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输不起”的孩子,母亲这一番举动,令人敬佩

在我们的身边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

似乎都有这样一个意识

我不能输

我是最棒的

我是第一名

等等一系列情况

相信在幼儿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在幼儿园的学习,还是和小伙伴玩游戏,如果不是第一就会发脾气,抢着要别人把第一给自己

面对“输不起”的孩子,母亲这一番举动,令人敬佩

面对这样的情况

作为家长要如何引导呢?

1、

孩子拥有不服输的拼劲,这是没问题的

但如果总期待表扬,被谁批评一句,就会出现暴怒、拒绝沟通的情况

那么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势必是不合适的

作为父母,要了解孩子输不起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2岁以前孩子就已经有了基本的情绪,能够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

在基本的喜怒哀怨出现之后,会出现尴尬、嫉妒内疚等情绪

而孩子“争强好胜” 、 “输不起” 等表现就发生在这个阶段内

这是孩子长大的一个必经之路

2、

孩子会逐渐发现,原来世界并不是只有我自己的,更需要和别人合作,与人沟通交流有时候也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配合别人

对于孩子而言,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的存在能够让他们学习如何去看待比赛,而胜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另外孩子对于胜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父母

父母对于输赢的态度,往往影响着、决定着孩子的态度

他人意识中很多内容孩子是通过社会模仿而习得的,这就意味着孩子会将大人的行为作为自我的一个风向标

有的孩子会需要通过别人的肯定以及恭维,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感,仿佛只有自己做到最好,才能够获得其他人的喜欢和认可

有的孩子会通过逃避而拒绝承认自己不是第一名的事实

面对“输不起”的孩子,母亲这一番举动,令人敬佩

所以与其看看孩子是如何看待输赢的,不如先看看我们自己,我们是如何看待孩子的游戏、生活、以及学习当中的名次呢?

这些观点和看法都会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

3、

知道这个原因后就能做出一定的改善

无论孩子在做什么,无论孩子取得怎样的成绩,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所能够获得的,而这段经历对于孩子是宝贵且有价值的

肢体语言比起口头的表扬要更为有效,用肢体语言表达对于孩子的支持,从这件事情中引导孩子注意到整个过程中自己与他人所做的事情

面对“输不起”的孩子,母亲这一番举动,令人敬佩

如果这样表达也没有用要怎么办

那么不妨试着用开放式的角度去看问题,跟着孩子的思路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我们支持孩子的过程

最后身为家长我们也不需要过度的担心“怕输”对于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其担心这个影响不如先审视一下自我,查明一下内心,看看是不是自己起了不好的榜样。

而接受这个事实实际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家长可以一步一步的引导着孩子,积累到足够的能量,这样再看待事情的结果时,你会惊讶的发现

孩子竟然有这样一颗平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