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历史千年

“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持汉节不失。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近同中国外交史上的东方“鲁滨逊”。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大帝刘彻“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的命令,带着100多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浩浩荡荡向西前行。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张骞一路向西


可是出了陇西到达乌鞘岭却被匈奴俘虏,被押送到匈奴王庭进行思想“胡化”,还给许配了一个匈奴妻子。待了10年后,他没有忘记使命,继续西行1年寻找大月氏;后来改道往青海羌人地区归途路上,又被匈奴人给抓获,匈奴人并没有杀害他。一年后趁匈奴王庭冒顿单于身亡,张骞带着匈奴妻子和堂邑父逃回了大汉,历经13年的“漂流”,此时已经是元朔三年(前126年)。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博望侯张骞


后来司马迁称这次出使为“凿空”,后人往使者称其为博望侯”。




文学导语

笔者原创文学作品围绕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坎坷历程,以张骞视角书写归汉的沧茫心境。

在张骞的遥远异域回归路上,黄沙大漠、塞北驼铃、西域之美似乎成了仓促,也就让我们进入张骞的内心世界,一起聆听这位丝绸之路先使的千里荒凉之境。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张骞和使团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大漠阳光



匈奴骑兵


阳关城外羌胡之地,西域之境虽然美丽荒凉,却有一大队匈奴骑兵火速追来。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追拿张骞的匈奴兵


我冲出单于囚禁我的帐篷,穿过茫茫大漠和戈壁,终于可以回到大汉的怀抱了!

漫天豆子般的黄沙席卷而来,越过一个又一个沙丘,伴随着风扑打在我的脸上,

“水!哪里有水?”

模糊地看见堂邑父和妻子还在后面的沙丘上踉踉跄跄,往我这边赶来,爱妻正朝着我会心一笑,像是经历寒天白雪突遇春天来临,疲惫的身子不再不堪,鼓足力气回敬了一丝温暖笑意。

"不好!后面有骑兵!”堂邑父大喊道:

“我们要趁他们没发现赶紧躲一躲!”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苍茫天地间


向远处眺望,在漫漫风沙当中隐隐约约有百号骑兵正往这边追来,没想到祁连山脉也被他们常年践踏,所幸命不该绝,这次做梦也没想到能走到这里,手中的旌杖依然一如当初威严。

我绝不能再次落入匈奴人手中!漫漫黄沙是随风不停地咆哮、怒吼、赶走他们;还是助长他们的铁骑?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匈奴王庭


我们只好再次拖起疲惫的身子,像第一次逃离匈奴人的手掌那般勇毅决心,熟悉地理的堂邑父带着我们往另一条通往大汉的路跑去,这条路多了一些巨石,也许可以躲避后面这几百号匈奴追兵。

只是也许,也许他们也细心发现这条路,搜寻巨石嶙峋的一个个小空间,那我们回归大汉的真实又会胎死腹中。

我们还是得试一试,这也和12年前一样我相信能到达大月氏国一样,带着大汉的寄托和我个人的梦想,即使困难重重我还是抵达了,今天,回大汉比去去过的西域诸国容易多了。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张骞的呐喊

大漠黄沙

这条路并不好走,但是风沙却好像并不喜欢光顾这里。

太阳热烈,晒着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石头,摸上去滚滚发烫。

堂邑父加快了脚步的同时也催促着我,此时的我好像并没有那般焦急,后面的追兵让他们来吧,我坐在两块巨石下的石堆上,等待落后我几步的匈奴妻子,她显然有些吃力,堂邑父只好在石缝中观察后面情况,几分钟后他告诉我:

“匈奴骑兵不会来了,风沙救了我们。”

我被疲惫释然了,所以我没有过多问他,把旌杖插在沙土上,让它朝着大汉的方向飘扬,而我与莽莽大地连为一体,感受和第一次匍匐在匈奴王庭的帐篷里有什么区别,除了大地是硬硬的;隔着层层沙子,我清晰地感触到我的至亲,大汉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唤我。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张骞想起汉武帝的雄韬大略

王庭回忆

我莫名地睡着了,这是一个有关回忆的梦。

我梦见了我的一生,在汉中城固一个小村庄里,我的母亲用鞭子抽打我的顽固,和地主家的儿子搏斗把他的手指给掰断,母亲用鞭子伴随着我成年,直至我入宫为侍从官;再到奉汉武帝刘彻之命成为大汉使者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我持杖带着百号人马经过河西走廊浩浩荡荡,却被匈奴人俘虏,他们没杀我,十二年了。

我从清风少年步入沧桑中年,胡子和皱纹如今布满着我这张脸。

我好想找个美丽的湖看看我的脸,洗一洗着这一路来的风尘仆仆,再去见陛下,我来迟了,告诉他我还在世上苟活着。

冒顿单于为了笼络我,在匈奴王庭的帐篷里给我许配了一个美丽的女人。草原女人的心儿真好,她水灵灵的眼珠子和长长的鞭子无时无刻在我眼帘里晃荡,每天给我洗衣做饭,我给她起了个汉族名字叫小荷;我们在生活中交往日久生情,小荷给我生了一个孩子,她也知道我埋藏在心底里的决心——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张骞和妻子,堂邑父


糟糠之妻

在几年前月黑风高的某个夜晚,我趁着小荷抱着孩子熟睡,在缜密筹备下和部下准备继续西走。就在拿起包袱转身那一刻,她抓住我的手做嘘状,从怀里拿出一把匕首塞给了我,并告诉我帐篷外为我准备了一匹马;犹豫片刻。

我紧紧抱住了她,我不敢面对她深情的眼神,我不知道她心底是否如刀割般埋怨我这个自私的丈夫,我甚至没来得及抱抱我们的孩子,我的伙伴堂邑父就掀开门帘催促我上马。

小荷在夜色里看着我骑着快马,冲破栅栏,穿过一道又一道障碍,直至被士兵发现,我感受到她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和孩子的哭啼...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张骞出逃


马不停蹄,跨过玉门关外的一抹夕阳,途径大宛,我和堂邑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大月氏,可是大月氏国王告诉我它们已经无心复仇,我只有绕过匈奴人的地盘避免被俘,

带着葡萄、石榴、黄瓜、蒜、旱芹、香菜、核桃、蚕豆和书籍经传等西域珍品走大夏国、于阗、楼兰直至进入羌人地区,没想到早已成为匈奴附庸,我们再次被俘虏。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张骞持汉节不失的风骨


在匈奴军帐中,我再次见到了我的妻子小荷,这一次我终于见到她见到我的眼泪,我们相拥啼笑皆非,我的孩子也学会了叫父亲了,我抚摸着他的头,一家人终于团聚。

我内心很复杂,要是没再次被俘虏我这辈子还能见到她们母子俩吗?

片刻,我和小荷还有孩子被士兵拉扯开,冒顿单于不可能再优待我们俩了,我在拉扯中大声呼唤:“我走后,他们对你怎么样了?”

她的哭泣演绎着一切。

过了一段时间,匈奴内部混乱,单于终于死了,我带着我的妻子儿子和堂邑父又侥幸逃了出来,后面一大队匈奴骑兵追杀着我们...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好战的匈奴士兵


"喂,张骞,你醒醒,我是小荷。”爱妻一张美丽的脸映入我的眼帘,正想往我嘴里送水,我起身:“这是哪?”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河西走廊》纪录片张骞和妻子


“敦煌月牙泉。”堂邑父回答道,他正在喂着两匹马儿。

“马是哪里来的?”我好奇地问道。

“哈哈,这你还不知道吗?我善于捕猎。”他回答道:“吃完上路吧,你睡了一天了,我们把你驮到了敦煌你也没醒,吃点烤鱼吧!”

他指着石头堆上的几只被烤的鱼。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塞上星辰

归汉之心

“这里是敦煌?”我揉了揉眼睛,眼前月牙泉里温柔的水,写意着这里一片盎然生机,虽然也有些荒漠地带,但这些柔软的沙子无一不是在抚慰着归人的心灵。阁楼庭宇,错落有致,“那是,娘娘殿吗?”我竟然想起汉武帝得天马的诗句——"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之影幻游龙。”


我去泉边洗漱,泉中映现我这张粗糙的脸,再仔细看了看往往回家方向的路,一抹清水由经我的口入胃,那种感觉像是马儿驰骋在大草原吃着芳草鲜香,如此地沁人心脾。我再双手接一捧,打在我那张久经风霜的脸上,想必也和小荷的脸那般清秀迷人吧!再也忍不住月牙泉的清凉诱惑,跳了下去,泉水贯彻至我的全身动脉,只留下我的头部,这是大汉的水!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敦煌月牙泉


一个匍匐,我向泉中央游去,泉底下的鱼儿清晰可见,它们似乎很欢迎我这个天外来客的到来;丝毫不畏惧围在我的身边吸吮着我的身体每一个部位,我的脚底、背、脸庞被它们包围,迎接着“凿空西域”英雄的到来,我像是一只奇幻的美人鱼,遨游在浩瀚大海。

“张郎,快上来,吃点东西吧!隐隐约约听到我妻子小荷在呼唤我。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越过祁连山脉


一块小石头丢了下来,把一群鱼儿给惊吓跑。我从泉底涌现出来,披头散发如神龙出海,朝着妻子走去,她递给我一条已经烤熟挑好刺的大鱼,我大口大口地吃,狼吞虎咽了断了它。

“走吧!上路吧!我的兄弟,很遗憾我只带回你一个兄弟!”我对着堂邑父友情脉脉,望了望玉门关那个方向,跪了下来。

“驾!”

快马写意江湖,谁笑我多痴狂。踏印无痕。

我带着小荷和我的孩子,奔向大汉,飞驰河西酒泉,跨过祁连山;踏步张掖武威,没有匈奴骑兵的羁绊,抵达陇西,在高山上我热拥妻子放声呐喊:

“大汉,我张骞回来了!”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回归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大汉之地

抵达长安

元朔三年(前126年)的某个晌午,我的脚步终于踏在了长安的土地上,后人称我走的这条路叫做——丝绸之路。


“汉使者张骞觐见!”在满城礼乐的奏唱中,未央宫内众官员一片哗然,我竟然天方夜谭般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虽然头发凌乱衣衫褴褛,我依然叩礼汉武帝刘彻:“陛下,臣张骞来迟!罪该万死!”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汉武帝的等待

我抬头与刘彻眼神交汇时犹如13年前那个时点,他的眼神噙满期盼和感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双手颤抖扶着我的双手:"爱卿久经磨难,你我要促膝长谈,吩咐下去满城摆宴三天册封博望侯,请起!

一如13年前离开长安城下一般,满城的烟花礼待,官员百姓奔走相告祝福,

今日我已乘风归来。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敦煌壁画张骞出使西域


大漠驼铃塞北歌——张骞出使西域13年的归途《我已乘风归来》

博望侯张骞像



注: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