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延伸产业链丨湘潭市医药器械链上企业的“功守道”

拓展延伸产业链丨湘潭市医药器械链上企业的“功守道”

韶山夏龙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转产口罩。 (记者罗韬 摄)

寻觅“高光”下的确定性

——看湘潭市医药器械链上企业的“功守道”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翁灵娜

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是湘潭市布局的“1+4”重点产业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这一产业的经济支撑作用一直不太明显。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让众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重新站上发展的“风口”。“风口”之上,“高光”之下,企业能否抓住机遇,赢得发展?这不仅考验着企业的基础实力,也考验着企业家的市场敏感和协调能力。

“链上企业”脱颖而出

疫情之下,医药防护物资紧缺。湘潭市企业闻令而动,或扩大生产、或紧急转产、或配套生产,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办公室负责人、湘潭县副县长杨欣荣告诉我们,紧急应对奉献社会的同时,企业自身也获得了发展。

据统计,湘潭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现有生物医药生产企业27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家。2019年,全市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完成规模工业产值71.04亿元,同比增长6.8%。今年一季度,以湖南臻和亦康、湖南永霏等为代表的“链上企业”主动作为,影响和带动了一批医药器械企业加快发展。

疫情期间,湖南臻和亦康新增生产线赶制口罩,湖南永霏火线转产医用防护服,湖南桑尼森迪利用优势生产红外线测温计,湖南康宁达为武汉输送移动CT方舱,这些企业紧急扩产转产,为疫情防控提供充分的物资保障。

除此之外,韶山大北农动物药业利用基础优势,调整配方,转产公共场所消毒剂;湘潭天和医塑作为医药包装生产企业,增加了酒精和消毒液的包装生产线;康普一笑堂全力应对用药需求,抓紧生产“中药抗生素”“了哥王胶囊”;湖南友谊包装加班加点生产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的原材料无纺布,原料产能占到省内同行80%以上;湖南亚安智控自主研发了超远程遥控履带喷雾机器人,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的消毒防疫提供了“新装备”。

“危中寻机”的医药器械企业,成为今年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一抹亮色”。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医药器械企业实现了平稳增长,一批企业更是逆势上行表现不俗。其中,湖南臻和亦康1-2月份产值同比增长496.8%;湖南永霏短短几十天生产国标医用防护服27万余套,接到海外订单2.8亿元;韶山大北农1-3月产值达1700万元,同比增长200%;湖南康宁达4月份接到海外订单500万元。医药产业为湘潭经济平稳前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丘吉尔说过,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

当疫情“黑天鹅”,变成经济“灰犀牛”,企业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时,企业应该机敏于市场、果敢于判断,危中觅机,不错失任何一次发展的机会。

不管如何变化,加大企业协作亘古不变。湖南夏龙医疗位于韶山高新区,是一家生产整形医疗器械的企业。今年正月初十,企业将1000平方米厂房租赁给湖南永霏,用于建设湖南永霏韶山分公司。夏龙医疗董事长胡文广告诉我们:“同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企业之间相互协作配合,产生了1+1>2的效果。”原来,医疗器械企业有些设施设备如洁净车间、灭菌柜等是可以共用的,湖南永霏选址在此建分公司,正是看中夏龙医疗的原有设施;而因为湖南永霏的入驻,夏龙医疗不但收到房屋租金,还促进了新产品的上线。今年,夏龙医疗新引进了两条口罩生产线,每天可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非无菌)5万个。截至4月3日,夏龙医疗已累计生产口罩86.5万个。

感受到企业间协作益处的,还有位于湘潭县吴家巷工业园的湘潭天和医塑。这家企业专门生产中成药药品包装,三九集团、九芝堂集团是天和医塑的固定大客户。今年受疫情影响,企业其他品类产品滞销,需求量下降。正当总经理刘洪波发愁时,湖南富兴飞鸽转产酒精需要包装瓶的消息传来。企业立即与之联系,配套生产酒精瓶。天和医塑的这一波“短线操作”,正好抵消其他业务下降的亏损,并小有盈余。

不管如何变化,加大科技研发终是王道。湖南康宁达是一家高科技企业,其以硫酸钡粉为主研发的新材料防辐射防护板,在国内同行里排名前列。疫情期间,企业交付了50个移动CT方舱支援武汉,近期又收到俄罗斯、意大利、韩国等国外订单。公司副总经理易湘告诉我们,技术优势就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前,医用射线防护板以铅板为主,不仅对人体有害,笨重不便于安装,价格还比较高。现在,使用新材料制造防护板,环保轻便,价格还下降了近50%,所以,武汉方舱医院就选中了湖南康宁达。易湘说,康宁达一直十分重视技术研发,不仅设立了工作室,成立研发队伍,还经常邀请湘潭大学院士工作站欧阳晓平院士来指导生产。技术力量的输入,让企业更有市场竞争力。2019年,康宁达的研发投入达63万元,今年预计将增加至110万元。

不管如何变化,延伸产业发展方向明确。韶山银田的湖南银康元就在走一条“中药材种植+深加工+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湖南银康元是2019年7月在“小镇中国”大会上签约落户韶山的企业,目前已在银田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白芨、黄精、玉竹,发展林下经济。后期,企业将进一步建设精深加工厂,并尝试文旅项目的合作。这次疫情期间,湖南银康元利用自有中药材,与广州某公司合作,研制了中草药抑菌免洗凝胶。产品一经投放,立即受到市场欢迎。总经理刘湘雄认为,疫情之下,实现产业的延伸,不失为有效的应对之策。

强链延链补链凝聚合力

“生物医药产业以强链为主,医疗器械产业以建链、延链为主。”在今年产业链发展调度会上,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办公室负责人杨欣荣建议。

今后,湘潭市将以推动全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式发展为引领,各园区瞄准细分领域,错位发展,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以强链为主,扶持培育现有企业,支持企业产品研发和扩大销售;医疗器械产业以建链、延链为主,加大医疗器械及上游材料、包装配套等企业引进力度。此外,还要支持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打造省内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生产基地。

杨欣荣告诉我们,湘潭市已经成功争取了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落户湘潭,其中一期租赁湘潭经开区创新创业园标准厂房4万平方米,建设医疗器械孵化器;二期规划建设一个集研发、生产、检测、营销、物流于一体,功能复合的医疗器械专业园区。目前,湘潭市正依托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制定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此外,天易经开区佳海食品医药创新产业园项目,则计划打造成湘潭市医药产业创新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孵化中心。

关于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链的发展,一些企业负责人谈了自己的想法。天和医塑总经理刘洪波说,医药产品是整个市场中独特的组成部分,门槛高、市场大,但竞争十分激烈。“链上企业”应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加大本地产品采购率,不能以邻为壑。湖南康宁达副总经理易湘说,如今医疗器械的经销商实力不均衡、鱼龙混杂,生产企业为此很苦恼,建议组建医疗器械经销商的社会管理机构,提高准入门槛,规范经销行为。

此外,还有企业负责人提出,要为企业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养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带动“链上企业”发展;加强与高校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大技术成果的交流等,以凝聚各企业合力,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