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豬擡高了CPI,何時是個頭?

CPI“破4”了。

據國家統計局前天發佈的數據,11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4.5%,連續9個月漲幅擴大。

一頭豬抬高了CPI,何時是個頭?

上一次CPI處在4%以上的高位,還是7年多前。那一輪通脹週期始於2010年下半年,直到2012年初才緩解,許多普通老百姓由此對CPI耳熟能詳甚至能侃侃而談。


也是那一次,CPI有了“中國豬肉指數(China Pig/Pork Index)”的外號。


因為豬肉是測算CPI的一籃子商品中權重最大的單品(約佔2.5%),對CPI的拉動效果極為明顯。海通證券曾經估算,豬肉價格每上漲20%,會影響CPI約0.6個百分點,如果考慮到對其他食品價格的帶動,則可能影響約1個百分點。


一頭豬抬高了CPI,何時是個頭?


現實基本驗證了這一估算。根據官方數據,11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10.2%(和去年11月比,不是和今年10月比),影響CPI上漲2.64個百分點,如果算上其他畜肉漲價,則影響CPI上漲3.27個百分點,再算上禽肉還會更高。

一頭豬抬高了CPI,何時是個頭?

因此4.5%的CPI漲幅,主要是一豬之力。


上一輪豬週期裡,就有養豬業內人士表示:“豬肉價格在CPI中的比重太高,豬價顯得太敏感,應該把比重調低些,這樣國家、行業都輕鬆。”如今,這個問題再次擺到了我們面前。


由於非洲豬瘟和環保整改等因素,近兩年生豬供應驟減,出欄量、存欄量、補欄量齊跌,豬肉居高不下。按照農村農業部的表態:“力爭明年底生豬存欄基本恢復到常年80%左右的水平”——劃重點,“力爭”“基本”“常年80%”“明年底”

一頭豬抬高了CPI,何時是個頭?

那麼豬價何時降下來?CPI何時降下來?這不僅影響著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影響著貨幣政策操作的難易程度。

一頭豬抬高了CPI,何時是個頭?

簡單來說,GDP增速關乎我們有沒有收入來吃飯(中國持續多年的高增長,讓人們感知不到這種關聯,一旦明顯放緩就有感知了),而CPI則關乎這些收入能吃什麼樣的飯,能吃多少。


貨幣政策優先為“保增長”負責,而不是為“穩物價”,尤其是生豬供應這種管不著的事情負責。但另一方面,無論央行怎麼追求精準投放流動性,貨幣政策必然會或多或少波及CPI。那麼CPI較高的時候,央行的操作必然會有顧慮。

11月CPI同比升至4.5%,這讓我們再次真實地看到,物價上漲絕非簡單的貨幣問題。

我們長期告訴老百姓:物價上漲=通貨膨脹,我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錯誤認知,導致我們一味堅持“通過緊縮貨幣抑制物價上漲”。

一頭豬抬高了CPI,何時是個頭?

經濟熱物價必漲,但物價漲未必經濟熱。所以,我認為貨幣政策變與不變應當更多地依據經濟熱度,而不是簡單地針對物價。

如果經濟不熱、甚至冷,而物價上漲——滯脹,那貨幣政策該松還是該緊?這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一頭豬抬高了CPI,何時是個頭?

通貨膨脹,一定是因為需求旺盛、貨幣超發導致,但目前的中國並沒有需求旺盛,也沒有貨幣超發。

當前物價上漲主要是供給側原因,豬肉價格上漲主要受豬瘟、環保等問題影響。很顯然,中國現在壓低CPI的有效方法應當是:想方設法增加肉食供給,而絕不是採取緊縮貨幣的方式。

一頭豬抬高了CPI,何時是個頭?

理論上說,緊縮貨幣只會進一步壓低全社會的需求,但卻抑制不住人們吃肉的慾望。所以,用緊縮貨幣的方式抑制“人吃肉”,無異於“豬得病、人吃藥”,不僅毫無意義,反而會破壞內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