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京娘”到底怎麼走才好?“京娘湖”“趙渡”是真的嗎?

世人都道:柳下惠坐懷不亂、魯男子閉門不納,而我國曆史上的一位大名鼎鼎的皇帝也被稱為正人君子並留下一段動人的故事流傳後世。

話說趙匡胤年輕時也算是一條漢子,人帥功夫好,在江湖上混得有些名氣。也正是因為年輕氣盛惹了禍,趁著出門避禍的機會順便旅遊散心。這一日來到“清油觀”遊覽,正當他瞻仰名勝古蹟的時候,傳來一陣女子隱隱的哭聲。趙匡胤納悶,這清淨之處哪來的女子哭聲?於是找來道士落實情況。

道士沒有隱瞞,告訴趙匡胤:前些日子附近的兩位山大王,擄來一名美女,兩人都想要那女子做自己的壓寨夫人,於是互相打鬥沒分出結果,又商議乾脆再去搶一個美女,回頭一起成親,便將這先搶來的美女寄放在道觀之中。趙匡胤一聽這話,他的暴脾氣可忍不了了。提起齊眉棍就砸了殿門,救出被困女子,並親自護送女子返回家中。這就是被傳為佳話的“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後來京娘途中向趙匡胤吐露愛慕之情,卻遭到趙匡胤婉拒。再後來趙匡胤“黃袍加身”後想起京娘,派人尋找下落,卻得知京娘已因愛自盡,於是追封京娘為“貞義夫人”。

本來想就此寫一篇美麗的愛情傳說,可是翻看了一些資料和地圖,琢磨了半天,覺得有些地方不妥。主要是趙匡胤送京娘返程的路線讓我迷惑了,索性將寫好大段的文字刪了,改成一篇小考。現在就來看看他們的旅途路線吧。

馮夢龍在《醒世通言》中寫道,京娘是隨父親從家中去北嶽還願的,半路遇土匪劫道被擄至“清油觀”。

“千里送京娘”到底怎麼走才好?“京娘湖”“趙渡”是真的嗎?

恆山自明代,被列為北嶽,清初,北嶽國家祭祀也逐漸由河北曲陽移至渾源恆山,五嶽文化融入恆山文化中。恆山道教始於西漢,北魏始興盛,成為主流全真派聖地。

“千里送京娘”的故事發生在五代時期,當時的“北嶽”可能指的是河北曲陽;馮夢龍是明代人,他的作品中的“北嶽”可能是渾源的恆山。京娘是山西永濟蒲州人,衝永濟出發,不論是去渾源還是曲陽,走汾河河谷,太原都是必經之地。“清油觀”就坐落在太原附近,這一點還是可以肯定的,與地理條件相符合。

“千里送京娘”到底怎麼走才好?“京娘湖”“趙渡”是真的嗎?

再來看看趙大郎送京娘回來的路。根據馮夢龍書中寫到:

於路免不得飢餐渴飲,夜住曉行。不一日行至汾州介休縣地方。

.

.

又行了三囚日,過曲沃地方,離蒲州三百餘里,其夜宿於荒村。

書中出現了兩處重要的地名,一是“汾州介休”、一是“曲沃”,這兩處從地圖上看,正式從太原走汾河河谷到永濟的兩個重要節點,將整段路程分成三段。“介休”、“曲沃”正好處在中間兩個點上。從這點來看,馮夢龍著書還是很嚴謹的。

但是,這就引出了另一個版本的傳說中的兩處地名。一是“京娘湖”、一是“趙渡”。

一說趙京娘隨父去“曲陽”燒香還願,途中被劫。趙匡胤救下京娘後途經“武安門道川”,晨起梳妝後,對趙匡胤一訴衷腸,趙匡胤婉拒,並作詩一首。趙京娘“死當銜環結草”,於是投水自盡,於是此處就被稱為“京娘湖”。

一說趙匡胤送京娘回家後,京娘回送,在渡口依依不捨,於是趙匡胤後來將渡口取名“趙渡”。

“千里送京娘”到底怎麼走才好?“京娘湖”“趙渡”是真的嗎?

從地圖上看,“京娘湖”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西北的武安山區。如果趙匡胤解救趙京娘於太原,那麼走武安這條路回永濟不僅繞遠,而且要來回兩次跨院太行山脈,路途既不平坦,更缺少安全性。好吧,就算解救京孃的地點不是太原,而在曲陽附近。那也應該原路返回,走曲陽至太原的路。或者走邯鄲——新鄉——三門峽——洛陽,回永濟,一路都是平原;而走“武安”這條路,目的可能是要走“長治”,路途相對走洛陽來說要近很多,但也是要翻越太行山脈。

古代交通設施沒有我們現在的好,而且兩人只有一匹馬,趙匡胤是步行的。來回奔波在山間 翻山越嶺肯定不如河谷平原好走,我想這點趙匡胤應該能想到。更何況兩人本就為避人口閒才以兄妹相稱,走山路人煙稀少,費時費力,於初衷不符。

另一個地名“趙渡”卻離永濟不遠,但它在永濟的西面黃河右岸,現屬陝西省。趙匡胤與京娘從東北方向而來,送到永濟辭別。趙匡胤按理應該再返回太原或者曲陽,因為還有一幫兄弟死黨等著他,不應該南轅北轍再往西走。所以這個所謂因趙匡胤和趙京娘得名的“趙渡”的來歷也可能是杜撰的。

好了,閒話扯長了招人煩。但是不管怎麼樣,“千里送京娘”的故事留給我們的是一個悽婉的愛情故事,同時也藉此宣揚了我國文化中需要傳承的坐懷不亂的君子美德,至於地名符實與否已經無關緊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