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丨百色的這東西有意思,叫麼乜(mō miē)

風物丨百色的這東西有意思,叫麼乜(mō miē)

提到壯族,大家耳熟能詳的多半是繡球、銅鼓、壯錦這些具有壯族文化符號的東西,其實壯族還有另外一種民間吉祥物也是頗具特色—— 麼乜(讀音mō miē)。

風物丨百色的這東西有意思,叫麼乜(mō miē)

△ 麼乜

麼乜為壯語譯音,有神與母親的意思,是一種流行於廣西百色壯族地區,承載了壯族先民神話傳說和文化祈願的手工藝品,它如同繡球一般精緻美好、流傳久遠,是百色市右江上游地區壯族特有的民間吉祥飾物,也是當地壯族民間傳統工藝品之一 。


風物丨百色的這東西有意思,叫麼乜(mō miē)

廣西百色的右江麼乜,起源於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右江上游一帶的桂西壯族地區,右江像一條錦帶鑲嵌在桂西北,風光旖旎,波光粼粼。沿江兩岸的奇美風光及其支流沖積形成的右江平原,有“桂西明珠”的美稱。也只有這般美麗的環境才能孕育出如此獨一無二的麼乜。

風物丨百色的這東西有意思,叫麼乜(mō miē)

△ 廣西百色風光

麼乜在壯鄉人看來,凝聚著美好的祝福。右江麼乜最初是一種在端午時節用於安神鎮驚、辟邪解毒,招百福、除兇穢的香囊配飾物。

其造型來源於壯族古老傳說龍與太陽的故事,相傳龍珠是太陽的火種,突然丟失在百色的母親河右江的河畔,伯皇曆經艱辛終於在五月初五的這一天找回龍珠,讓太陽重現光芒,後來每到五月初五壯族人就用布製作成人抱龍珠的造型,掛在脖子上祈求世代平安吉祥。

風物丨百色的這東西有意思,叫麼乜(mō miē)

△ 麼乜造型是勇士擁抱龍珠,寓意是守護太陽、擁抱希望

隨著時代快速發展,傳統麼乜在近半個世紀快速淡出人們的視線,直至2012年“右江麼乜”被列入廣西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才使在桂西地區漸漸消失的吉祥物再次回到人們的視線。


風物丨百色的這東西有意思,叫麼乜(mō miē)

為了讓麼乜更受年輕人接受和喜愛,它的製作工藝也在不斷創新。


人們在傳統麼乜工藝的基礎上,融入百色壯族本土蠟染、土布、壯錦、竹編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和現代生活元素,讓壯族特色更加明顯;同時在主要填充物艾草中額外加入檀香和香柏木,使香味從幾個月延續至10年以上;在針法上,採用無痕針法,使麼乜更加精緻。

風物丨百色的這東西有意思,叫麼乜(mō miē)

△ 麼乜內填充艾草、菖蒲、菊花等十幾種草藥,散發著草藥的芳香,具有安神、平和和促進睡眠的作用

來自廣西百色市右江麼乜手工藝傳承人黃桂珍表示,剛開始接觸麼乜的時候,自己全身心投入麼乜製作中,卻並未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直到2012年右江麼乜被列入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麼乜再次回到人們視線。作為傳承人的黃桂珍開始成立自己的手工坊,一邊製作,一邊傳承麼乜的製作技藝,在黃桂珍對麼乜的熱情感染下,女兒林堅踏上麼乜傳承的道路。對於黃桂珍來說,要想麼乜生存下去,傳承至關重要。

她不僅本人全身心的傾注在麼乜上,還經常走進大學,給外國留學生講授麼乜,讓麼乜走向國際,為更多人所熟知。一代麼乜的美好,凝聚著一代人的守候。

風物丨百色的這東西有意思,叫麼乜(mō miē)

△ 麼乜傳承人黃桂珍

如今,麼乜也從單一的吉祥物,演變成百家生活的裝飾品,漸漸融入人們生活,為人們所“享用”。不光在五月初五,在平常的街頭,或隆重的節慶,都能看到麼乜的身影,也讓傳統的壯族文化被更多人所悉知。

風物丨百色的這東西有意思,叫麼乜(mō miē)

作為中國首席壯文化旅遊地,田州古城深入挖掘類似“麼乜”這樣的民族手工藝品、民族文化,將他們引入古城進行活化,讓更多人在文創產品和體驗中瞭解壯族文化,以達到保護壯文化、弘揚壯文族化,傳承壯文化的目的。

風物丨百色的這東西有意思,叫麼乜(mō miē)

△ 田州古城月亮河景色

遊客來到田州古城,和壯鄉阿哥阿妹來個“約會”——拋繡球,亦或在歌舞伴餐中把壯鄉特色菜吃個遍,亦或是到月亮河休閒街品清茶一盞,亦或是把壯鄉特色手工麼乜買回家已成為常態。有遊客表示,麼乜有大有小,小的可以跟鑰匙掛在一起,大的可以掛在包包上,方便攜帶又十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


風物丨百色的這東西有意思,叫麼乜(mō miē)

△ 田州古城麼乜

風物丨百色的這東西有意思,叫麼乜(mō miē)

△ 田州古城麼乜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往一直以自然風光旅遊聞名全國,缺乏壯族傳統文化旅遊元素。現如今田州古城通過對在地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挖掘,使田州古城成為人們瞭解壯民族文化的重要旅遊地,直接拉動當地經濟發展。

當地政府也借田州古城這一平臺,擴大麼乜及其他特色產品的影響,讓這些具有壯民族工藝品成為廣西特色旅遊商品,進一步擴大田州古城在廣西旅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讓具有濃郁壯民族風情的百色成為桂西旅遊線上的明星地和熱點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