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让宝宝安坐达到三十分钟的正确打开方式


案例分析|让宝宝安坐达到三十分钟的正确打开方式

文|宜童华苑校区 个案中心 戴琳娟

男孩,5 岁 6 个月,能够理解简单句子,对于问句不能准确理解回答,会有重复仿说情况,有情绪问题行为,由于语言表达不够流畅,在需求或者意愿得不到满足时会发脾气,表现为拍桌子、用力推开桌子跑开、躺在地上不起来,不可以安坐。


行为表现


在上个训课时,表现为坐不住,不到五分钟就要起立跑一跑,并且如果被允许起立后,很难会主动回来,而且孩子胳膊容易脱臼,不易拉手回来,跟家长沟通后,家长反映在家中吃饭时也是不能够安静坐在桌旁吃饭。

上感统课喜欢随意跑动。因此奶奶和孩子上感统课时会很辛苦。五岁六个月已经是上大班的年纪,需要 20 分钟的安坐能力。


案例分析|让宝宝安坐达到三十分钟的正确打开方式


静态课不能够安坐超过五分钟,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也不利于好习惯的养成,所以将孩子在静态课上能够安坐超过五分钟,至三十分钟,定为要干预的内容。


目标结果:

1、减少发脾气推桌子起立跑开的行为,每节课少于三次。

2、静态课上延长安坐时间至少二十分钟。


干预的过程


ONE

1-偏好物吸引孩子


孩子很喜欢吃小零食,开始时想让他直接坐在桌子旁边维持一段时间是比较难做到的,所以,开始的目标是,孩子每次离开座位后,能够快速主动回到座位。


偏好物吸引是个很有效的方法,上课大概五分钟后,或者孩子觉得累了,起立离开了,我会拿着他喜欢的薯条放在眼前,当他很想吃薯条时,我会告诉他只有做到座位上才能吃薯条。


开始时孩子宁可不要薯条了也不回到座位上,老师假装吃薯条,很香的样子,孩子便“屈服”了,乖乖坐到了椅子上,老师立刻奖励薯条,后面为了防止他对于薯条产生饱足的现象,老师又拿来了玩具小电话,孩子很喜欢,小电话只能在桌子上面玩,孩子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后来,在没有食物,玩具的情况下,80%的情况下也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案例分析|让宝宝安坐达到三十分钟的正确打开方式


TWO

2-分解任务


将任务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小任务,增加辅助,让孩子每次都能够做对。


开始时每次做对都奖励零食或者玩具,高频率的强化,让孩子忘记推桌子离开,在维持安坐十到十五分钟后,老师观察孩子当前情况,如果发现孩子有些倦怠或者想要推桌子离开,在这之前,提前允许孩子离开座位,将孩子推开桌子强行离开转为老师为了表扬孩子奖励孩子离开玩一会儿,这时还要注意把控孩子离开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孩子很难唤回,太短容易引起情绪,也难唤回。

开始时自由活动时间大概 2-3 分钟左右,逐渐缩短时间,然后逐渐延长孩子安坐在桌旁的时间,直至达到半小时,目前的目标算是完成。


THREE

3-代币强化


到后期,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孩子的食物强化,慢慢过渡到代币强化。我会要求孩子,每齐集两个小贴纸就可以换取薯条奖励。


因为两个小贴纸孩子还是可以达到要求,所以在使用代币初期孩子换取支持强化物的代币数量一定要少。慢慢的我会增多孩子代币换取的数量,从 2 个 到3 个再到 4 个 5 个,在代币数量达到 5 个时,孩子已经可以安坐 20 分钟了,这样我们就完成了既定目标。


干预总结


经过一个多月的干预,男孩能够安坐近 20 分钟,偶尔会想离开,但老师说,完成某个项目后或者老师说可以离开了才能离开,孩子逐渐能够忍耐、坚持,等到老师允许离开了,才离开。


延迟满足能力逐渐提高的同时,忍耐力也得到了锻炼。孩子奶奶也跟老师反映,现在变得听话了一些,感觉长大了。虽然偶尔还会有小脾气,但是这也需要我们一点一点慢慢改变。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