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总不听?教你利用“肥皂水效应”,家长批评也要有方法

批评孩子总不听?教你利用“肥皂水效应”,家长批评也要有方法

一.家长总是批评指责孩子的行为,但是孩子却听不进去

妈妈:“宝宝,快起床了,再不起来要迟到了!”

宝宝:“我不起来!我还要睡!”

妈妈:“让你昨天睡这么晚,早上起不来!”

宝宝:“今天不能穿裙子,幼儿园今天要活动课啊”

孩子一阵哭闹:“我一定要穿!”

宝宝看见早餐,觉得不是他自己要吃的。

宝宝:“我想喝粥!”

妈妈:“今天来不及了,明天再喝粥!”

宝宝不小心把粥撒在桌上,妈妈:“告诉过你很多次了,吃饭的时候把还有一只手拿上来!这样就不会撒出来了啊!”

在幼儿园门口,妈妈还在说:“今天在幼儿园好好表现啊!”

这场景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一个槽糕的早晨,和一个妈妈念念叨叨的职责。

一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会怎么样呢?在他的童年记忆里会留下什么呢?

一个在家庭中收到轻视的人,可能会有2个极端,一种会在愿意在外界接受挑战,还有一种是极度不自信,害怕外界的任何挑战,对自己持有怀疑态度,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纳撒尼尔.布兰登(Nathaniel Branden )在他的{自尊心理学}的书中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自我评价也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及人生目标,同时影响他的行为。

有家长问了,那自尊这么重要,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要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我们每次要赞同孩子,把孩子看作是大人一样平等对待,而不是上来就教训和指责他们。给他们足够的尊重,或者试着让他自己解决问题,这样能加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批评孩子总不听?教你利用“肥皂水效应”,家长批评也要有方法

二.“肥皂水效应”,并不是说看到孩子的错误不批评

当然孩子的不当行为,作为家长一定是要指出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改正。但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呢?我们要利用”肥皂水效应“来批评孩子。肥皂水效应的产生是源自于人们内心对赞美的渴望。当人们听到外界的赞美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这个时候,再用委婉的语言来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就会变成一种激励和鼓舞。

  • 1.什么是肥皂水效应呢?

就是将批评夹在赞美中,就像涂完肥皂水后刮胡子一样,减轻伤害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励和鼓舞别人,这种效应我们称之为“肥皂水效应”。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 年成为美国总统, 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 人虽长得很好, 但工作中却常因粗心而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 便对她说:“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 正适合你这样漂亮的小姐。”这句话出自总统口中,简直让女秘书受宠若惊。不过他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 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了。

有人便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 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些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感觉痛。”

  • 2.为什么肥皂水效应批评容易让人接受呢?

01.人天生是喜欢听赞赏的

因为人天生就是喜欢听赞赏的,得到赞赏能让人心情愉悦,把批评夹杂在赞赏中更容易让人接受,在没有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听到批评,比在责骂中听到批评要好很多。而且这样平和的环境下,孩子才能听得见批评,反之,在孩子的印象中,只留下了你愤怒的脸和咆哮的声音,至于你讲什么,孩子根本不会记得。

02.孩子有自尊

孩子在2岁之后,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不再做父母的小尾巴,有了自己的独立想法。想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严厉指责会让孩子的心理受到创伤。特别有些家长在大庭广众比如商场马路边等就开始批评孩子,而且长篇大论,喋喋不休,让孩子一定要按照大人的方式承认错误。

03.孩子有自我认可的需求

孩子也需要被平等对待,有些家长总是端着长辈的架子,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和思维去分析这个错误。把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孩子。孩子会变得不自信,在家长的否定批评中成长,对孩子的自信心是很大的打击,也变得不愿意去接受外界的挑战。

  • 3.“肥皂水效应”的启示

将批评夹在赞赏中,从而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使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下接受对自己的批评。在和孩子的沟通中,这种批评方式让亲子关系变得更融洽。家长的赞赏看时机,批评看技巧,会让我们事半功倍。孩子有了过错,是需要家长来引导和指正的,这样才会成长和进步。

批评孩子总不听?教你利用“肥皂水效应”,家长批评也要有方法

三.孩子有错误行为,家长利用“肥皂水效应”来批评

批评孩子总不听?教你利用“肥皂水效应”,家长批评也要有方法

家长要注意的3个方面

  • 1.首先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要发现孩子值得赞赏的部分,然后再带出不足的部分。因为孩子有逆反心理,你越是严厉批评他的行为,他越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长期以往,家长的否定在孩子心里留下烙印,觉得自己就是不行不好,我就这样了,开始对自己没自信,进而变成破罐子破摔类型。所以家长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一看见孩子你认为不好的行为,就开始严厉指责开始。先深呼吸,平复心情再处理。

  • 2.其次家长不能翻旧账,不要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

“你看对面的小弟弟都会自己吃饭了,比你厉害多了,你竟然还要喂饭。”

“你总是把牛奶撒在地上,和你说多少次了!一直不肯听!”

“快点要迟到了,总是早上起不来,吃早饭这么慢!”

家长批评孩子的时候,喜欢用,“总是”“都是”“一直”这样的语句来否定孩子,翻旧账,以此让孩子觉得自己真的是这样。所以不要用固化思维去评价孩子。

  • 3.最后要在赞赏中夹杂着批评

描述性赞赏是指以描述你看到的和你的感受来代替换评论。

批评孩子总不听?教你利用“肥皂水效应”,家长批评也要有方法

赞赏孩子的3个技巧

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拿给你看,但是比较小的宝宝,其实绘画水平有限。但是你为了鼓励孩子,就说,“画得太棒了!”但是孩子可能不理解。但是如果你用描述性的语句来说:“宝宝,你画了房子,大树,还有蓝天白云,太阳,这个画的是爸爸吗?”“画得很有意思,爸爸是穿了套装吗?”孩子就特别高兴:“嗯,是的,我给爸爸穿的是运动套餐,爸爸是在跑步!”“嗯嗯,爸爸的头发是竖起来的吗?”“嗯嗯,爸爸刚理完头发!”你会发现孩子和你说的话多起来,她觉得你理解他,这比你简单说一句,“画得太好了!”效果要好很多。接下来,孩子就会喜欢和你分享他的作品,因为他觉得你懂他。赞赏不是简单的评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和家长的引导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学会如何赞赏孩子,如何在适当的时候有效率得批评孩子,都是需要我们家长慢慢学习并实践的。批评的话夹杂在赞赏的话里,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并更乐于改正,赞赏时也要注意用描述性赞赏,用自己真实看见的和感受到的来代替你对孩子的评论,让孩子更自尊自信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