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在第八期《令人心动的offer》中,带教律师柴律师给实习生们发布了第七个课题任务——诉讼可视化,而课题一发布,很多实习生则表示,这是什么?

相信大家也有同样的疑惑,怎么我一个学法的人也没听说过这个名词?难道是我已经跟不上法律界的时尚潮流了吗?

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在正式发布课题之前,柴律师先让大家做了一个热身的小游戏来引出课题,即根据柴律师的描述,8位实习生要在纸上画出相应的内容。

柴律师描述如下:“有一个帅气的男生,穿的是绿色衣服,男生头上带了一个安全帽,背后是一个城堡。”

而面对相同的描述,8位实习生的画作却不尽相同。

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最后谜题揭晓,原来柴律师刚才描述内容的原型是他小时候的一张照片。

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柴律师讲到:“我的语言是一样的,你们画的却不一样,这实际上是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语言会发生一个异化。”

我们在日常的表述过程中,自己对所表述的内容可能了然于胸,而听众由于缺乏直观的资料内容,再者不同人的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导致他们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判断也不同,甚至还可能还会发生一定的认知偏差。

这也是为什么近十年来,诉讼可视化在司法实践领域运用的越来越多。

那么究竟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诉讼可视化是指以图表的形式对案件进行梳理,探究法律事实,厘清法律关系,清晰表达案件主体、法律关系、时间顺序等要素,从而将案件的各种要素清晰的呈现给案件各方主体。

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总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在实践中诉讼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我们在描绘案件事实时用经常用到的

时间轴法律关系图等,甚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人为了进一步还原案件事实,会制作相应的还原案发现场的动画模型等,这些都属于诉讼可视化的呈现方式。

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时间轴


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案件现场三维模拟复原演示


最高法院在今年的4月24日公布了一个关于“诉讼可视化助力知识产权审判”的案件,从这个案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诉讼可视化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的作用。

诉讼可视化通过“电子化”、“可视化”手段扩展信息维度,引导诉讼参加人将文字信息、平面图案转换为图表信息、立体结构,帮助法官快速直观地理解技术方案、全面梳理法律关系,大大提高了庭审的流畅度和效率。

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在节目中,因为8位实习生没有抓住“诉讼可视化”的核心内涵,导致其在课题汇报中大都采用了说理论述的方式,而忽略了本次课题要考察的呈现方式,最终8位实习生分成的四组,在本次课题中均没有获得成绩。

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在会议室进行课题总结时,徐律师的讲话十分精辟,她告诉实习生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学会放手,之前实习生们已经学会了面面俱到,学会了去抓住所有的细节,在面面俱到的基础上,其实放手更是一种核心能力的体现,你心中有了轻重缓急,你知道什么是重点,你才会真正的放手,你放手出来的结果,应当是别人期待的结果。

二是学会理解核心内容,任何一个工作,考察的是核心内容的理解,不能因为案件基础关系简单而不敢放手,反而在简单的基础上生出一颗大树。平时我们会面临各种受众,传达各种意图,这个时候你需要知道他最想索取的点在哪里。

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王律师则提出,“这次课题的核心在于,把一个案件的所有核心细节想清楚之后,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什么是“诉讼可视化”?


最后小编想说,虽然诉讼可视化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众多的便利,为大家更好地了解案件事实提供了一种更加直观便捷的途径,但是它毕竟只是一种表达的工具,是一种先进的表达方式,而我们要表达的内容才是核心和根本。

如果没有思想理论和内容的支撑,如果没有对案件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理解,可视化的技术越先进,案件的事实越清晰,反而越会将我们思想的贫瘠更加暴露无遗。

所以,这也要求我们在做好诉讼可视化的同时,也必须理清案件事实,做到胸有成竹,毕竟诉讼可视化带给我们的只能是“锦上添花”,而非“一锤定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