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里的糖画已成非遗,古老技艺谁来守护?

画糖人、爆米花、冰糖葫芦,这些小玩意承载了我们童年的回忆。也是童年不可磨灭的技艺,还是孩子的最爱。比起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小时候眼巴巴看着别人吃糖人的日子更值得我们回忆。无论是小贩的吆喝还是老爷爷手下的糖人,都已经慢慢回归历史。小巷被高楼所替代,吆喝被店铺所取代。记忆中的味道也在慢慢流失,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童年的味道——糖人。

巷子里的糖画已成非遗,古老技艺谁来守护?

植物种子在发芽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酵素,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就是做糖人的原料。其实在周代,糖人就已经是中国人日常甜食了。《礼记·内则》提到的「饴」,即指麦芽糖。麦芽糖还被制成「灶糖」,在农历腊月二十三,给家里的灶王爷供上,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日子。做成的各式糖人,也让中国人的年,充满了甜蜜的趣味。

巷子里的糖画已成非遗,古老技艺谁来守护?

画糖人,顾名思义就是用糖为材料来进行加工的,所用的工具仅仅只有一勺一铲,糖人必不可少的就是糖料了,一般的糖料是用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就不用熬了,接下来就是就做造型。糖一定要到可以牵丝才能进行下一步哦。太干不行,太稀了也不行。在绘制造型时,匠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的糖汁,根据小孩需要的图案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一个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做好了。

巷子里的糖画已成非遗,古老技艺谁来守护?

巷子里的糖画已成非遗,古老技艺谁来守护?

糖人摊前多有个转盘,转盘上就是些花鸟鱼虫,人物、飞禽、走兽等等,以前是转动盘上指针,指在哪儿就做什么。现在基本都是自己指定的样式,不过在今天,糖人更像一个艺术品,是拿来把玩欣赏的。

画糖人是一门技巧,要以勺作笔,以糖当墨,凝神静气,再运腕走勺,讲究个抖、提、顿、放,,把心血倾注在糖人中,这样画出来的糖人才够甜。

巷子里的糖画已成非遗,古老技艺谁来守护?

巷子里的糖画已成非遗,古老技艺谁来守护?

吹糖人

用一根木杆挑上一点糖稀,不过比起木杆小编更喜欢麦秸杆,因为对着麦秸杆吹气,糖稀就会像气球一样鼓起。在糖人师傅的揉捏下,师傅拿出做糖人的模子,再在模子上摸一些面粉,不让糖稀和模型黏在一起,然后把吹膨胀了的糖稀球体放在模子里,嘴对着摺子口再吹一大口气。最后打开模子,一个惟妙惟肖的糖人儿就做好了。一直生动可爱的小动物就活灵活现的出来了。当年小孩最爱的就是孙悟空的糖人了。据说这门手艺的祖师爷还是刘伯温。

巷子里的糖画已成非遗,古老技艺谁来守护? 巷子里的糖画已成非遗,古老技艺谁来守护?

巷子里的糖画已成非遗,古老技艺谁来守护?

今天这门技艺的学习者和传承者都少了,这门古老的记忆处于半尘封的状态。希望在未来的时候,这门技艺依旧能够传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