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丨周大地:油價跌宕起伏,世界能源格局何去何從?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观察丨周大地:油价跌宕起伏,世界能源格局何去何从?
观察丨周大地:油价跌宕起伏,世界能源格局何去何从?

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 周大地

文章導讀

受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的石油“價格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響,國際油價近來持續下跌,累計跌幅近70%。這場石油“價格戰”將走向何方?油價暴跌,是禍是福?對中國產生怎樣的影響?本期節目特邀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進行解讀。

Q:自今年1月份的高位以來,國際油價已經累計下跌接近70%。油價為何會連續下跌?據報道,4月1日,俄羅斯和美國就油價暴跌展開磋商,您怎麼看待這場石油價格戰的走向?未來能源格局會有什麼變化?

A:今年以來,全球油價下跌非常迅速,從大約70美元/桶左右,一直到現在為止跌到20美元/桶左右,這個跌幅可以說是少見的。

石油價格的下降,原因比較複雜,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開始下降應該是由於油價長期偏高,比如說在2008年以前曾經衝到147美元/桶,歷史上很少見的高度。2008年雖然有短時間的下降,但後來全球的石油需求恢復得比較快。所以,石油價格仍然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

這次變動以前還在70美元/桶左右,這種較高的石油價格導致長期以來,全球各國、各個地方對於石油勘探開發、生產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也促使了石油勘探技術的重大進步,大量從非常規的石油資源產生的石油,比如緻密巖、緻密油,後來發展到大量產出頁岩油氣,這都是在高油價長期的作用下。因為投資方看到石油是可以賺錢的,所以,對石油的技術也進行了長期、持續的投入,使這些技術都得到了很大的突破。

這樣的供應條件下,全球就出現了明顯的供應能力大於需求增長能力的現象。不但是傳統的一些石油生產大國,繼續保持了比較大的石油儲備,資源的發現能力和開採能力都大幅度提高。過去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這十年以來,它的油氣生產當量增加了將近5億多噸。美國曾經說,從一個大的石油進口國,今年要變成一個純粹的石油出口國。

儘管亞洲還有一部分發展中國家石油消費還是有所增長,但是從石油供應角度來看,供應的產能增加是遠遠超過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發達國家石油的消費,歐洲特別顯著,包括美國、日本,這十年以來,石油消費量並沒有增加,很多國家還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主要因為產業結構、消費結構以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能源低碳轉型,以後要逐漸從化石能源為主的消費模式改到以非化石能源消費模式,這種轉變近十年來也有重大的進展。

一方面供應能力增強;另一方面發達國家消費出現明顯的疲軟和下降。而且從長遠來看,全球為了應對氣候變化,能源的低碳轉型已經全面啟動。歐洲國家把2050年實現碳中和,也就是實現零碳排放能源戰略已經公佈於世,很多國家也在考慮怎麼加大應對氣候變化的力度,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和使用。2030年,歐洲溫室氣體排放量,現在新的目標是要從過去減排40%提高到50%左右,其他國家也都在考慮如何減緩化石能源的增長,同時很多國家提出總量的控制和減少。

技術進步比較大的方面是汽車的電動化。因為石油主要的消費中交通用油是大頭,全球汽車的電動化現在已經成為大的趨勢,很多人估計,2030年左右甚至更早的時候,電動車替代燃油車就可能成為一種重大的市場翻轉。

所以,不管從現在的供需平衡出現了供大於求,還是從長期趨勢來看,這個供大於求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過去高油價除了中國的消費增量一些,新興國家的增量推動以外,石油生產方的壓低產量,包括一些地緣政治衝突,使很多可以生產2-3億噸的產油大國生產量大幅度下降。

即使如此,供大於求也得不到解決。像美國這樣的十年增加4-5億噸油氣當量,重新變成最大的石油生產國這樣的現象也仍然在出現。所以,沙特和俄羅斯感到再減產來保價白減了。一方面傳統的供應國不斷地縮小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很多新生的供應國卻在擴大產量,包括美國。所以,現在就形成一個想用價格明顯下降這種市場調節的方式來淘汰掉一部分生產成本高的國家的產能。

當然,如果想把這些已經形成的產能和技術淘汰出去,那可不是一兩個月甚至一年半載可以達到的,真正要從價格調整的角度來看,可能得維持2-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石油價格明顯低於50美元,這樣才能夠使已經形成的一些比較邊際的,或者相對成本比較高的石油產能真正淘汰下去。這是這次石油價格下降的一個最主要的因素。

Q:全球疫情仍然嚴峻,主要經濟體仍處於封鎖狀態,石油需求持續下滑,您怎麼看待未來油價走勢?受哪些因素影響?

A:出乎意外的情況是,正好石油生產國開始進行價格戰,想通過價格的大幅度變化來減少供應衝動的時候,中國開始出現新冠疫情。現在全球特別是歐洲和北美都先後成為最大的疫情地區。要對付疫情,就要減少人們流動。所以,現在這些國家,過去車水馬龍的地方現在車都沒有了,大量的人隔離,只能在家待著,很多娛樂設施和消費設施全部停掉。這樣可以說石油消費額外地被大幅度地打壓下來。本來供應方採取的措施是沒有看到消費會這樣大幅度地下降,他認為降價以後,消費還能夠反彈上去,同時把生產方再打壓下去,這樣就可能起到供需平衡,解決供應明顯大於消費這麼一個惡性競爭狀態。

但是現在的情況來看,消費意外地受到重大打壓,有人估計2020年到現在為止,全球的石油消費至少已經下降10%左右。從現在疫情發展的情況來看,這個消費降低10%可能都打不住。這種情況就有新的挑戰出來了。一方面,要想把供應能力減下來,就需要低價的時間相對比較長;另一方面,沒想到消費方又來了一個大的變化,而且這個看樣子不是短期的。

因為現在各個方面估計,這次疫情觸發的西方長期積累的經濟和社會矛盾可能會大爆發,全球的經濟可能會出現比較長時間的衰退,甚至出現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當時沙特或俄羅斯也沒有想到會降得這麼低,但疫情出來以後,大家對經濟的前景估計,過去的種種猜測和擔心這次爆發出來了。所以,這對於供需平衡,需的這方面又進一步地下降,想通過價格的變化來達到新的平衡,難度就增高了。預計低價時間要進一步延長,或者低價的價格水平會比原來石油輸出這些國家們所預判的價格要降得更多一點,比如20美元/桶現在確實是比較低的了。這就是一個總的趨勢。

我的看法是,這次石油低價期有可能維持至少2-3年甚至更長,如果疊加到經濟性的衰退,或者全球性的經濟減緩,那麼這個時間就可能進一步拉長,而且油價有可能比原來設想要低。

但是太低了以後,這些石油輸出大國本身受到的壓力也更大了,不管是沙特還是俄羅斯,還是其他的石油輸出國,他們對石油輸入的依賴還是很高的,如果真正長時間維持這麼低的價格,這些國家的經濟也難以正常地維持下去。所以,我估計油價如果在一個比較合理的狀態下,有可能在30美元/桶或30-40美元/桶之間,對生產邊際性產能已經有很大的打壓了。

我想產能打壓,一是平均生產成本明顯偏高的一些生產地區、國家,二是一些品種,非常規的石油生產商,包括頁岩油氣在投資能力、在維持現有產能的投入需求方面,都會受到制約。這些產能就有可能逐漸退出去。

Q:油價暴跌,是禍是福?此輪油價戰爭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如何保障石油安全?

A:對於中國來講,油價降低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中國是石油進口大國,表面上看,油價降下來,我們現在每年要掏出去買油的錢會大幅度下降,好像我們就可以多用一點油了;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這次疫情的影響,以及全球需求的大幅度下降,使我們過去有很多靠國際市場來支撐的油氣消費,比如我們出口大量的塑料製品,在石油煉製方面也大量出口成品油,很多化工原料也想拿國際市場作為我們未來產能增長的市場空間,這些都會受到重大影響,儘管油便宜了,但是市場需求掉下來了。

這樣看,現在的石油和經濟相互作用下,有可能因為油價低,本來想得到的好處會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我們國家的石油生產成本是明顯高於20美元/桶的。有人估計,中國的石油生產可能50美元/桶左右還可以基本保留,但50美元/桶以下石油生產,特別是比較成本高的就會出現長期的虧損,我們的總產量也不得不降下來。這種情況下,如果你還想消費同樣多的石油可能還要多進口一些;另一方面,石油價格向上波動的情況下,我們的產能再恢復起來也還是有困難的。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有可能石油對進口的一來度還會進一步提高。

所以,對中國來講,不要認為,國際石油價格降低,國際石油供大於求的狀態可能維持相當的時間,我們就認為石油進口多少都沒有關係。中國也要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真正要做到中國國家的石油安全,還是主要要靠發展非化石能源。現在看來,我們的水電、太陽能發電、風電、生物質能、核電這些非化石能源還要繼續加快發展。

當然,我們也要進行一些重要的戰略調整,比如過去認為油價高,我們進口的油也多。有些人提出來,我們還是搞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來替代石油,現在來看,如果油價長期維持比較低的情況,這些替代方案經濟上可能已經很難生存了。

所以,我們要真正解決能源安全問題,還是要把資源依賴從以化石能源為主轉為非化石能源為主,跟上甚至引領世界能源低碳化這麼一個大的趨勢;同時,也不能油價一便宜我們就開始想刺激石油消費,這在中國來講是絕對不應該的。我們還是要加強節能工作,使我們單位產出的能源消費、石油消費、天然氣消費強度要降下來。

這樣的話,最後經過消費方面的高效節能,供應方面的低碳化,資源的可持續化的努力,我們會使中國的能源安全,不但供應有保障,供需平衡長期能夠得到保持;同時,化石能源為主帶來的種種環境問題、汙染問題以及全球氣候變暖這樣的重大全球生態威脅都能得到克服。

這是我們真正的能源安全的發展方向。謝謝大家!

研究|諮詢|服務|交流

  • 【2019年中國能源研究會系列報道】2019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圓滿結

  • 【2019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系列報道】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儲能專委會“構建儲能高效發展新模式”專題論壇在京召開

  • 【2019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系列報道】中國能源研究會核能專委會“中國核電的安全高效發展”專題論壇成功召開

  • 【2019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系列報道】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中小配電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新型配電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論壇在京召開

  • 【2019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系列報道】中國能源研究會城鄉電力(農電)發展中心“農村清潔用能與資源利用”專題論壇成功舉辦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