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30天让孩子的学习更高效


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30天让孩子的学习更高效


——· 关于本书 ·——

《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这本书,会让你了解到,如果想要孩子自己管理好时间,首先我们家长必须从自身出发,清楚我们压力的根源,并反思我们的情绪控制是不是做好了,当我们找到了让我们焦虑的原因之后,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先从自我出发解除焦虑,再对孩子进行有规律的训练,以一周一个计划来规划时间,一起进行时间管理,从而让孩子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能达到高效。

——· 关于作者 ·——

本书《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由钟思嘉、王宏、李飞、雨露四名作者联合著作。

其中,作者王宏,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是豆豆妈工作室首席专家,合作出版了《父母校能培训手册》等热销的书,他亲历于研究儿童心理发展,以及做好父母和孩子的训练等。

另一名作者钟思嘉,是华语世界杰出的亲子教育专家,著有《别让孩子输在情商》等畅销书。

作者李飞,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亲职教育专家,父母效能系统培训认证讲师,有丰富的育儿经验。

雨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亲职教育专家,父母效能培训认证讲师。

——· 本书金句 ·——

1. 时间管理就是有效地运用时间,其目的在于决定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并通过事先的规划,对人进行提醒与指引,降低变动性,提高效率,快速达成设定的目标。

2. 时间管理就像整理电脑碎片,当我们长时间使用电脑,它会越来越慢,甚至出现故障而罢工,有经验的工程师会帮助你整理碎片,把零零散散的储存分门别类,就会省出很大的空间,电脑也因此更灵活。

3. 当我们进行压力自检时,就是给情绪找个出口。情绪需要流动,人不能总停留在一种情绪里面,当压力比较大、心里很烦闷时,要给自己的情绪找个出口,别把气撒在孩子身上。

4. 训练自己控制情绪,尤其是生气的情绪,让情绪流动起来。你的情绪出口在哪里?面对孩子,你生气了,马上就要吼出来了,怎么办?首先要对自己叫“停”——闭上嘴,迈开腿,然后就要使用灭“火”口诀——“一离二吸三凉水”


——· 本书选摘 ·——

你好,欢迎来到每日有书。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副标题是“30天让孩子学习更高效”。这本书大约21万字,我会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你讲解书中精髓:父母管理好自我情绪,给孩子量身打造符合个性的时间安排,才能让孩子轻松学会管理时间,养成良好的习惯。

现代社会的父母,大部分都有一种莫名的焦虑感——时间焦虑,平时经常瞎忙不说,工作、生活上还不见成效,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并且这份焦虑还延伸到了孩子身上,认为孩子的时间也不够。于是每天早上便开始催着孩子快点洗漱好出门,晚上又催孩子快点刷牙洗澡,快点上床等等。在学习上亦是如此,作业没写完,家长又催着要去补习班了;孩子才刚打开电视,又被叫去看书了。其实,孩子对时间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孩子只知道,妈妈叫我干嘛了,爸爸又催我快点了,仅此而已。

在这样的催促当中,父母的焦虑感不断地加深,孩子却依然慢吞吞,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反感父母。是孩子自己不会管理时间吗?不,其实是父母没有告诉孩子该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那今天这本书,我们就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时间管理。

《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这本书,会让你了解到,如果想要孩子自己管理好时间,首先我们家长必须从自身出发,清楚我们压力的根源,并反思我们的情绪控制是不是做好了,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压力放在了孩子身上?只有肯面对自己,才能更容易找到正确的方法。

当我们找到了让我们焦虑的原因之后,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先从自我出发解除焦虑,再对孩子进行有规律的训练,以一周一个计划来规划时间,一起进行时间管理,从而让孩子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能达到高效。

本书《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由钟思嘉、王宏、李飞、雨露四名作者联合著作。

其中,作者王宏,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是豆豆妈工作室首席专家,合作出版了《父母校能培训手册》等热销的书,他亲历于研究儿童心理发展,以及做好父母和孩子的训练等。

另一名作者钟思嘉,是华语世界杰出的亲子教育专家,著有《别让孩子输在情商》等畅销书。

作者李飞,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亲职教育专家,父母效能系统培训认证讲师,有丰富的育儿经验。

雨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亲职教育专家,父母效能培训认证讲师。

四位专家合著的这本书,被称为儿童时间管理宝典。

介绍完作者和本书的基本情况,下面我就分三个重点为你详细讲述书中内容:第一个重点:父母自己的情绪得不到缓解,过度焦虑,是阻碍进行时间管理的真正原因。

第二个重点:制定计划表有针对性地训练孩子,正确的进行时间管理,提高孩子的时间观念。

第三个重点: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调整和修改时间计划表。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父母自己的情绪得不到缓解,过度焦虑,是阻碍时间管理的真正原因。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和青少年容易焦虑的个性特质,并不是天生形成的,多数是是受父母的影响,或是无意当中通过对父母的心理模仿,从父母的个性中学习到的焦虑行为和情绪。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焦虑性格的根源。

现代生活节奏如此之快,工作压力大,房价不断增长,特别是对于80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要承担双方家庭的责任,还要照顾小家庭,在各方面压力的紧凑约束下,他们会觉得压力更大,因此也会更焦虑。

于是,当他们看到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时,不能够耐心地停下来给孩子讲解,而是将自己的焦虑延伸到孩子身上,不断地催促孩子,埋怨孩子,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父母越焦虑,孩子越抵触。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作者建议在跟孩子进行时间管理之前,家长首先要自检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只有清楚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了,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以后,才能够和孩子一起进行良好的时间管理。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压力源头之后,我们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压力放下来,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和孩子进行时间管理。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五个释放压力的方法:

一是私人角落。给自己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私人角落,在这里听听音乐,或者是看看电影,尝试把坏情绪全部释放出来。这个私人角落,可以是自己的房间,也可以是自己去电影院或者咖啡厅,主要目的是让自己独处,释放掉坏情绪以后,再回归家庭。

二是关照。自己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先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一定要围着家庭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只有自己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精力充沛,才能够更好地照顾家庭。

三是寻求社会帮助。当父母感到无力或者是超出自己能承受的压力时,一定要寻求朋友或者是家庭成员的帮助,或者是联络一些机构,进行有效地沟通,这样能够极大地缓解精神上压力。

四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现代生活压力过大,加班太多,这让我们情绪不稳,也会影响身体健康状况,当有不可避免的加班和应酬,尽量安排好自己的作息。平时要注意健康饮食、有规律的健身、烟酒适当,要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健康生活的根本。

五是情绪管理。父母要学会自己控制情绪,如发现自己内心的情绪即将爆发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说话,先离开“战场”,让自己冷静下来以后再想解决办法,这样,便会减少伤害家人了。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名家长说,他们家每天早上都像打仗一样,每次在出门之前,他和孩子的声音就没停过,一声高一声低地吵得不得安宁,而争吵的内容,无非就是各种催,时间一长,孩子依旧拖拉,家长更加暴躁。所以,找到问题源头最为重要。

很多家长会误认为,对家庭好就是盲目地付出和不断地付出,其实并不是这样,一个家庭的美满,更需要的稳定平和的情绪,而父母要学会释放和减轻自己的压力,不让这种压力波及到家庭其他成员。只有父母拥有良好的情绪,才能引导孩子在时间上的习惯养成。在给孩子做时间管理的同时,父母的时间也会得到了合理应用,

我们接下来看第二个重点内容:制定计划表,有针对性地训练孩子,正确地进行时间管理,提高孩子的时间观念。

戴维·艾伦在其作品《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中提到的一个时间管理概念:完成每一件事,具体做法可以分成收集、整理、组织、回顾和行动五个步骤。

当这五个步骤已经清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行动了。

很多父母吐槽老师让孩子自己管理好时间的行为,这些父母觉得孩子对管理时间这个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首先他不清楚自己的计划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今天必须得完成什么事情,更不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因此,才需要父母给孩子具体到包括每一份作业、每次看多少页书等这些细节上来跟他进行时间管理。

在这本书中,我们主要是通过“30天时间管理”来训练管理我们的时间,从而达到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体现在具体性、可行性,相关性和及时性。从字面上理解,这些名词都不难,那难的是什么呢?难的是我们如何在短短的30天内给孩子建立好一个正确的时间管理给观念。

在进行时间管理之前,我们还要分清楚孩子的每一个年龄阶段的时间管理相符合的内容。

有一位家长,想让她三岁的孩子坐在那画画,安静地画上半个小时,可是孩子根本没法集中注意力。其实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3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还没有达到可以安静坐半小时的阶段。

因此,我们在给孩子去定目标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他的年龄,以及与他整个阶段实际符合的标准。

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清楚地分析了各个阶段的训练目标:

学前儿童:所有学前儿童的训练目标是幼小衔接,见面有规矩,而不是长时间写作业或看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坐不住,或者是爱发脾气,那都是正常的,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天性。

小学一至二年级:这个阶段要注重细节和习惯的培养。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有可能会记不住布置的作业,以及上课的注意力会不集中。

小学三至四年级的孩子,要学会自我控制,提高效率。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写作业磨蹭拖拉,而且还没有上进心,因此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制定一个计划,让他学会自我控制。

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当孩子出现粗心大意,或者是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父母要进行正确引导,并理解他,帮助他。

书中所给出这个30天时间管理训练,适合4至12岁正常发展的孩子,只要家长愿意付出努力,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时间管理的训练过程,就是通过四周的时间来进行时间管理。第一周,建立时间观念。第二周,帮助孩子完成计划。第三周,提高做事效率,克服拖拉。第四周,提高孩子学习效率。

每一周的计划都是层层递进的,因此在这些方面家长要注意把它具体化。当我们的计划已经建立好之后,我们就要建立孩子的时间观念,一天24小时明确的记录,在每件事情上消耗的时间。比如,从早上起床开始,6:30该做什么,7:30该做什么,直到晚上几点几分钟睡觉,每一个时间段都记录清楚,这样孩子对时间的概念就会清晰些。

比如之前孩子知道上午我要去画画,当你把时间表制定出来之后,孩子就知道我10:00要去画画,那么他就会安排10:00之前的一个计划,而不是再像以前那么理解,只是说:我今天上午要去画画,要去玩。在有了时间表之后,孩子知道她具体几点是画画时间,几点是玩耍时间,有了时间的概念,便不会磨蹭了。

当我们的任务清单制定完之后,还要告诉孩子,任务的轻重缓急。如此一来,孩子便会清楚自己的任务清单,以及每个时间该具体做的事情,通过这样的训练,会对我们在进行下一个训练时,有很大的帮助。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个重点:具体针对孩子在学习上的一些毛病,修改计划表,以如克服磨蹭、拖拉、浪费时间等问题。

孩子磨蹭拖拉,粗心大意,不懂珍惜时间,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心病。因此我们这一部分要讲的内容就是,如何提高孩子做事的速度,以及要克服他的粗心大意。

现在,我们已经让孩子有了一个具体的任务表,孩子也对时间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那接下来就是执行的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够具体的执行任务表上面的每一项任务,并且有成效呢?

首先家长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因为在孩子有了磨蹭拖拉这个习惯之后,很多家长都只看得到孩子的这个缺点,而忽略了孩子其他的优点。我们都忘了,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得到肯定和表扬的。他有缺点的同时也有优点。

我们在执行任务之前,为了激发孩子的信心和期待,我们先来做一个“优点大轰炸”,就是在孩子身上找出他的优点,比如讲信用、有爱心、乐于助人等等。我们和孩子一起把它写下来,这时候可以加深我们对孩子的信心,同时也提高了孩子自己的自信心,孩子会更加有信心的去完成计划,并且能够做得更好。

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具体的方法,就是制作“豆豆星星表”以及时间表,还有礼物单。

我根据这个表单,做了一个更适合我们家庭的方案。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些调整,比如星期一几点起床,几点出门,每个孩子的规律不一样,不一定非得千篇一律的6点半起床,可以提前到6点,也可以在7点,家庭和孩子能适应,做起来没有压力,才能更好的完成。

我们家用的是金币制度,而不是星星制度。我在淘宝淘了一些金币,根据实际情况来给一个或者是两个金币,金币可以兑换相对应的奖品,包括孩子想要的礼物,也可以用金币换取。

比如我们家暑期的海边旅行,就是孩子超额完成任务获得的金币多获得的奖励。

在这个奖励制度实施的时候,有个细节要注意,我们不用任何事情都给金币奖励,那样意义并不大,而是选择性的给。

举个例子,比如孩子在看书、洗头洗澡这些事情上已经完成很好了,那这些事情,是没有金币奖励的,制定计划是为了给她养成其他的良好习惯,本来已经养成了的,可以忽略不计,但也要夸奖。那我们在什么方面给奖励呢?如果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爱说话,不爱检查,于是我们的金币表上就是:写作业不讲话,奖励一个金币;自己检查作业,奖励两个金币。只花了一周的时间,她就养成了检查的习惯,并且没有任何抵触心理。

奖励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激发了他的积极性,他就会很乐意去做这些事情,便有了很强的行动力。

在改正拖延的毛病上,方法也类同。当孩子知道当下必须的完成这件事情才可以获得金币,他就会更积极地去做。

我们家是每个金币值五毛钱,当他有20个金币的时候可以换取价值10块钱的东西,但是我们再给他金币的时候还是会比较具体的每件事,我会挑选孩子平时很难改正的毛病下手。

我们家儿子特别拖延,每天早上起来以后就在客厅玩玩具,叫他吃早饭了还不情愿起身,也不去刷牙。最近他想要报名学习骑马术,于是我就把这作为了奖励,我会告诉他,骑马之前换装备是不能拖拉的,如果你愿意和我一起改掉拖拉的毛病,那我可以帮你报名。至于事件完成的标准呢,我是这么计划的:每天早上起床后,在20分钟内完成换衣服,刷牙,洗脸这三件事,就可以获得2个金币的奖励。在机制的冲击下,他几乎每次都主动去执行,偶尔一天想偷懒,我就用此去刺激他,于是又马上行动了。这样坚持下来,在家不会拖拉,去到马场也不会拖拉了,一举两得。

当然,为了避免物质奖励对孩子造成危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要注重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和上进心,以摆脱孩子对奖励制度的依赖,自然地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在孩子完成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着重鼓励,肯定孩子的成果,每次鼓励完之后,再问孩子:“你是怎么做到的?”以加深孩子对自己行为的印象,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奖励上。

礼物单上,我则是记录了孩子们想要的各种礼物,我们尽量选择和学习有关的来作为礼物。比如绘本书、填色书,或者是郊游等等。标上了实际价格和所需金币数,每换取一个就打个勾,孩子们没事的时候就数金币,有时候还会主动要求洗自己的袜子,自己收拾房间。最初会问我是不是也有金币奖励,慢慢的,不那么在乎金币了,却习惯了这些事情都自己独立完成了。

说到这里,今天的内容就为你分享得差不多了,我们来回顾一下。首先我们介绍了,在给孩子做时间管理训练之前,父母的关键点在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上,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懂得释放自己的压力,身心才会愉悦,才不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才能更好的和孩子做时间管理。

其次我们介绍了,如何制定计划表,有针对性地训练孩子。计划表是因人而异的,针对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专门为他制定一份独一无二的计划表,相当重要。这份合适的计划表,没有超越他能力范围的事情,也没有太幼稚的行为,都是刚刚好,这样才能正确的进行时间管理,提高孩子的时间观念。

最后我们介绍了,针对孩子在学习上的一些毛病,具体修改计划表,这是父母对孩子的负责,也是考验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在制定计划表的同时,也能拉进和孩子的距离,以便和孩子共同完成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