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疫情後武漢會不會掉出新一線城市​?


重啟!疫情後武漢會不會掉出新一線城市​?


■文丨市井財經專欄作家 孫興傑


4月8日,武漢將解除封城的措施,從1月23日上午10點,這座千萬人的中國特大城市經歷了兩個多月的停擺。兩個多月,武漢人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代價,贏得了抗擊疫情的重大的勝利。封城之下,武漢的經濟社會活動基本處於停擺狀態,疫情過後,武漢經濟社會發展能不能恢復如初呢?


經過這一次巨大的考驗,武漢的經濟社會以及城市精神都會有很大的變化。有人說,疫情過後,其他城市還是那個城市,武漢已經不是過去的武漢了。在中國人的眼中和心目中,武漢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漢為中國的疫情防控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以封城來防控疫情,可以說將病毒遏制在武漢,防止向全國的其他省區的擴散。



武漢解除封城之後,經濟社會生活逐步復甦,一些老字號的飯店開門迎客,在封城期間,除了抗擊疫情的活動和保持基本的生活之外,武漢經濟處於停擺狀態,在整個2月份,財政收入微乎其微,湖北的財政收入縮水98.5%。從一個側面能夠看到疫情對武漢以及湖北省的經濟是一次突然的凍結。


相比之下,浙江省的財政收入同比下降了1.3%,疫情在不同省區的程度不同,更重要的是疫情讓線下的經濟活動處於停滯之下,全國人民居家隔離,“悶死”病毒,依靠之前建立起來的強大的電子商務網絡,線上的經濟活動受到的影響相對要小些,遊戲、線上辦公活動異常活躍,形成了疫情時期經濟活動的新特點。


疫情過後,武漢復工復產加速,全面恢復經濟社會生活是核心任務。兩個多月的暫停之後,按下重啟鍵之後,武漢經濟可以恢復如初嗎?武漢會不會掉出新一線城市?這是企業、政府和普通民眾都非常關心的問題,一些研究機構也已經召開了研討會,為武漢的復工復產和未來發展尋找機會和信心。


第一,武漢市疫情的重災區,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冰暴一樣,整個城市被凍結了,這是一次短暫而痛苦的襲擊,城市的基礎設施、工廠的設備沒有損失,災後的重建相對來說要快一些。從經濟的數據來看,這是一次暫停,或者是春節假期的超級延長。武漢在最近幾年的發展非常搶眼,在全國大城市中,GDP躋身前十,2019年位居第八,經濟增長率位居第四,2019年的世界軍運會增強了武漢的國際知名度,可以說,疫情之前武形成了快速發展態勢或者慣性。疫情是一次強行打斷,疫情以後,按下重啟鍵,武漢的基本發展態勢不會改變。


第二,隨著高鐵、航空網絡的完善,武漢的地緣優勢進一步發揮出來。全球化的本質是互聯互通,一個城市的價值通過網絡的連接性體現出來,網絡連接的密度、網絡的廣度,以及在網絡結構中的地位決定了一個城市在全球網絡中的價值,武漢市九省通衢,在傳統中國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緣地位,高鐵網絡化建設進一步加強了武漢作為人員、物資中樞的作用,與此同時,武漢也是諸多國際航班的中轉站,這種連通性賦予了武漢的結構性優勢。武漢解除封城之後,高鐵、高速、航空運輸逐漸恢復,作為互聯互通重要節點的優勢也不會改變。


第三,武漢形成了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城市化加速、工業化轉型升級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武漢的鋼鐵、化工、電子、汽車等產業具有形成了優勢,產業鏈體系是觀察城市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武漢形成了以存儲芯片為代表的通訊技術產業,武漢是全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汽車產業的聚集優勢更加明顯。城市群、都市圈的建設是中國未來城市化的主要方向,武漢是中部城市群支點城市,也是未來新一線城市的代表。


第四,疫情過後,全國經濟復工復產加速,爭取實現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需要採取更大財政救助計劃,國家已經提出了新基建的龐大投資計劃,武漢具有新基建投資的良好的基礎,除了地方政府的投入之外,作為全國疫情最嚴重的省區,湖北省和武漢市也會得到中央財政的支持,爭取將損失近可能挽回回來。


疫情之下,封城是迫不得已,但又是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中外科學家的研究也表明武漢封城為其他省區爭取了時間,減少了數十萬的感染。從經濟數據上看,武漢短期的損失是慘重的,解禁之後,復工復產的基礎完好,但是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也是巨大的。


重啟!疫情後武漢會不會掉出新一線城市​?



有人說,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在於各個地方政府之間的經濟競賽,在大都市圈、城市群的新城市化之下,經濟發展的動力在於城市之間競爭,疫情過後,武漢的經濟排名會不會下滑,城市之間的競爭格局會不會因此而改變?國內經濟社會生活逐步恢復,疫情防控依然重要,但是恢復經濟社會生活更加重要,從這個角度來說,疫後重建至關重要,至於說,疫情之後,中國城市格局是不是會發生變化,我們似乎應該從更寬廣的視野來看,因為中國的發展已經深深嵌套在了世界經濟體系之中,中國城市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搭上了全球化的快車,同時也成為全球化的新鮮血液。


第一,疫情已經全球大流行,居家隔離成為常態,這應該是百年未有的場景,並不是說歷史上沒有這樣的大瘟疫,但是那時候還沒有出現這樣的全球化連接,居家隔離讓全球的生產和消費活動停頓下來,這是一種凍結,甚至是鎖閉,只有在災難片電影中才能出現的場景,在現實中上演了。為了防控瘟疫,全球去連接化,去網絡化,原因在於,病毒會沿著人員鏈接的網絡快速傳播。


在航空交通的時代,病毒距離地球的另一端,只差一張機票紅,全球航空業遭遇寒冬,這只是疫情之下全球經濟的一個側面。中國的疫情與世界的大流行之間“錯峰”爆發,客觀上為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疫情防控提供了迴旋空間,能夠相互支撐,但是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疫情的時間拉長,中國與全球之間的經濟聯繫依然處於凍結狀態。在中國疫情高峰時期,國外多國採取了控制措施,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之後,全球確診病例超過百萬,疫情倒灌壓力巨大,中國也不得不控制慾海外的聯繫。


第二,疫情造成生命和健康的損失,疫情防控的成本也是巨大的,直接的成本就是市場需求的坍塌,東亞、歐洲和美國三大經濟中心處於熄火的狀態,尤其是美國和歐盟的疫情還沒有見頂,確診病例不斷飆升,致死率也高企,在這樣的情況下,歐盟和美國作為全球最終消費品市場,市場需求的坍塌造成了大量的訂單被取消。中國是全球製造業中心,疫情的第一階段,為疫情防控而停工停產,而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之後,復工復產面臨的問題是訂單的消失或者延遲。


全球經濟在今年將陷入衰退,而最終的衰退程度取決於疫情什麼時候能夠結束。如果歐美的疫情防控也能在兩個月之內取得重大勝利,那麼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將是一次短促而激烈的電擊,下半年能夠期待經濟有一個比較快速的反彈。如果疫情防控變成了持久戰,恐怕會帶來全球經濟的大衰退。


第三,疫情的大爆發折射出治理的斷層線,從社區到政府,從國家到全球,疫情讓各個層級的斷層線顯露無疑,而各個斷層線之間的共振為病毒的傳播呈現爆發性,造成了全球秩序的蛻化。從股市暴跌開始,疫情帶來了連鎖反應,真正令人擔憂的並不只是股市暴跌,與此前的金融危機不一樣的是,疫情造成的經濟社會的鎖閉事實上是一場實體經濟的危機,股市暴跌之快超出歷史,幾乎沒有傳導。


生產和消費的停擺,供應鏈的中斷,企業資金和債務難以持續,失業人數飆升。全球各大央行出臺了巨量甚至是無限量的貨幣寬鬆政策,但是貨幣政策拯救不了實體經濟的“鎖閉”,當然,在很程度上避免了金融市場的恐慌和“市場的暴動”。


各國財政的救助計劃,在短期內可以構造一個經濟救助的ICU,但是如果疫情拖延太久,債務危機會從企業轉向政府,甚至是貨幣危機。金融學家肯尼斯·羅格夫認為,2008年的金融危機只是這一次危機的演習。


第四,中國與全球經濟的深度連接是過去三十年經濟快速增長的動力源之一,疫情改變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國際環境,外需暫時處於坍塌的狀態,對於中國外需為主導的經濟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對於武漢以及其他城市來說,全球經濟態勢的變化是共同的挑戰。疫情造成的鎖閉其實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脫鉤實驗,也是極端條件下的試驗,對於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和困難,需要有充分認識和準備。


重啟!疫情後武漢會不會掉出新一線城市​?



武漢是疫情的重災區,疫情之後的經濟社會發展備受關注,武漢自身的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和優勢沒有改變,但是疫情對武漢人的心理衝擊是巨大的,這個不會體現在統計數據上,但卻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在的條件。


武漢或者湖北的瘟疫之後,如何儘快恢復人員交流和往來,尤其是旅遊、交通、餐飲等遭受重創的產業。在疫情期間,武漢以及湖北在網上遭遇了各種各樣的歧視,這些影響在短期內很難消除,雖然不能體現在硬性的經濟數據上,但卻有很大的殺傷力。除了復工復產之外,撫平瘟疫造成的心理創傷,激發武漢人的精氣神,實現心理重建,要更加迫切。


不只是武漢,全國各個城市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已然大變,我們期待疫情能夠儘快過去,但是更要尊重大瘟疫的一般規律,即便是疫情在上半年得到控制,很多弱勢產業或者勞動者都會遭受重創。


在一個時期內,無論武漢還是其他城市可能需要將疫情的衝擊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尤其是疫情全球大爆發時期,中國經濟很難走出獨立的行情,但是在極端條件下,中國將不得不去構建一個內需型的經濟體系,發揮自身的規模優勢,通過更加徹底的改革,激活國內經濟的活力,夯實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的制度,比如金融、技術研發。在這個寒冬下,活下來,可能是最低,也是最高的目標。


(孫興傑 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市井財經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