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湛教授《春天的樂章》——情眼觀花(二)

徐湛教授《春天的樂章》——情眼觀花(二)

《一枝濃豔佔春芳》

*開篇語*

春天的樂章——情眼觀花

徐湛教授《春天的樂章》——情眼觀花(二)

徐湛教授近照


什麼叫寫生?有人說,對景作畫就是寫生。錯了!對景作畫只是形式,照抄對象不是寫生。我們所說的“寫”指的是概括、提煉、取捨、組合;“生”,指的是所畫對象的精神、生機、美形、美態。寫生是在觀察中挖掘,因此寫生作品要“源於自然,高於自然”。

徐湛教授《春天的樂章》——情眼觀花(二)

《素雅清馨百合花》


在大自然中“情眼觀花”・才能找到你心靈的伴侶。各種花都有可供發現、發掘的美,一且被你發現、產生共鳴,她就是你的“情人”。她被你請入畫面,就會為你歌、為你舞,成為令人陶醉的伴侶。心乏詩意,畫無聯想。情思綿綿,意蘊無窮。

徐湛教授《春天的樂章》——情眼觀花(二)

《醉春風》


我們把大自然中的花木、蝶鳥稱為“第一形象”,把經過藝術家“情化”並且表現在畫面上的物象稱為“第二形象”。第二形象不是第一形象的翻版,第一形象和第二形象的距離,體現了藝術家的修養。距離大,則水平高; 距離小,則水平差。只會抄襲大自然的畫者一定是情商不夠,畫無靈氣。寫生可以幫助你仔細觀察,認真記錄。凡寫生過,印象就會特別深,寫生作業日後還可以常翻看,常複習,這都是可貴的資料。

徐湛教授《春天的樂章》——情眼觀花(二)

《大花蕙蘭》


寫生是不能“照抄”和“描摹”物象的。寫生時一定要學會“取”和“舍”,集其美的因素,即強烈生動、新鮮、難得一見的瞬間形象;棄其死板、平庸的姿態和形象。所以寫生一定要現場創作、重新組合,充滿感情地畫。寫生花卉切忌對景照抄。這和我們在畫室裡畫石膏不同,畫石膏越像越好,而畫花卉,只要抓住了生長規律和結構,枝幹的穿插、葉子的安排以及構圖,都是允許取捨、加工和改造的。

徐湛教授《春天的樂章》——情眼觀花(二)

《玉樹臨風好春光》


花卉寫生必須自由發揮,即進行藝術加工。只要不離譜,即不違反結構規律,加工得越多,藝術性就越高。花卉寫生沒那麼多約束。我的花卉寫生,每張都是一幅白描作品,都是眼、手、腦三者現場觀察、藝術加工、靈感驅動的結果。所畫之物在現場可以找到依據,但絕不是照搬。奉勸同學們在花卉寫生時不要做“傻瓜照相機”。

徐湛教授《春天的樂章》——情眼觀花(二)

《迪斯科舞》

中國畫的創作就是“以形寫神”“以形寫意”,要想入門,首先要解決“以”的問題。“以”就是手段,是捕捉對象的能力。如果連對象的形態與特徵都不瞭解,就更別想用毛筆揮灑自如地創作了。因此寫生是學習中國畫的第一步,是中國畫的基本功,誰也不要幻想能繞道、走捷徑。

徐湛教授《春天的樂章》——情眼觀花(二)

《清風拂柳暑氣消》


古人講“目識心記”,指的是用眼晴認真觀察對象,然後再把對象儲藏於心,以備創作時用。這是一種能力,有的老畫家這種能力特別強,通過目識心記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揮灑自如。但我想奉勸大家,先不要盲目自信,別輕易把自己封為天オ,大家都知道劉翔,假如他平日不訓練,臨戰能發揮得好嗎?所以在入門階段,還是要老老實實地觀察、寫生、默記。

徐湛教授《春天的樂章》——情眼觀花(二)

畫牡丹要強調枝幹


中國畫的創作就是默寫的過程。情化之物躍然紙上才能得其精神。所以平日的觀察、寫生、習作都是儲存,而創作是厚積薄發。前面的鋪墊不夠,後面就不能隨心所欲。力不從心者,在創作中就會“斷片兒”,“短路”。學習花鳥畫最好的方法是隨著季節走。四季都有不同的花卉,先選定一種從生枝、長葉、出蕾、開花,一直到殘敗,整個過程都要認真觀察,認真記錄。你對它的認識越深入,心裡就越有底,創作時臨場發揮,就能做到靈感豐富、運用自如!

徐湛教授《春天的樂章》——情眼觀花(二)

《春風燕子歸》


採風回來,要用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趁熱打鐵,專門研究這種花卉的畫法。探討時也要參考別的畫家的作品,“雁過拔毛”,吸取營養,用這種方法去學習,沒有攻不下的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