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投資為什麼靠譜,核心的四個理由!


首先從法律意義層面上,信託是靠譜的。

▍我國法律對信託的定義

2001年出臺的《信託法》對信託的概念進行了完整的定義:信託,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為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

一言以蔽之,就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

▍涉及信託的法律法規

涉及信託的主要,有“一法三規”。一法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三規”指《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和《信託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

通過以上可以看到,國家對於信託有著嚴格的法律規定。這就決定了信託作為金融“正規軍”的合法性,與非法集資詐騙機構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1、信託受銀保監會嚴格監管

▍信託歸誰監管?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保監會”)。

根據《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信託監管部承擔信託機構准入管理。開展非現場監測、風險分析和監管評級,根據風險監管需要開展現場調查。提出個案風險監控處置和市場退出措施並承擔組織實施具體工作。指導信託業保障基金經營管理。

▍主要監管什麼?

銀保監會對信託業的監管相當全面,主要有:參與起草相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監管規則;對信託公司及其業務範圍實行准入管理;審查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制定從業人員行為管理規範;對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內部控制、資本充足狀況、償付能力、經營行為和信息披露等情況進行監管;實行現場檢查與非現場監管,開展風險與合規評估,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2、信託登記貫穿產品全週期

信託產品不是信託公司想發行就能發行的,想發行先登記!

《信託登記管理辦法》規定,信託機構應當在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發行日五個工作日前或者在單一資金信託和財產權信託成立日兩個工作日前申請辦理信託產品預登記(簡稱信託預登記),並在信託登記公司取得唯一產品編碼。

2017年9月1日,信託登記系統在原中國銀監會發布《信託登記管理辦法》生效當日上線運行。

▍由誰登記?

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登")是經國務院同意、由原中國銀監會批准設立並由其實施監督管理,現由中國銀保監會實施監督管理、提供信託業基礎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於2016年12月26日對外宣告成立。

▍登記什麼?

《信託登記管理辦法》第九條,信託登記信息包括信託產品名稱、信託類別、信託目的、信託期限、信託當事人、信託財產、信託利益分配等信託產品及其受益權信息和變動情況。

信託產品及其信託受益權登記,包括:預登記、初始登記、變更登記、終止登記、更正登記等。

▍對投資者有何意義?

對於投資者而言,信託登記貫穿於信託產品生命週期的各主要環節,發行、募集、設立、期間管理和終止等各階段的重要信息,並進行集合信託計劃信息公示,信託公司及其信託產品被全部置於“陽光下”,每個信託產品獲得唯一有效的產品編碼即“身份證”,為清晰辨認合法的信託機構和產品提供了條件。

▍信息安全性

中國信登對包括委託人、受益人等在內的敏感信息採取了多重嚴格的保密措施。

3、信託業保障基金

從監管層面看,防風險向來是監管重點。信託業保障基金的面世是又一項保障措施。

為防範和化解信託業的風險,國務院決定建立信託業保障機制。原銀監會和財政部共同研究出臺相關制度,推動成立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匯聚信託業自身的力量來應對行業面臨的風險。

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由中國信託業協會聯合13家經營穩健、實力雄厚的信託公司出資設立,於2015年1月16日獲發營業執照,註冊資本115億元人民幣。這是一家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信託業保障基金的管理人,負責保障基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肩負預防、化解和處置信託業風險,促進行業穩定發展的目標任務;公司自有資金作為信託業保障基金的市場化補充,也用於信託業的風險預防、化解和處置。

▍信託業保障基金是什麼?

主要由信託業市場參與者共同籌集,用於化解和處置信託業風險的非政府性行業互助資金。(出處:《信託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

▍什麼情況下使用?

《信託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第十九條 具備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障基金公司可以使用保障基金:

信託公司因資不抵債,在實施恢復與處置計劃後,仍需重組的;

信託公司依法進入破產程序,並進行重整的;

信託公司因違法違規經營,被責令關閉、撤銷的;

信託公司因臨時資金週轉困難,需要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的;

需要使用保障基金的其他情形。

萬一出現極端情況,信託公司面臨破產、撤銷等,信託業保障基金可以發揮作用,及時化解風險。此外,信託公司如果出現短期資金週轉困難,可以向保障基金公司提出申請,並提交流動性困難解決方案及保障基金償還計劃,由保障基金公司審核決定是否使用保障基金,申請通過後有償使用。

4、信託賠償準備金

作為信託委託人,擔心信託公司不盡責、違反信託目的造成自己的投資損失?從監管角度看,對此早有應對——信託賠償準備金。

信託賠償準備金指從事信託業務的金融企業按規定從淨利潤中提取,用於賠償信託業務損失的風險準備金。

▍從何而來?

我國《信託公司管理辦法》規定:信託公司每年應當從稅後利潤中提取5%作為信託賠償準備金,信託賠償準備金累計總額達到公司註冊資本的20%時,可不再提取。

▍有何用途?

《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第163條規定了信託賠償準備金的具體用途,“從事信託業務時,使受益人或公司受到損失的,屬於信託公司違反信託目的、違背管理職責、管理信託事務不當造成信託資產損失的,以信託賠償準備金賠償”。

▍有多少錢?怎麼保值?

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截至2018年4季度末,信託賠償準備金為260.71億元,同比增長17.90%。信託業的風險抵禦能力有了提升。

《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信託公司的賠償準備金應存放於經營穩健、具有一定實力的境內商業銀行,或者用於購買國債等低風險、高流動性證券品種。

5、中國信託業協會引導行業自律

信託公司除了接受來自銀保監會的嚴格監管外,還有來自行業自律組織的監督。

中國信託業協會成立於2005年5月,是全國性信託業自律組織,是經中國銀保監會同意並在民政部登記註冊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法人。

▍中國信託業協會歸誰管?

接受業務主管單位中國銀保監會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的指導、監督和管理。

▍中國信託業協會主要職責

認真履行自律、維權、協調、服務職能,發揮相關管理部門與信託業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維護信託業合法權益,維護信託業市場秩序,提高信託業從業人員素質,提高為會員服務的水平,促進信託業的健康發展。

組織會員簽訂自律公約及其實施細則;採取自律懲戒措施,督促會員依法合規經營;受主管部門委託,組織制定行業標準和業務規範;建立健全信託業誠信制度以及信託公司和從業人員信用信息體系,加強誠信監督,協助推進信託業信用體系建設;制定從業人員道德和行為準則,對信託從業人員進行自律管理,組織信託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和相關培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