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創業生態報告》發佈|一線城市表現平平,二三線城市次第崛起

《2018中國創業生態報告》發佈|一線城市表現平平,二三線城市次第崛起

前言

成功的創業活動不僅可以為創業者個人帶來財富,而且能夠充分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在新的國際競爭格局下,對於區域創業活動的鼓勵和發展尤其具有顯著意義。

創業活動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現象,創業活動在積極推進社會進步發展的同時,也受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各類經濟主體和各種經濟過程的強烈影響。因此,對全國各地新註冊企業大數據進行全景式解析,可以讓我們一窺中國創業活動的特點——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分析和比較區域創業活動的差異,有助於識別和認識在區域層面有利於或者不利於創業活動的環境要素,從而為鼓勵和提升創業活動活躍程度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據。基於上述原因,我們製作了《2018年中國創業生態報告》。

《2018年中國創業生態報告》由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創業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上海合合信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經濟觀察報政研院聯合制作,合合信息旗下啟信寶提供數據支持。基於更為完善的2018年全國新註冊企業大數據,本報告從各省份創業活躍程度分析、各省份分產業創業活躍程度分析和城市創業活躍程度分析三大維度,比較中國不同省市的創業活動活躍程度,從而從整體上描繪中國創業活動的發展勢態。

(注:本報告數據不包括香港、澳門、臺灣地區)

目錄

1 第一章 各省份創業活躍程度分析——分化與新生

1.“胡煥庸線”也是我國創業活力分割線

2.GDP總規模的排序與新註冊企業絕對數量排序高度吻合

3.良好的政策環境對創業活動活躍度有重大的推進作用

4.北京、天津展現的創業活力相對不足

5.西藏、陝西、福建、貴州、河北成為區域創業新生力量

6.山東成為三大產業中創業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

7.海南成為創業“黑馬”,遼寧和黑龍江創業者更願意創辦多家企業

2

第二章各省份分產業創業活躍程度分析——產業分層下的新興區域

1.傳統農業大省是第一產業新註冊企業增長主體

2.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河南成為第二和第三產業創業最活躍省份

3.廣東、山東和江蘇更受五大重點行業創業者青睞

4.西部省份不同行業創業者對註冊地各有偏好

5.西部農業欠發達省份第一產業新註冊企業相對值較高

3 第三章城市創業活躍程度分析——非省會城市創業崛起

1.西部新一線城市成為一線城市之外創業最活躍地區

2.非省會城市展現超強創業潛力

3.十堰在三大產業創業中表現最為突出

第一章 各省份創業活躍程度分析

——分化與新生

本報告重點基於全國2018年新註冊企業大數據,通過對中國31個省級行政區創業活動活躍程度的分析,讓讀者可以從整體上感知中國創業活動的發展趨勢。

1.“胡煥庸線”也是我國創業活力分割線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2018年全國各省新註冊企業數量分佈圖

新註冊企業數量是地區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也反映了該地區的人口活力。《2018年全國各省新註冊企業數量分佈圖》(以下簡稱“分佈圖”)全景展示了我國各省新註冊企業的密度分佈情況。分佈圖清晰地顯示,2018年新註冊企業數量少於500000的省,絕大多數集中在“胡煥庸線”西北地區。可見,“胡煥庸線”不僅僅是人口密度和城鎮化水平分割線,更是我國創業活力的分割線。其中,創業活動最為密集的省份,大多集中在山東——廣東沿線的沿海省份。

2.GDP總規模的排序與新註冊企業絕對數量排序高度吻合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從2018年新註冊企業的絕對數量來看,廣東、山東、江蘇、河南、浙江處於全國前五名的位置,這些省份有四家是沿海省份,符合大眾對經濟發達沿海省份創業活力更高的認知。

龐大的經濟體量成為廣東、山東、江蘇、河南、浙江的創業優勢來源。從GDP總規模來看,2017年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的GDP分別為89705.23億元、85869.76億元、72634.15億元、51768.26億元、44552.83億元,排名全國前五位,可見GDP總規模的排序與新註冊企業絕對數量的排序是高度吻合的。

3.良好的政策環境對創業活動活躍度有重大的推進作用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全國創新創業政策數量分佈熱力圖

(來源:國家創新創業政策信息服務網)

國家發改委主辦的國家創新創業政策信息服務網對全國各地的創新創業政策數量做出了可視化展現。通過這張《全國創新創業政策數量分佈熱力圖》,可以看到,其分佈特徵與《2018年全國各省新註冊企業數量分佈圖》大體吻合,可見創新創業政策的數量與公眾的創業意願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地區出臺的創新創業政策越全面,激發的創業活動越密集。

例如,廣東、山東、浙江、江蘇均地處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化程度和金融市場完善程度高,這為該地區創業創造了先天優勢。不可或缺的還有政策因素,這些省份各自出臺了大量的鼓勵創業的政策,進一步優化了創業環境。以2017年創業鼓勵政策為例,江蘇、河南、浙江出臺的鼓勵創業法律政策均達到20條以上,位於全國31省的前列。

4.北京、天津展現的創業活力相對不足

很多省份的數據表現超出了人們的傳統認知,比如北京和天津。

在北方,環渤海地區除了山東的數據表現亮眼,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四省市的新註冊企業數量皆表現一般,其中北京(203822家)和天津(198946家)這兩個北方中心城市的新註冊企業數量與西北地區省份處在一個量級,全國省級排名分別為第26和27名,在重點細分行業新增企業排名中也大多靠後,超出了人們的傳統認知。這也反映出,環渤海經濟圈的整體創業活力,與長三角經濟圈和珠三角經濟圈尚存較大差距。

北京、天津創業活力相對不足的原因有兩點。

(1)北京、天津的整體經濟表現欠佳。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就固定資產投資而言,北京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2015年的8.3%下降到2017年的5.4%,在全國排名第21位;天津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更是從2015年的12.5%驟降至2017年的-11.7%,出現負增長。就經濟增速而言,北京的經濟增速從2015年的6.9%降至2017年的6.7%,位居全國倒數第八位;天津更是從2015年的9.3%暴跌至2017年的3.6%,與甘肅並列全國倒數第一。此外,北京、天津出臺的鼓勵創業的政策也相對較少。尤其是天津,2017年天津出臺的鼓勵創業的政策數量在31個省份中排倒數第三。

(2)產業疏解減弱了北京和天津創業活躍度和吸引力。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近年來北京天津對於霧霾的治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導致很多企業關門停產或者遷移到其他地區,由此進一步減弱了北京和天津的創業活躍度和創業吸引力。京津冀地區僅2017年就出臺了“1+6”系列方案:“1”指的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6”指的是6個配套方案,即《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強化督查方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巡查方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治理攻堅行動專項督察方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量化問責規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強化督查信息公開方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治理攻堅行動宣傳報道方案》。

5.西藏、陝西、福建、貴州、河北成為區域創業新生力量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一個地區新註冊企業佔已有企業比例,可以反映當地創業潛在動力。如果拋開絕對量維度對比,從2018年新註冊企業佔已有企業的比例來看,一些省份表現出的增長活力同樣超出了人們的傳統認知。比如,西藏、陝西、福建、貴州、河北處於全國前五名的位置。

此外,從2018年第一產業新註冊企業佔已有企業的相對數量排名來看,陝西、西藏、福建、湖北、湖南處於全國前五名的位置;從第二產業新註冊企業的相對數量排名來看,西藏、陝西、安徽、江西、河南處於全國前五名的位置;從第三產業新註冊企業的相對數量排名來看,西藏、貴州、河北、陝西、江蘇處於全國前五名的位置。

上述排名顯示,除了江蘇、河北、福建等經濟和產業基礎較好的地區,西藏、貴州、陝西等經濟相對落後西部省份成為創業活動的青睞之地,這說明這些西部省份可能成為未來中國創業活動的新生力量。

西部省份創業活動表現優異主要有如下幾點原因:

(1)經濟增速相對較快。

貴州省和西藏自治區的經濟增速在全國處於領先位置,兩省份2015-2017年的平均增速分別達到了10.5%和10.4%。福建和陝西也分別達到了8.5%(在東部地區是最高的省份)和7.8%,明顯高於全國的6.8%。河北為6.7%,略低於全國水平,但是高於2014年的6.5%,在全國經濟增速普遍下行的時候,河北經濟增速有所升高,表明經濟發展態勢相對較好。在此需要強調的是,在全國經濟增速普遍下滑的時期,陝西經濟增速從2016年的7.6%增加到2017年的8.0%和2018年的8.3%,福建從2017年的8.1%升高到2018年的8.3%,這在全國範圍內是少有的現象,經濟增長的活力使得福建和陝西成為創業者的熱土。

(2)得益於政策傾斜和產業轉移。

2015年以來,全國開展扶貧攻堅戰,為此出臺了不少向中西部地區傾斜的政策,比如證監會2016年發佈了《關於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其中包含了大量鼓勵企業在中西部貧困地區落戶的政策:對註冊地和主要生產經營地均在貧困地區且開展生產經營滿三年、繳納所得稅滿三年的企業,或者註冊地在貧困地區、最近一年在貧困地區繳納所得稅不低於2000萬元且承諾上市後三年內不變更註冊地的企業,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適用“即報即審、審過即發”政策;對註冊地在貧困地區的企業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實行“專人對接、專項審核”,適用“即報即審、審過即掛”政策,減免掛牌初費;對註冊地在貧困地區的企業發行公司債、資產支持證券的,實行“專人對接、專項審核”,適用“即報即審”政策。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事實上,中央對西部的政策傾斜在西部省份的新註冊企業平均註冊資本方面體現最為明顯。從新註冊企業平均註冊資本絕對值排名來看,北京、西藏、海南、廣東、天津處於全國前五名的位置,新疆、青海、貴州等西部經濟落後省份也進入前10。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從省級本地/非本地創業者排名可以看出,西藏、內蒙古、青海、新疆等西部省份的本地創業者比例更低,大量外省創業者在政策驅動下,成為西部省份的創業主體人群。事實上,國家的西部創業政策已經初見成效。從2016年9月《關於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發佈,到2017年1月的短短几個月時間,就有多達37家新三板公司遷移了註冊地點,其中18家跨省遷移,而且多達11家遷移到了西藏[資料來源:http://www.csjrw.cn/2017/0113/29976.shtml,享受稅收優惠加速上市進程37家新三板公司遷址貧困地區,中國證券報。]。而重慶、北京、天津、廣東本地創業者比例低,是由於這些省份優越的創業生態對外來創業者產生較強的“吸虹效應”造成的。

(3)這些省份自身出臺大量鼓勵創業的政策,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

西藏近年來陸續出臺了《關於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三年行動計劃》《關於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若干意見》、《支持農牧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西藏自治區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8-2020年)》,通過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畢業生和青年創業、以及推出科技創新創業扶植新政策,全方位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使得“雙創”成為西藏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貴州則以扶貧為抓手,2018年不斷強化人社扶貧工作舉措,抓培訓、促就業,累計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53.07萬人,就業扶貧工作取得的輝煌成績,得到了國務院的通報表揚;不僅如此,貴州的大數據產業環境和人才扶持體系不斷完善,逐漸成為大數據等新產業的投資熱土[資料來源: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lh/2018-03/17/c_1122551944.htm,貴州已成大數據創業熱土,新華網。]。河北在2016年出臺了《創業行動三年計劃》,針對就業新業態、靈活就業、去產能職工安置、精準扶貧、推進城鎮化等重點環節,充實和完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全面落實創業政策,簡化政策經辦手續,優化申領工作流程,推進享受政策便利化,成效逐漸顯現。陝西、福建兩省近年來也對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完善創業補貼政策等方面加大力度。

6.山東成為三大產業中創業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同在環渤海經濟圈,北京和天津創業活力表現不佳,山東卻在三大產業創業活力方面中表現極為亮眼。在省級新註冊企業絕對值排名中,山東第一產業新增企業71739家排名第一,第二產業新增企業258035家排名第二,第三產業新增企業1329017家排名第二。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山東是全國農業和工業大省,但長久以來三產結構不盡合理,屬於資源型、重化型產業結構。近年來通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山東第三產業發展也取得重要進展,其2018年三大產業新增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從新增企業比重來看,三產結構向好。

據山東省政府發佈的數據,2018年山東全省“四新”經濟、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新技術服務業新登記企業同比分別增長31.0%、53.2%、26.1%。到2018年底,山東省企業三次產業佔比調整為3.2:24.4:72.4,產業結構更趨優化。

7.海南成為創業“黑馬”,遼寧和黑龍江創業者更願意創辦多家企業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評價一個省份的創業活躍度,考察該省份同一創業者是否願意開辦多家企業是一個重要維度。從2018省級創業者同時擁有多家創業企業/僅有一家創業企業排名(比值越低創辦多家企業的創業者密度越少)來看,北京創業者開辦多家企業的創業意願最低,緊鄰的河北也表現不佳。內蒙古、青海、雲南、四川、陝西、貴州等西部省份都排在後十位。海南、遼寧、江西、江蘇和黑龍江位居榜單的前五位。

在三大產業,僅有一家創業企業創業者/同時擁有多家創業企業創業者的比值更能直觀展現創業者創業意願(比值越低創辦多家企業的創業者密度越多)。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通過省級三大產業表現來看,海南創業者在三大產業中創辦多家企業的意願最高,這與中央對海南的重大政策利好直接相關。

2018年4月,中央發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公佈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這一綱領性文件,為海南的定位和發展定下調子。此後,中央還發布了《海南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方案》《海南省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實施方案》《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有關財稅政策的實施方案》《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綜合財力補助資金的管理辦法》《關於調整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工作方案》等政策方案,賦予了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使命,並支持海南建設全島自由貿易試驗區。因此,重大政策利好成為刺激海南創業者多點創業的催化劑。

有趣的是,東北三省創業活躍度較低的省份,但遼寧和黑龍江創業者創辦多家企業的意願較為活躍。在省級新註冊企業數量方面,遼寧、黑龍江和吉林分別位列第13、19和22名;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本地創業者數量分別是非本地創業者的2.3倍、4倍和10倍,分別位列第11名、18和29名;從各省創業者平均年齡來看,黑龍江、遼寧、吉林的排名都很靠後,平均年齡都在50歲左右;在新創企業平均註冊資本方面,吉林和黑龍江位於全國中上游,黑龍江位列全國第29名。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上述數據可見,東北三省中,遼寧的整體創業活力是最好的,在很多指標中位列全國中上游水平,黑龍江的創業活力是最差的。通過上述指標的對比,反映了東北地區整體創業生態不佳,遼寧創業生態相對較好。黑龍江和吉林在創業企業數量增長方面表現疲軟,特別是吸引外來創業者和外來資本方面依舊沒有擺脫“投資不過山海關”的魔咒。東北地區國有經濟佔比較高,更能體現經濟活力的民營經濟發展孱弱。由於東北市場經濟發展滯後,政商關係在東北民營企業發展中作用重要,在黑龍江表現最為明顯。在黑龍江,本地創業者佔據絕對主體的創業形勢,體現了年齡較大且政商資源更為豐富的創業者,更願意憑藉這一獨特資源開辦多家公司,實現利益最大化。這也反映了,普通本地創業者和外來創業者如果不能取得優勢政商資源,很難在當地創業活動中立足。

第二章 各省份分產業創業活躍程度分析

——產業分層下的新興區域

為了更加深入的瞭解我國創業活躍程度,需要進一步近距離觀測各省份不同產業的創業活躍程度。除從三大產業的角度進行對比分析外,報告還遴選了2018年全國範圍內,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製造業、建築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這五個新註冊企業數量最多的行業進行分析。

1.傳統農業大省是第一產業新註冊企業增長主體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從2018年第一產業新註冊企業的排名來看,山東、河南、安徽、湖北、雲南處於全國前五名的位置,五省大都是傳統的農業大省,有著良好的農業自然條件和發展經驗。

2019年7月份農業農村部發布《關於公佈第二批中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通知》,確定將36個傳統農業系統列入第二批中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其中雲南5個(排名第一)、安徽2個、山東2個、湖北2個、河南1個,僅這五個省份入選數量就佔據了全國的三分之一,由此足見這五個省份農業的強大。

近年來,通過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等手段,進一步鞏固了農業等第一產業的創業吸引力。

山東:出臺了《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支持對象、發展領域和方向,完善支持創業創新政策措施,搭建創業創新服務平臺,扶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而且,山東省的鄒城、鄆城、武城、淄川、平度、滕州、牡丹、高青、昌樂9個縣(市、區)分兩批被國家列入返鄉創業試點地區,[資料來源:http://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17/10/27/013537001.shtml,山東新規支持返鄉下鄉創業創新搭建服務平臺,大眾日報。]由此可見山東省第一產業創業的成效顯著。

雲南:出臺了《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簡化市場準入、改善金融服務、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等舉措,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

湖北:出臺了《全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優化創業環境,充分發揮就業補助資金使用效益,引導和扶持更多人員返鄉創業。此外,安徽與河南也出臺了不少相關政策,比如安徽省政府2017年出臺了強農惠農富農18條政策,支持農村創業。

2.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河南成為第二和第三產業創業最活躍省份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從第二產業新註冊企業的絕對數量排名來看,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河北處於全國前五名的位置。河南稍顯遜色,但是也緊隨其後。

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河北都是中國的工業大省、工業強省,這是他們第二產業創業活躍度高居前列的強大支撐。截至2017年末,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分別為47203家、45414家、39949家和38147家,排名全國前四位,河北省為14790家,排名全國第10位。[相關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下同。]事實上,這五個省份新增工業企業數量佔到了全國總數的50%多,跟剩餘26個省份總量相抗衡。

通過與第二產業相比可知,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既是第二產業創業最活躍的地區,也是第三產業創業最活躍的地區,河南也排在第六位。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就第三產業GDP規模而言,2017年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第三產業GDP分別為48085.73億元、43169.73億元、34858.6億元、27602.26億元,同樣高居全國前四位,河南省為19308.02,排在全國第7位,五個省份第三產業GDP佔到了全國的40.3%,同樣幾乎佔到了半壁江山,從而支撐起這些地區對第三產業創業活動的吸引力。

3.廣東、山東和江蘇更受五大重點行業創業者青睞

通過2018年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製造業、建築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共五大行業的省級新註冊企業絕對值和相對值對比,可以發現東西部省份呈現不同的創業特點。

從省級新註冊企業細分行業絕對值TOP5排名來看,依然與2017年各省GDP排名呈現高度吻合。廣東、山東、江蘇、河南、浙江這五個GDP排名前五的省份,大都出現在五大細分行業新註冊企業數量排行TOP5榜單中。

廣東、江蘇和山東表現最為耀眼,在五大行業中都進入新註冊企業數量TOP5,其中在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製造業、建築業新註冊企業方面,三省都名列前三。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排名中,IT產業相對薄弱的山東名列第五名。浙江也在除建築業以外的四大細分行業中都進入前五。河南則在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兩大行業中分別進入榜單前五。

五省在五個重點行業新註冊企業的細分排名,大體體現了各省的產業結構特點,以及在各行業中的資源稟賦。

(1)“兩東”批發和零售業新增註冊企業最多。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發達的交通和運輸網絡,繁華的民營經濟,是發展批發和零售業的基礎。

在2018年省級批發和零售業新註冊企業數量排名方面,2018年廣東、山東和江蘇分別以840785、728044和574275家位列前三。廣東、江蘇和山東都具有完善的海陸空交通運輸網絡,可快速將本地優勢商品外運。

廣東和山東的數據表現更優異,與兩省批發和零售業依託的發達民營經濟基礎有關。《2017年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在第三產業中,廣東批發和零售業增長5.4%,僅次於金融業增長率。2015年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廣東青年創業的行業架構,批發和零售業佔25%,佔比最高。廣東創業者更青睞批發和零售業的原因在於,廣東作為改革開放先行者其民營企業異常發達,2017年,民營經濟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年比重較大的行業有農林牧漁業、住宿餐飲業、批發零售業和房地產業。可見,批發和零售業在廣東國民經濟中依然佔據主導地位。

山東是農業大省,也是農產品貿易大省,適宜發展農產品批發和運輸業。據青島海關統計,自2001年起,山東省農產品進出口值已經連續17年穩居全國第一,2017年山東農產品進出口310.9億美元,比1985年增長約99.7倍,佔當年全國農產品進出口總值的15.6%。此外,山東還依託發達的高速路網,將大量農產品輸送到京津冀等地。

(2)廣東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新增企業數量超過江蘇和山東總和。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基礎行業,是衡量一個地區產業結構高端化和城市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標準。

在商業和服務業新註冊企業省級排名中,廣東、江蘇和山東分別以351572、146978和131431家分列前三,廣東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廣東的優勢在於,其代表經濟活力的民營經濟更發達,產業結構是三省中最好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戰略產業佈局全國領先。廣東省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員最多,同比增加18.15萬人,廣東租賃和商業服務業從業者的創業激情可見一斑。山東作為2018年北方地區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新增企業表現最好的省份,與山東在近年來大力促進產業升級,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已經初見成效關係密切。

(3)在製造業新增企業方面,山東和河北成為北方地區“顏值擔當”。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從製造業新註冊企業的絕對數量排名來看,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北處於全國前五名的位置。五省都是傳統制造業強省,其中廣東2017年新增製造業企業272978家,比第二名江蘇多10000多家,這反映出廣東擁有全國最活躍的製造業創業人群。山東新增製造業176457家(與江蘇的179501家在同一個梯隊)河北新增101514家,兩省製造業活力在北方地區整體表現優異,來自促進製造業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卓有成效。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統計信息顯示,2017年,該省高端裝備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萬億元,居全國第3位。其中,濟南、青島、煙臺等3個產業核心區實力較為雄厚,目前產業規模佔比接近全省的50%。與山東一樣,河北近年來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也初見成效。據統計,自2016年起,河北裝備製造業已經代替鋼鐵業,成為該省工業“頭把交椅”。2017年,河北裝備製造業完成增加值3265億元,對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為88.9%,比2012年提高70.1個百分點,成為工業經濟增長首動力。

(4)各省建築業新增企業數量與人口數量正相關,山東和江蘇成為南北方建築業新增企業兩級。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建築業在吸納就業、促進民生方面有獨到的作用,成為很多人口大省的重要產業。通過對比可以發現,2018年建築業新增註冊企業數量前10省份,絕大部分出現在2017-2018年省級常住人口數量前10榜單中。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從2018年建築業新註冊企業的絕對數量排名來看,山東、江蘇、廣東、安徽、河南處於全國前五名的位置,且都是中國人口大省。2018廣東、山東兩省常住人口數量領先全國,都突破了一億人。其餘三省的常住人口也都在6300萬-9600萬之間。

山東和江蘇在2018年分別以新增78836和72181家建築企業的數量,成為南北方建築業新增企業的兩級。

山東建築業是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山東省政府新聞辦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省建築業完成總產值1.29萬億元。從吸納就業看,全省建築業從業人員達到380萬人,其中,農民工超過280萬人,按每個農民工家庭平均3.5人計算,建築業推動全省超過1000萬農村人口增收。不過,山東是建築業大省,卻不是建築業強省,企業大而不強、專而不精,難以承攬高鐵、地鐵、超高層建築等高端項目,有效市場份額佔有不足。

江蘇不僅是人口大省,也是建築業強省。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江蘇從事建築活動平均人數913.3萬人,實現建築業總產值34053.9億元,佔全國建築業總產值的13.1%,產值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全省共獲國家“魯班獎”10項,“國家優質工程獎”28項,獲全國“安全之星”32項,獲獎總數居全國前列。

(5)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增企業數量排名前四省份均在南方,廣東與其他省呈現“量級”之差。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地區活力的代表,新興信息技術還與傳統產業加深融合,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30.7%,增速居國民經濟各行業之首,展現了極強的拉動效應。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推動城市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推手,更能體現地區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情況。從201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註冊企業絕對數量排名來看,廣東、江蘇、浙江、四川、山東處於全國前五名的位置,其中廣東2018年新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達83116家,江蘇、浙江、四川、山東四省的新增企業都在3萬多家,處於同一量級。廣東一省的新增企業數量,與其它四省呈現“量級”之差。傳統科技強城北京和天津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註冊企業方面表現不佳,分別位列20和21名。

山東位列第五,在北方地區表現優異,但也體現了山東資源型、重化型產業結構特點依然明顯,高新技術產業相對薄弱。從產業結構看,山東主營業務收入排前列的輕工、化工、機械、紡織、冶金多為資源型產業,能源原材料產業佔40%以上,而廣東、江蘇兩省第一大行業均為計算機通信製造業。

4.西部省份不同行業創業者對註冊地各有偏好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從細分行業新增企業與已有企業的比值這個相對數量來看,可以看出除傳統經濟強省外,西部各省展現了新的行業創業活力。

從批發和零售業新註冊企業的相對數量排名來看,西藏、貴州、河北、福建、陝西處於全國前五名的位置;從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新註冊企業的相對數量排名來看,廣東、陝西、上海、山東、安徽處於全國前五名的位置;從製造業新註冊企業的相對數量排名來看,西藏、河南、福建、江西、安徽處於全國前五名的位置;從建築業新註冊企業的相對數量排名來看,江西、陝西、安徽、江蘇、山東處於全國前五名的位置;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註冊企業的相對數量排名來看,天津、上海、江蘇、廣東、海南處於全國前五名的位置。

通過上述省級行業新註冊企業相對值TOP5排名可以看出,2018年西藏、貴州、陝西三大西部省份的新創企業,已涉及除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外的其他四大行業。其中,不同行業的創業者,對西部不同省份呈現明顯的偏好。西藏在批發和零售業新註冊企業的相對數量、製造業新註冊企業的相對數量方面排名第一,這也反映了西藏成為這兩大行業的資本青睞之地。貴州也成為批發和零售業創業者的熱門註冊地。陝西則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新註冊企業相對數量排名和建築業新註冊企業相對數量排名中皆名列第二,這也反映了陝西憑藉相對完善的產業結構、豐富的人口資源、優越的區位和交通環境,在西部地區對上述兩產業的創業者更具吸引力。

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註冊企業的絕對數量和相對數量排名方面,西部省份無一上榜,這也反應了西部省份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依舊缺乏適合的創業土壤。

5.西部農業欠發達省份第一產業新註冊企業相對值較高

從省級第一產業新註冊企業佔已有企業比例來看,陝西、西藏、福建、湖北、湖南處於全國前五名的位置,可見農業創業者增長比例最高的省都位於西部。

2018年,陝西新增第一產業註冊企業31440家,在全國排名第9。在省級第一產業新創企業平均註冊資本方面,陝西692.74萬元名列全國第10名,農業欠發達西藏和新疆則分列第2和第6名。但是在第一產業新註冊企業佔已有企業比例方面,陝西位居第一名,西藏位居第二。這也反映了西部地區政策環境吸引力日臻強大,西藏的農牧業基礎優勢正在激發更多創業者的農業創業熱情,山地丘陵面積大、範圍廣的陝西省也在高附加值農業方面吸引了更多創業者目光。

第三章 城市創業活躍程度分析

——非省會城市創業崛起

城市間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為了更好的對比城市創業差異,我們對城市層面的創業活躍程度進行了分析。篇幅起見,報告僅列出各項指標中排在前二十名的城市。

1.西部新一線城市成為一線城市之外創業最活躍地區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在城市排名中,成都、西安這樣的西部新一線城市展現的創業活躍度,與東部一線城市深圳、廣州、上海相比毫不遜色。

深圳、廣州和上海作為創業活躍度最高的城市,是毋庸置疑的,這些城市的發展程度、國際化程度、研發水平、配套能力在全國範圍內遙遙領先。中國人民大學發佈的“2018中國企業創新能力1000強”榜單顯示,廣東省有多達190家企業上榜,排名高居全國第一,其中大多數上榜企業位居深圳和廣州,上海市也有多達106家企業上榜,在全國31個省份中排名第3位。

成都和西安這兩個中西部城市之所以創業活躍,一方面是因為這兩個城市分別是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的重要城市,從地理位置、城市規模、綜合實力來看都處於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的領頭羊位置。另一方面,近年來這兩個城市高度重視並鼓勵創業活動。西安專門發佈了《“創業西安”行動計劃(2017—2021)》,旨在使“創業西安”成為享譽全國的城市品牌。成都則相繼發佈了《成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2015—2025年)》和《成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2.0版》等重要文件,致力於將成都打造為“創業之城、圓夢之都,成都創業、創業都成”城市品牌,加快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而且,這兩個城市都開展了一系列國際範圍的活動,進一步鼓勵創業。例如,2017年5月成都舉辦2017年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這是成都第三次舉辦該會議,47個國家、58個友好城市的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3位院士、國家有關部委領導、42位全球創新機構負責人參加會議,由此可以體現出成都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資料來源: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K2xBe,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10日開幕47個國家58個友城600餘重要嘉賓確認出席,成都商報。]西安則舉辦了2019年國際創業大賽總決賽。[資料來源http://www.shaanxi.gov.cn/sxxw/xwtt/df/152287.htm,全球65個項目齊聚西安2019西安國際創業大賽總決賽28日至29日舉辦,陝西省人民政府。]

2.非省會城市展現超強創業潛力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在2018年市級新註冊企業佔已有企業比例城市排名中,莆田、徐州、臨沂、十堰等非省會城市成為除西安外最具創業潛力的城市。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這些城市不是省會城市,但是他們所在省份的創業活躍度和創業潛力在全國都是遙遙領先的:莆田所在的福建省創業潛力位居全國第三位;臨沂所在的山東省和徐州所在的江蘇省的創業活躍度高居全國第二位和第三位;十堰所在的湖北省創業活躍度排名雖然位於全國第十,但是其第一產業創業活躍度高居第四位。他們所在省份良好的創業大環境對這些城市產生了顯著的外溢效應,為這些非省會城市提供了強力保障,從而吸引了創業者前來創業。

此外,這些城市本身也出臺了不少鼓勵創業、吸引創業的政策文件,從而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創業吸引力和活躍度。例如,臨沂市早在2013年就出臺了《關於鼓勵支持全民創業的實施意見》,2018年還出臺了《臨沂市支持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措施》等文件,進一步鼓勵青年人才創業。十堰則實施全民創業工程,鼓勵科技人員、農民工、高校畢業生、下崗人員、轉業退伍軍人、殘疾人等“六類人員”主動創業,支持從事網店、家政服務及其他居民服務行業,鼓勵“一家多人創業”。此外,十堰還出臺了《全市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實施辦法(2018—2020年)》,計劃從平臺、資金、政策、稅收等方面,給予返鄉創業者真金白銀的支持,力爭2018—2020年全市新增返鄉創業人員1萬人。

3.十堰在三大產業創業中表現最為突出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在城市的分產業排名中,一些非省會城市表現亮眼。濰坊、十堰、南陽這三個非省會城市躋身於第一產業創業活躍度最高的城市,青島這一非省會城市躋身於第二產業創業活躍度最高的城市。另外,就創業潛力看,第一產業中的十堰、莆田、邢臺,第二產業中的十堰、亳州、阜陽、周口以及第三產業中的周口、十堰、莆田、徐州都成為不同產業內最具創業潛力的城市。

從分產業來看,非省會城市的亮眼表現,部分程度上也是受益於所在省份的整體創業環境的支撐。這在第一產業體現的尤為突出,濰坊所在的山東省、十堰所在的湖北省、南陽所在的河南省、十堰所在的湖北省都是第一產業創業最為活躍的省份。

另外,十堰在三大產業都表現的非常突出,莆田在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表現的較為突出,周口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表現的較為突出。原因如下:十堰實施全民創業工程,鼓勵科技人員、農民工、高校畢業生、下崗人員、轉業退伍軍人、殘疾人等“六類人員”主動創業,支持從事網店、家政服務及其他居民服務行業,鼓勵“一家多人創業”,全面創業工程使得十堰在各個行業的創業活動都較為亮眼。莆田在出臺鼓勵創業政策的同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通過出臺《關於貫徹落實踐行“馬上就辦”提升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方案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和舉措,致力於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支持民營企業不斷髮展壯大。周口在河南省的經濟表現明顯處於領頭羊位置,2018年周口GDP規模位居河南省第五位,而且經濟增速高達9.25%,僅次於鄭州市的10.33%,居於全省第二位。與此同時,周口第二產業GDP增速為8.3%,第三產業GDP增速為10.8%,而且全市高技術產業增加值、高成長性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2%、11%,從而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創業提供了沃土。

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的創業活動在發生區域上的調整。2018年的數據顯示,通常被看好的一線城市在創業活躍度方面的表現並不優異。相反,在內陸,在二線、三線城市,創業活動的發展勢態均有不俗的變現。這說明中國的創業活動在區域選擇上正在發生變化。

中國的產業分佈格局初具規模。從不同產業的分佈來看,不同的省份或城市的排名存在很大差別。這說明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各個地區初步具備了一些行業的集聚特點。在某些區域,主導產業已經較為明顯。這一點可以成為未來各地區產業政策的依據。

中國的經濟發展動力也在變化之中。從全世界的經驗來看,創業活動都是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之一。創業活躍度高,表明該地區有較好的商業環境,也有較好的社會消費人群。創業活動度可以成為區域經濟發展動力的一個觀測指標。未來,我們需要進一步的數據來觀測區域和產業層面的創業活動的變化和調整是否是一種長期現象。如果是,這也許表明中國的經濟動力也在發生變化和調整中。

END

《2018中国创业生态报告》发布|一线城市表现平平,二三线城市次第崛起

《瞪羚報告》發佈 | 超2.5萬家“瞪羚”企業在奔跑,代表中國經濟新動能

感知政府脈搏,體察城市溫度

來這裡與我們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