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节奏看得见摸不着学不会吗?

关于书法的节奏,这是没有具体标准可求的,你的这幅行书录《范仲淹岳阳楼记》书写比较平缓,这本身就是一种节奏。

节奏确实反映在字法和章法之中,如果字字四平八稳,笔笔匀称丰满,你不能说这不是节奏,但是,确实也体现不出来节奏。

书法的节奏看得见摸不着学不会吗?

  • 王献之《廿九贴》中平缓的书法节奏,字字有弛有张,落款再起高潮的艺术安排与自然流露

你学的是米芾的书法,如果要论字法节奏,那么,我们可以说要首推米芾就是一位字法节奏大师了。他在笔法和章法两个方面,都做的非常精彩。

但是,我看不到你在学习米芾书法的时候,是怎么体会米芾在字法和章法上上对节奏的把握的。

首先,就像你在说明中提到的那样,笔画粗细问题,米芾对笔画粗细变化的反差是非常大的,一个字中,细者如发丝,粗者如万岁古木,这是你知道的,那么,第一,我们在临摹米芾字帖的时候,就要认真体会他在处理笔画艺术上的道理,至少我们要把握好临摹字帖的“法、意、势”。法,就是起笔、行笔、收笔,意,就是包括粗细这些问题,势,就是笔画的空间感。

书法的节奏看得见摸不着学不会吗?

我认真看了你的字,问题主要出在没有笔法的细节。如果书法没有笔法的细节,那么,书法节奏的“根”就没有了,就像唱歌,如果节拍音准都不对,你还想放声歌唱,这是没有用的。

那么,笔法的细节在哪里?就在清晰的起笔、行笔、收笔之间,这些清清楚楚的起笔、行笔、收笔的细节,就是书法节奏的“根”。

我们从临摹字帖开始,就应该学会分析笔法的起笔、行笔、收笔,同时,也要注意”法、意、势“的表现。

书法的节奏看得见摸不着学不会吗?

米芾的书法节奏:笔法变化,墨法变化,字距变化

米芾在造字上是还非常注意结构的调整,他为了达到节奏跳跃、明快的效果,喜欢在不平衡中找到重新的平衡,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是寻找节奏的来源。

我看了你的整篇书法作品,太难一遇米芾的这种本领了。好像米芾的这个特色,完全消失了一样,这怎么能有跳跃明快的节奏呢?好像只有”衔远山“的”衔“字,有点意思,但是,单立人的竖画长了一点,与右边的竖画平行了,节奏被抵消。

本来这个字,如果单立人的竖画短点,艺术效果就会好点。

书法的节奏看得见摸不着学不会吗?

如果我们重新复习一下米芾的书法,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米芾的书法字字皆有”戏“,笔笔都生花,书法要做的,就应该像 米芾那样字字奇形,笔笔新法,这才是书法艺术的趣味性。

事实上,所有书法家大师的作品,他们的书法作品都像米芾那样,字字有戏,笔笔生花。我们学习经典,就要学这些东西。

为什么我们说这么多米芾?因为,我们所谓的节奏,就是要在经典中学,既然你学米芾,那么,不妨我们复习和回顾一下米芾,再次反省一下我们到底学到经典的精华了吗?

我们继续谈节奏问题。

到底节奏是什么?前面我们说了,节奏存在于字法和章法之中。所以,要达到书法艺术的节奏,我们就要在字法和字法之中做好艺术的安排,也叫艺术处理。

节奏本来这是一个音乐词汇,是我们现代书法家引进到书法中的概念。如果对应书法,节奏就是书法的”疏密“问题。包括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关系——字距,也包括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疏密关系——布白。如果我们融通了这一层关系,那么,在客观上,做好和做到这些并不难的。

书法的节奏看得见摸不着学不会吗?

  • 米芾对疏密布白的安排字例

但是,难的是通篇有一种自然流畅的气韵。

为什么《兰亭序》、《祭侄稿》、《韭花帖》这些书法这么经典这么厉害?这就是因为,这些书法作品的通篇是自然流畅的而不是故意安排的,所以,各有各的节奏之美,也各有各的气韵之美。

我们初学书法创作,要达到大师作品的那种气韵风神是非常遥远的,都是,我们在创作书法作品的时候,具备这些要素,也就是说,在你的作品中能够看到这些艺术要素已经就不错了。

书法的节奏看得见摸不着学不会吗?

  • 杨凝式字距与布白的反差,字距较大,而字法布白较密。

所以,我们也只能以有没有这些基本的节奏要素来评论你的这个作品。

如果有建议,我的建议是,你的字距安排比较均匀,这是节奏的大敌和大忌,尤其是书札这种书法作品,字距太均匀,即使你的每一个字都写得像米芾,也会在章法中会被抵消的。

所以,字距不能太均匀。

调整办法:

1·一行字中,要有伸张有压缩

例如,你写的第一行字”庆历四年春“的”年“字完全可以伸张,你却收缩了。如果这个字伸张了,第一行字的下面也不会太空白了。”京“字可以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

书法的节奏看得见摸不着学不会吗?

2·字距自然穿插

我们再看你的第二行字,”谪守巴陵郡越明年“,这一行字的字距就没有穿插,更不自然。例如,行首的”谪“字,最好应该写在与”庆“字对应的”字框“中间,这是一个常识。

书法作品不论楷书行书,第一行的第一字,叫领首字,也叫领行字。无论后面的哪一行的第一个字,也无论是长是短,都要以此”字框“为准。你后面的”重“、”旧“、”诗“、”文“这几个字写对了。这样写,就能把整体给”稳住“。但是,你没有注意字距要自然穿插,所以,”明年“两个字有写得被压缩了,非常不自然。字距穿插,还可以在字大字小上穿插安排,写成视觉的跳跃变化,这也是寻找节奏的依据。

3·笔画有徐有疾,有疏有密

这是字法安排。有徐有疾,就会有浓有淡,有枯有润,这也是产生节奏的原因。笔画有疏有密,就是有粗有细。前面我们说了。你的导师米芾就是大师,无需多言,只要我们复习一下米芾的名帖就可以了。

书法的节奏看得见摸不着学不会吗?

参展书法作品,必须具备书法艺术作品的完整性,由三大部分组成:1·正文;2·落款;3·印鉴,你的这个作品缺印鉴,作为书法参展作品,这是被淘汰的理由之一,所以,如果在正式的作品上,千万不要缺少印鉴,哪怕只有一枚印章。你的落款部分,内容没有问题,但是技术性问题两个:

第一,与正文距离太远

第二,字径与正文同度

这两个问题也恰恰违背了书法节奏原则。我们知道,节奏的生命就是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节奏。如果把正文和落款的距离拉得太大,这叫脱节。好像两个书法内容一样。

现代书法作品,即使抄录两首诗,也不会拉开很大距离的,因为在书法作品整体上,会有”脱节“、”跳出“的感觉,所以,我们落款,就不能与正文太远。

同时,尽量不要在落款的时候,写得跟正文的字一样大小,这也是书法作品完成的提示,所以,一般都会把落款的字写得比正文要小一些,这样,也在一篇书法作品中,有一个波澜再起的小高潮,是创造节奏的艺术手法。

当然,不是绝对不可以,有这样的特例,也有落款比正文的字还要大的落款。但是,无论哪一种落款形式,第一不要追求形式,不要唯形式;第二,只要符合书法作品的整体艺术美,就都是对的。

你现在主要是按照正常的笔法和章法安排好节奏,不要把特例作为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