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認知的屈原

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長河涌現了許多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歷史人物,屈原對於大家來說這個名字並不陌生,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他而流傳下來的一個節日。

屈原戰國時期楚國屈氏貴族公子,他是一位文學造詣和政治才能雙秀的人物。早年與戰國四大公子中的黃歇一起鼓搗過楚國變法,但變法嚴重損害了楚國貴族利益,最後只能以失敗告終(這裡不深究失敗的原因)。後又舉屈氏全族之力訓練新軍,但還是不敵秦軍虎狼之師,這裡我解釋一下不是屈原的新軍戰力不強,實在是一支沒有舉國齊心支持做後盾的軍隊,只有死路一條!

我所認知的屈原

我所認知的屈原

楚國在七大戰國中是一個老牌諸侯國,歷史悠久國土面積大。但一直沒有幾個得力的領導人,而且又是貴族封地自制。試想這樣一種狀況,國家一盤散沙貴族各顧各,國家有難之時很難擰成一股繩。但屈原就是不信這個邪,變法不行就訓練新軍,新軍打敗了,又和黃歇連齊抗秦。可以說自己一腔熱血毫無保留地灑給了自己的國家,至終都沒能挽回楚國下滑的趨勢。

可以說是楚國的政治環境,活生生的把屈原這樣一個本想在政治上施展拳腳的貴族公子,活生生逼成了一個悲憤的愛國主義詩人。把一腔忠怨之情傾注於詩歌創作,從而獲得了文學上巨大的成功

我個人覺得(僅代表個人觀點)屈原的眼界和胸襟不夠寬廣和長遠,沒有以天下大勢為目標去思考,沒有想到華夏一統。也許這是貴族公子從小的教育結果吧。在楚國不得志之時,秦國多次拋出橄欖枝,但都被屈原拒絕了。秦國的崛起到最後一統天下,最重要的能臣武將有幾個是秦國本國人?商鞅,張儀,呂不韋,李斯,蒙氏一族(這些人中後人給哪一個定義了叛離自己國家?戰國大爭之世,本就是一個極度活躍的時代,唯有大統才是主流。)等等這些重量級人物中哪一個是秦國人?但這些人都和秦國領導者一樣胸懷天下,為一統天下而禪精竭慮。最終這批人成就了歷史,歷史也成就了他們。要是當時屈原也接受了秦國的橄欖枝,今天的我們也不會把他當成叛國來定義他。

要是屈原當年接受了秦國的橄欖枝,我們是不是就沒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以及後來的端午節了呢?這些無從想象,也許在秦國得了志的貴族公子屈原,同樣會有比以上那些著作更優秀的作品呢,這也是有可能的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