,最妥帖的態度,是孩子只是經由父母這個通道來到了這個世界,但其實並不從屬於父母。他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有個人意志的個體,他和父母應是彼此獨立、相互依存、共同影響的關係。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一個生命的降臨,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不僅僅是孩子的新生,更是家庭內部規則、秩序的打破重組,甚至,這是引領父母重新審視自己人生,也重新養育自己的一次機會。某種意義上講,父母和孩子完全平等,我們甚至沒有辦法去“教”孩子,我們更應該以養育者的身份,去傾聽、陪伴、呵護著他一路長大,最後揮手目送他。

親子一場 | 我們該如何做好“養育者”的自我建設?

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們才能夠進入下一步,去看看在一個新生命降臨的時候,我們要怎麼面對?實際上,養育者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在養育孩子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想這個起跑線從本質上講,並不是對孩子的要求,更應該是對父母自身養育水平的要求。

我們都知道,孩子就像一張白紙,隨著日益成長,這幅畫卷也會越來越色彩斑斕,層次豐富,最後究竟能夠描繪出什麼樣的畫卷,應該交由孩子自己去揮灑畫筆。但是如何起筆用色,畫的基調如何,完全取決於養育者,在這個過程中養育者的心理健康和穩定程度,對於孩子的影響又尤為重要。

如果養育者能夠先把自己滋養好,讓自己的自我、內在、情緒等這些肉眼不可見,但影響非常深遠的心理因素髮展好,他才能夠有力量去養育孩子,孩子也才會因此得到相對健康的身心成長環境。

觀察下來,其實很多養育者對孩子的養育模式都是非常簡單粗暴的。很多養育者認為自己已經對孩子的養育已經非常細緻甚至竭盡全力了,他們給孩子提供非常優渥的生活條件、關注孩子的健康、細緻照顧起居等等。但其實,這才僅僅是基礎。很多養育者忽視了對孩子內在感受、情緒、以及心理變化的關注,把分數作為衡量孩子的關鍵,把對孩子的教養交給各式培訓班,把對孩子的陪伴交給保姆、老人,等等,說到底,這是養育的底線,而很多人把這視為上限,這才是導致養育模式簡單粗暴的根源所在。

親子一場 | 我們該如何做好“養育者”的自我建設?

因為現代人壓力真的太大了,對孩子,我們常常在 “拿著刀就沒法抱你,放下刀就沒法養你”的困境裡掙扎。再加上養育者自身成長過程中積壓著一些自己尚未意識到的心理問題,無形之中給養育孩子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和干擾,讓養育者常常有心無力,或者陷入過往自己被對待模式的死循環,大人和孩子都在這個過程中被過度消耗了。

但其實最大的矛盾並不在於問題本身,而是大家根本沒有主動解決問題的念頭。我們往往意識不到,其實養育孩子也有技巧,也需要不斷學習。親子關係中,父母才是養育孩子的主體,有多少父母斥重金把孩子送進了各種培訓班,但又有多少父母掏過錢把自己送進培訓班去學習如何養育孩子呢?

親子一場 | 我們該如何做好“養育者”的自我建設?

養育者不學習還不是最糟糕的,更可怕的問題在於,現在市場上的養育技巧五花八門,有一些實質就是對孩子的控制和訓練,在不瞭解、不能辨別的情況下,養育者學了這樣的方法更是害慘了孩子。

孩子的養育實質上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說他是科學,因為孩子的養育背後有神經學、發展心理學等等多門學科的支撐;說他是一門藝術,因為每個孩子又都完全不一樣,沒辦法用單一的片面的方式去養育所有孩子,一千個孩子就有一千種不同的性格特質,也就會有一千種不同的養育模式。並且孩子的學習成長從他落入這個家庭時就開始了,這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高質量陪伴、耐心的觀察引導,陪伴他一起去發現和探索這個世界,這是藝術。養育的科學因為太專業,大多數父母無法系統性習得,我想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專業知識科普,會有人或者機構把那些高深的原理用平實的語言解讀給家長聽。而養育的藝術,也可以通過父母自身的素養、積累,以及因著對孩子的愛和包容而逐漸養成。

如果養育者自己的整體素質良好,有很好的覺知,有對孩子充分的愛與耐心,自己花時間進行高質量的陪伴和引導,真的比送去各類培訓班對孩子的影響更積極。當然,一些技能類的培訓班除外。

親子一場 | 我們該如何做好“養育者”的自我建設?


只有真正被好好愛過的人,才能去好好愛別人。每一個被好好養育的孩子,才是暗暗收起翅膀,隱匿在我們身邊的天使;每一個被好好愛過的孩子,以後才能很慷慨的張開他們天使的翅膀,將他所擁有的愛給出去。

我們常常期待會有個天使來愛我們,但我們也常常忘記,天使的翅膀,可能是被我們親手摺斷的。我們常常期待這個人間是美好的人間,但我們也常常會忘記,這個人間,其實是我們自己塑造的。

親子一場 | 我們該如何做好“養育者”的自我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