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笔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3D打印笔的外形就像一支大号钢笔,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挤压出特定的耗材,然后在三维空间依次分层涂抹形成三维物体。现如今的3D打印笔绝大多数为熔融挤出式3D打印笔,其内部结构十分简单,主要就是由挤出头(负责将打印材料挤出)、控制马达(调整出料转速),还有温控(负责将材料融化)组成。熔融挤出式3D打印笔是将ABS或者PLA塑料耗材在笔内加热融化后再挤出,依靠空气自然冷却固化成型。但熔融挤出式3D打印笔的笔尖温度很高,有被烫伤的风险;光固化式3D打印笔则是使用光敏树脂液体作为原料,在常温下就可直接挤出,利用笔头上的LED灯发出蓝光或紫外光进行固化成型。

3D打印笔在推广利用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3D打印笔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第二,3D打印笔价格低廉,常见的3D打印笔两三百左右就能购买,使用的原料也比较便宜,比3D打印机的门槛更低;第三,3D打印笔操作系统简单易懂,且无需电脑和软件支持;第四,3D打印笔在塑形和创作上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的去打印任何东西。随着3D打印笔的不断优化,产品会做得越来越精致、安全、稳定和高效。未来3D打印笔在教学领域中也必将会有很好的应用,它小巧轻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意,是个很好的益智科技教育产品,可很好地应用到学校的课程教学中去,提升教学质量,打破常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早在1946年,美国视听教育专家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在其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经验之塔”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将3D打印笔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使用3D打印笔构想、打印物体以获得有目的的直接经验和设计经验,也可以使教师将抽象的知识通过3D打印笔进行可视化演示展现,以帮助学生将“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三者有机结合,既拓展了学生的感觉和知觉,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强调在“做”上下功夫,在做中教,做中学,他提倡“做中学”、反对“坐中学”。将3D打印笔应用于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做中教,学生也可以在做中学,在加强了师生互动的同时,也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3D打印笔可以应用于中学教学的很多课程,如数学、地理、化学等等。

中学数学 可以分为代数和几何,而几何当中的立体几何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空间抽象思维,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难点。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上,以往教师多采用平面斜二测画法来画出立体几何的平面直观图,或者用架小棒、削萝卜、捏橡胶模型等方式自制一些简单的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但平面直观图难以让学生凭空构想出三维几何体,教具的准备又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如何保证这些教具不变形、不变质也是个难题,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也较低。往往是费力不讨好,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使用3D打印笔时,教师只需寥寥几笔就能在空气中直接画出一个三维立体的几何图,并且可以随意的更改或添加辅助线,也可以用不同颜色来表示截面,学生一看便知长方体、圆柱体等被横切、斜切、竖切后的截面是一个什么图像。通过3D打印笔可以将数学问题形象化、可视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3D打印笔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3D打印笔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地理中也有很多知识点可以利用到3D打印笔帮助教学。例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课标要求学生能“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但由于缺乏空间想象力,学生往往只能死记硬背,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并绘制出示意图。利用3D打印笔,可以直接在传统的地球仪绘制三维立体的三圈环流图,而且能直观地看到高空和近地面风向的偏转,便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中学化学 教学中,涉及了分子、原子等的结构和形状时,一般采用平面图或者实物模型来开展教学。然而平面图在反映分子等的空间结构和立体形状上效果不佳,而实物模型价格又比较贵,只能少量配备,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而使用3D打印笔则可以随教学需要,实时的将分子结构按比例放大并呈现出来,立体形象而直观,且价格便宜。

3D打印笔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3D打印笔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