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

從今天起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皇帝們。首先,我們來聊一聊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封建帝王制度開山鼻祖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

秦始皇,姓嬴名政(前259年—前210年)。如果說秦始皇掃平六國,一統天下是歷史的必然,那他在成為秦王的過程中卻存在太多的巧合。首先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能夠繼位秦王就十分僥倖,昭襄王的哥哥秦武王身高力大,好跟人比角力,一次與人比賽舉鼎時,失手砸斷脛骨氣絕身亡。因為武王無子,為了繼任者的問題發生爭執。各方爭執不休,最後在強大的趙國國君趙武靈王的支持下迎立在燕國為質的公子稷為秦王即昭襄王。沒想到這位昭襄王活了七十五歲,直接把自己的太子都熬死了,只好由次子安國君繼位,也就是秦孝文王,嬴政的爺爺。又沒想到他正式繼位三天便駕鶴西遊了,太子子楚繼位,是為秦莊襄王即嬴政之父,秦莊襄王能夠繼位也頗費周折,都是呂不韋散千金上下運作才得以上位。秦莊襄王在位三年也一命歸西了,這時只有十三歲的嬴政繼位秦王。這一系列的巧合成就了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戰略家、軍事家。掃平六國,一統天下使秦國,變成了秦朝,秦王變成了秦始皇。他一生致力於國家的統一和政治制度的改革,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便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廢分封改郡縣,創立"皇帝"的尊號。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修築靈渠,北驅匈奴南征百越,為中國歷史做出巨大的貢獻,被後人成為千古一帝。

但歷史上對秦始皇的負面評價也不少,主要是他焚書坑儒,和耗盡民力修築長城,阿房宮,皇陵。

焚書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思想的統一,就是商鞅"燔詩書而明法令"的延續和發展,秦國自商鞅變法後開始強大,主要推行法家思想。因為所焚之書不包括醫藥,占卜和農牧的書籍,因此可以說秦始皇是想要罷黜百家,獨尊法家。至於坑儒也大致如此,而且這些所坑之人大多為方士,因為秦始皇想長生不老,尋找仙丹,這些方士沒少坑他,那個徐芾坑完他,就帶著五百童男童女去日本,成了日本人的老祖宗了,所以秦始皇恨呀,再有些人說朝廷國家的不好,正好全都活埋了。他也因此背上千古罵名。

千古一帝秦始皇

徐芾尋仙

修築長城也是因為一個方士盧生,他得到讖語"亡秦者,胡也",秦始皇看到後,認為讖語中的"胡"是指匈奴,就命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以絕亡秦之患,又修築萬里長城,以防胡人南侵。秦始皇死後,李斯,趙高謀立胡亥為帝,秦二世,荒淫無道,秦朝很快滅亡,原來這個胡是胡亥,讖語還真準。

對秦始皇的功過是非,爭論了兩千多年了,但他對中國歷史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秦朝雖然二世而亡,但他對中國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祖龍魂死秦猶在,百代都行秦政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