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眼睛的“視黃金”

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是構成人眼視網膜黃斑區域的主要色素,“黃斑”由此而得名。葉黃素和玉米黃質以極高的濃度出現在這裡,有著重要的生物學上的意義。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是導致老年人視力下降和失明的重要原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因AMD引起視力模糊和失明的人數達2500-3000萬人。由藍光引起的黃斑損傷是罹患AMD的一個危險因素,而葉黃素可以通過光保護作用和抗氧化作用來保護我們的“心靈之窗”。

但偏偏葉黃素卻是人體無法自身合成的,必須靠從外界攝取來補充。同時,由於單純通過食物渠道攝入葉黃素較難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一個巨大的市場由此形成,葉黃素這個功能性配料已經越來越多地被用於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飲料中。

保護眼睛的“視黃金”

黃斑色素和黃斑變性(AMD)

黃斑區視網膜是視功能最敏感的部位。AMD可嚴重損傷黃斑區的結構和功能,是老年人群不可逆性盲目的主要原因之一。導致AMD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陽光暴露、吸菸和營養不良等。

黃斑區視網膜富含黃色色素,主要由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構成,統稱為“黃斑色素”。葉黃素和玉米黃質主要來自於飲食攝入。研究表明,攝入富含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食物能升高黃斑色素密度,並有可能降低AMD的發病風險。

在人類所食用的多種類胡蘿蔔素中,只有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出現在視網膜和晶狀體中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同屬於類胡蘿蔔素,二者在結構上互為同分異構體。它們廣泛存在於如菠菜和甘藍等深綠色葉類植物或蔬菜中,此外,黃色食物如玉米和蛋黃也是葉黃素的良好食物來源。

保護眼睛的“視黃金”

在植物中,葉黃素起著抗氧化劑的作用並通過濾過高能量藍色光保護植物免受光誘導自由基的損傷。在綠葉植物或蔬菜中,葉黃素的存在由於葉綠素的掩蓋而不明顯,但純化的葉黃素是一種橙黃色結晶。

人體不能合成葉黃素,必須從食物中獲得。在人類所食用的多種類胡蘿蔔素中,只有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出現在視網膜和晶狀體中。

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對黃斑區的保護作用源於其對高能量藍光的濾過和抗氧化作用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是構成黃斑色素的主要成分。除此之外,還沒有其他任何一種類胡蘿蔔素在某一個組織中達到這樣高濃度、特異性、選擇性的沉積。

保護眼睛的“視黃金”

黃斑區視網膜由於存在黃斑色素而呈現淡黃色。黃斑色素位於視網膜感光細胞的前面,可在高能量藍光到達光感受器細胞之前削弱藍光,從而起到減少眩光、色差和畏光症狀,改善視力和對比敏感度的作用。

黃斑位於視網膜中央,是視力最敏感區,負責視覺和色覺的視錐細胞就分佈於該區域,因此任何累及黃斑部的病變都會引起中心視力的明顯下降、視物色暗、變形等。

視網膜是形成視覺的重要組織,光線到達功能正常的視網膜後形成視覺圖像。但如果光線的強度、光照時間等超過了視網膜的承受力,將會造成光損傷。由於眼的光學系統將光線主要聚集於黃斑區,故光損傷主要發生在黃斑區。

保護眼睛的“視黃金”

光誘導的視網膜損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光的波長、暴露時間和能量水平。波長440納米的藍色光與波長590納米的橙色光相比,藍光對視網膜損傷的能量是橙色光的近百倍。黃斑區選擇性聚集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可有效濾過陽光中高能量的有害藍光,從而保護黃斑區視網膜免受陽光照射所引起的光損傷。

此外,黃斑區視網膜代謝旺盛並擁有高濃度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因此對氧化損傷也非常敏感。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是天然抗氧化劑,可有效淬滅自由基,從而保護黃斑區光感受器細胞膜脂肪酸免受氧化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