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詞典》走進伊甸園,探尋花園文化中的人性密碼與生命渴望

“花園是一種高尚的東西,是靈魂、寧靜和顏色混合起來的錦磚。它守候著人們的心靈,能讓心靈因感動而流淚。花園是萬千宗教教義所具有的壯麗篇章。花園充滿愛意地擁抱我們,也平靜地承載憂傷。花園,是裝著激情的神龕,是懺悔罪惡的宏偉教堂。花園裡藏著寬容、愛和悠閒的靈魂空間。”

——費德里科•加西亞·洛爾迦

《聖經·舊約·創世紀》記載:“上帝照著自己的樣子創造了亞當,並把他安置在東方的伊甸園”。幾個世紀以來,“伊甸園”這個人間天堂令無數人心馳神往。但是,伊甸園如果真的存在,它究竟在哪裡呢?在希伯來語中,“伊甸”的意思是“快樂的地方”;而在已知最古老的的人類文字蘇美爾語中,“伊甸”的意思是“沙漠或者荒原”。一些考古學家認為,伊甸園位於伊朗北部;而宗教學家,尤其是研究《聖經》的專家一口咬定伊甸園在小亞細亞。

《花園詞典》走進伊甸園,探尋花園文化中的人性密碼與生命渴望

後人心中的“伊甸園”

對於眾說紛壇,法國凡爾賽宮大花園首席園藝師阿蘭·巴哈東提出自己的看法:伊甸園所在之地不可能是沙漠,那裡樹木蔥蘢,果實甘甜可口;青苔鋪地,花兒盛開,氣氛寧靜安詳,是所有花園中至美、至淨、至上的那個。很多畫家、作家、音樂家都以伊甸園為靈感,創作出許多美妙的作品。在所有謳歌伊甸園的人當中,阿蘭·巴哈東認為弗朗西斯·培根的描述最準確:

在人類起源之時,上帝創造了一個花園,

它給人類最純淨的愉悅;

花園最能讓人類保持精神的清醒,

沒有它,所有的高樓和宮殿都是粗糙的作品。

由此可見,伊甸園是所有花園的“始祖”,也是人類對於自然的最初渴求。作為法式花園文化傳承者,法國園藝領域頂尖專家,阿蘭·巴哈東走遍世界各個國家,閱花園無數,他對“美麗”的定義是:不僅有精緻的景觀,更要有令人浮想聯翩的歷史和留在心頭的感動,它必須擁有靈魂與心跳。

《花園詞典》就是一本詮釋花園靈魂的書。阿蘭·巴哈東先生把自己一生的心血結晶和對於生命、情感、自然、美的思考與見解悉數托出,運用神話 、歷史、文學、戲劇、詩歌、繪畫中與“花園”有關的詞條串聯起來,引導讀者通過花園文化一窺人類與自然的親密情感,探尋隱藏在花園往事中的人性密碼,讓我們更加懂得生命的渴求和美之真諦。

《花園詞典》走進伊甸園,探尋花園文化中的人性密碼與生命渴望

阿蘭·巴哈東《花園詞典》

01.花園史與人類史有著類似的發展軌跡:從蠻荒到文明,從封閉到分享

在法國20000多個花園中,阿蘭·巴哈東銘記最深的竟然不是自己供職的凡爾賽宮大花園,而是風土馴化動物園。這其中隱藏著一段受種族主義愚蠢行為殘害人類的歷史。

這座模仿自然風景的花園建造於1860年巴黎城西,由拿破崙三世授意,旨在向市民展示從異國他鄉捕獲的動物。美洲印第安人和拉普人和熊、袋鼠、駱駝、長頸鹿一起被關進籠子,成為觀賞對象。

十年之後,普法戰爭爆發,動物們變成高檔餐廳的美味,而那些可憐被羞辱的人,不知所終。戰爭結束後,“野蠻人展覽”並未停止,主辦方又從非洲殖民地運來一些完整家庭,把男人、女人和孩子作為“取樂尋趣”的“動物”。對於當時自視“高人一等”的參觀者來說,完全無視同類的人倫情理,人性的自私與殘忍暴露無疑。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發展,人性中的黑暗漸漸被約束收斂。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這種可悲的展覽終於停止。如今的風土馴化動物園安寧祥和,遍植香蕉樹和竹子,成為全世界遊客休憩觀光的樂土。

《花園詞典》走進伊甸園,探尋花園文化中的人性密碼與生命渴望

曾經風光無限的凡爾賽宮大花園

還有曾經風光無限的凡爾賽宮大花園,象徵著已經覆滅的君主制。路易十四當初建造它是為了向全世界證明自己的強權與獨一無二。其實,不僅僅是凡爾賽宮,幾乎所有的花園最初都是王公貴族的“私有財產”,象徵著“私享、獨佔、權力與地位”。但是,固步自封意味著必然沒落。

當平等、尊重、和平共享成為人類社會的新格局,花園也相應的成為展示傳播文明與美的媒介,成為人間充滿愛意,象徵高尚的樂園。

02.花草樹木中的秘密:生命短暫,有些東西可以消失,有些卻可以永不凋亡

在古希臘神話中,阿多尼斯是一個美男子,他同時被愛神阿芙洛狄忒和冥後珀爾塞福涅愛慕,他在地獄火焰中度過冬天,又在春天重生,象徵著四季交替和植物的死去與重生。最早人們用花期較短,不結果實、易枯萎的植物供奉阿多尼斯,提醒人類服從肉體凡胎的短暫宿命。

隨著時間流逝,人們漸漸發現精神力量存在,不再一味信奉神明,期待於依靠自身努力活的比祖先更久更好,阿多尼斯雕像前換成了月桂、紫杉、黃楊等常綠灌木。

植物們身上寄託的人類情思越來越多,花園的內涵亦越來越豐富。意式花園、法式花園、英式花園、羅馬花園、中式花園層出不窮,依照花園衍生出的藥草園,菜園,果園,植物園爭奇鬥豔。有的花園彰顯主人權力,有的證明財富,有的為了取悅女人,有的為了紀念愛情。

《花園詞典》走進伊甸園,探尋花園文化中的人性密碼與生命渴望

泰姬陵前的花園,象徵著綿綿無絕期的深愛

泰姬陵作為花園中“最特殊”的存在,它的簡樸掩飾不住光華,陵墓前方種植的果樹和花朵,象徵泰國皇帝沙賈汗對愛妻姬曼•芭奴綿綿無絕期的深愛。從17世紀至今,無數人被這份愛意打動。

舍農索城堡雖然一開始是亨利二世為取悅情婦而建,但是在歷史更迭中,卻浸染透了塵世煙火。從女人爭寵,勾心鬥角到君王權威危機,從被迫變賣到3000名傷員在此養傷,每一段往事都深藏著人性的波詭與複雜。

走進一座花園,彷彿打開一部當地的人文畫卷。人們的信仰、情感、情緒、心態、祈盼都能在花園中尋到印記。法國人曾經把樹當做住宅指示牌和主人財富的炫耀,中國上古先民曾把一種叫做“建木”的樹尊崇為溝通天地人神的聖木。印度人把杧果樹當做祛除邪惡,寓意子孫興旺的神物。如今在當今世界各國,樹都代表著綠色環保和蓬勃生命力。

在阿蘭·巴哈東心中,樹還意味著家園、親情與故鄉。他借用弗朗索瓦•密特朗總統的話:“年輕人,你要知道,我們種了樹的地方絕對不可以賣掉”來表達對家園故土的真摯熱愛。

縱觀花園往事,當權力財富地位都化為烏有,人與人之間高低貴賤成為歷史,唯有真情與愛方能永恆,撥動後人心絃。雖然人類軀體難逃“生命短暫”的自然規律,但是智慧卻可以永存,在時間中永不凋亡。

《花園詞典》走進伊甸園,探尋花園文化中的人性密碼與生命渴望

布查特花園

03.伊甸園工程:飽含著人類對地球的憂慮,也詮釋了美就是仁慈、善意和從容

“伊甸園工程”是英國遊客最多的景點之一,在這座世界上最大的溫室之內,栽種了幾乎全球所有的植物品種。它的規模前無古人,面積相當於35個足球場。它的外形是一個巨大的鐘形保護罩。

阿蘭·巴哈東認為,它預見了這個星球的未來:某一天,城市裡的空氣無法呼吸,人們不得不戴著氧氣面罩生活。如果將來人類要去別的星球生活,這個花園的鐘形罩就是最有可能的建築形態。雖然人們在憂慮地球,但同時也在積極用行動來保護環境。

《花園詞典》走進伊甸園,探尋花園文化中的人性密碼與生命渴望

英國聖奧斯特爾鎮“伊甸園工程”一角

從尋找伊甸園到修建伊甸園工程,人類永不放棄的是對“美”的追尋,展示人類“重構自然”的美學歷程也是阿蘭·巴哈東寫作《花園詞典》的重要動機。人類離不開花朵和花園,20世紀最偉大的西班牙詩人費德里科•加西亞·洛爾迦在人生低谷期寫過這樣的話:

“花園是一種高尚的東西,是靈魂、寧靜和顏色混合起來的錦磚。它守候著人們的心靈,能讓心靈因感動而流淚。花園是萬千宗教教義所具有的壯麗篇章。花園充滿愛意地擁抱我們,也平靜地承載憂傷。花園,是裝著激情的神龕,是懺悔罪惡的宏偉教堂。花園裡藏著寬容、愛和悠閒的靈魂空間。”

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小到陽臺一隅,大到城市門戶,花園隨處可見,它裝點著我們的生活,也撫慰著我們的內心。在焦慮時,帶來寧靜;在絕望時,帶來生機;在孤獨時,帶來溫情。

人類的心靈其實也和花兒一樣,需要精心養護去除雜蕪,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園丁,你種植美德,便會生長出善緣;種植邪念,必然生出罪惡。每個人心中都有“伊甸園”,每個人都有生命的渴望,以人性中的真善美為種子,以愛與仁慈澆灌,才能生長出最美麗的“風景”和最甘甜的“果實”。讀懂花園,也就讀懂了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