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里的智慧(序)

《素书》里的智慧(序)

说起《素书》,我跟它的渊源比较深。这要从很多年前的一个深秋说起,有一天我路过一座桥,桥上站着个老大爷,看见我过 来,把鞋子脱了顺手丢到了桥下,让我帮他捡回来,我觉着我人生最大的机遇可能来了,于是我下了水,捞了好久才帮他把鞋 找到,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把鞋还给了老大爷,他笑着把手塞进了怀里,我仿佛看到了一颗新星将冉冉升起,可他好像只是挠了 挠痒,说了句:小哥不孬。就走了,走了……。当时我在桥上站了好久,不是因为失落,而是因为我腿冻麻了,夕阳将我的影 子拉的老长,在落日的余晖下我仿佛看到张良从我身边骑着摩托车飞驰而过。我得缓缓,同样是下水捞鞋子,这结果差别有点 大。一气之下,我携带者所有的零花钱,来到了书店,映入我眼帘的是中国古典文学架上的《道德经》《素书》《黄帝阴符经 》《鬼谷子》《易经》,在售货员疑惑的目光中,我一口气把它们全买回了家。回到家,看着桌上厚厚的一摞书,我不禁感叹 ,生活在这个时代其实也挺不错的。

《素书》里的智慧(序)

淡扯完了,回归正题。要理解《素书》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素”。这个字与老子《道德经》里讲的“见素抱朴”内经《素问 》里的“素”都是一个意思,指的是有形有质的万物,最原始、最本始的一种状态。这个牵扯到我国古代的创世学说,在《列 子 天瑞》里介绍的比较直观,大体的意思是,先有太易,指未见气的状态。后有太初,开始有气,但气尚未有形。再后太始, 气开始表现为有形之气。而后太素,有形之气继续变化为有质之物。有了气和质,尚未分化之时称之为混沌,而后演化,清阳 之气上升为天,陈浊之气,也就是质,下降为地。最后天地以阴阳二气交合而生天地万物。这就是我们古代官宣版本的创世学 说,是不是感觉比现代的奇点爆炸要靠谱的多?那什么老汉七天创世,吆喝什么要有光要有电我是唯一的传说,翻译成现代网 络语言基本就是,我也不知道为啥,但是,我说是啥就是啥。不信我的都被烧死了,不信你去问问。

《素书》里的智慧(序)

《素书》作者托名黄石公,他的道术相传来自文子,而文子传自老子,属于老子传人文子一脉。他合于道处于太素之态观测人 类体制之本而成书,名曰《素书》。讲的是一整套最完备的领导跟管理体系,如果把《道德经》看为华夏文化的总纲,那么《 素书》就应该是领导及管理天下的具体操作方法。它从人类社会构成的本源出发,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可以使用《 素书》里的道术来将其运营的尽善尽美。

《素书》里的智慧(序)

前文书讲《逍遥游》时曾提出一个可能,讲庄子继承了老子所藏周氏皇朝遗留的上古书籍典籍,而黄石公所继承的应该是上古 时期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从这本书的内容来看,其历史积累及文化深度比我们人类现代文明要深的多,也透彻的多。我们不 仅好奇,在上古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现在很多解释不通的事情,在古代都有着完美的解答。三皇五帝在我们的印象中 ,应该是穿着兽皮系着草绳的野蛮人形象,可随着我们对先秦历史典籍的研究,他们的形象让我们越来越看不清了。比如古老 相传的伏羲女娲交尾图,他们手里拿的是“规”跟“矩”,谁敢想象他们使用这么简陋的工具就计算出了一整套的天文历法, 来指导当时百姓耕种。这比传说中他们可以呼风唤雨,捏土造人更加让人震惊。我们学习中国先秦古典文化,不仅仅为了怀旧 ,为了传统,更加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比我们现代先进的多,也文明的多。仔细想想,我们现代人,出门开车,远了坐飞机, 没事看个手机,动不动研究个用于自杀的核武器,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这真的是先进吗?真的是在进步吗?怎么有种在作死 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感觉呢?

《素书》里的智慧(序)

人类只是天地的造物,不合天道,则天必刑之。人之为人,在于形神。天刑其形,其形必残,这会造成肉体上的疾病和痛苦。 天刑其神,其神必烦,这又会造成精神上的困顿和痛苦。一切疾病的总根源,都是因为身不正而病。身何以不正?离道悖德, 是以不正。病者,不正也。合道为正,失道为病。管理一个人体跟管理一个国家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而《素书》里面讲解的 道术就是最大程度上让人跟人所处的组织及社会更加有序的,和谐的同步发展。

《素书》里的智慧(序)

我所处单位每年一次董事会,老板们会把全世界的分公司都走一遍,这次来中国,大老板手里拿的就是一本《素书》,他花重 金请了一位精通汉语、英语、法语的华人教授,每周给他上4小时的《素书》课,他非常激动,大体的意思是这50多年都活到狗 身上了,要是能在他30岁的时候就看到这本书,他愿意拿后来这20多年的所得来换。他表示准备写本书,把这些年的从商经历 综合对《素书》的理解,写一本法国人看得懂的《素书》。我听到后不是为中国文化可以征服老外而自豪,而是产生了一种类似于悲哀的心情,看到他激动的老脸,我的拳头紧了又松,松了又紧,努力压下想要灭口的冲动。

《素书》里的智慧(序)

上海近期每天都有100多家外企入驻,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展开,中国会越来越强大,终将重返世界之巅,这点毫无意外。与此同时我们国内企业将面临着一 场从未有过的竞争,他们拥有先进的技术,他们有10%的利润就会非常满意,他们比国内企业更加的遵纪守法,很多时候他们的 牌子就是质量的保证,他们比很多国内企业更加的人性化。他们大部分已经完成了产业升级、转化。我们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制 造业强国,可工业软件却被欧美占到了90%左右的市场。他们拥有很大的优势,可并没有放弃学习,随着他们对中国了解的加深 ,他们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藏着的秘密,他们会像水蛭一样疯狂的吸收着这些养分。知识没有国界,谁学到就是谁的,我 们没法像保护知识产权那样收费。他们跟我们最大的差距就是文化上的,毕竟他们仅有区区几百年的历史,若是让他们补平短板,后果将不可想象,他们学不到真正华夏文化的精髓,但他们会变得更加的难以对付,更加的狡猾奸诈。国家目前正在不遗余力的发展新动能,投资之大、速度之快让人咋舌,甚至体现出了一种急切的望子成龙的心态,这是因为再过不久会有一场巨大的考验在等待着中国企业。谁都不会阻止优胜劣汰,长大的雏鹰终将自己面对长空。

《素书》里的智慧(序)

因为工作原因,我每年都要应对十几次的内审及外审,主要包括欧洲、美国、还有一些军工方面的审核,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华为对于供应商的过程审核,他们会深入现场审到你的骨子里,他们认真,专注,不会像其他审核只是走个过场,或是简单查看数据追溯。他们会定期的对供应商的质量部门专员进行免费培训,他们会定期的将其他供货商发生过的质量问题以邮件的形势跟所有供货商共享,他们会提供很多问题解决的思路及方法。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产品的质量,更是想带动着供应商一起成长。华为的成长是一本血泪史,他们率先做到了去美国化,这在中国企业里是个壮举。我由衷的期盼,我们在别的行业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第无数个像华为这样的公司。

《素书》里的智慧(序)

有人说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10年,我们需要想办法打破这个现状,而这个办法就在《素书》里,就在我国的传统文化 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靠中国自己的文化复兴而实现。目前有很多东西在荼毒着人们的思想,让人不思进取,沉迷于一个又一个的幻想之中,我们在打开怀抱迎接世界的同时更应该在内部建立起坚实的文化长城,尼克松访华时大街上随处可见“打到美帝国主义及一切走狗”的标语,合作是前提但斗争却是主旋律。“没有一个外资企业是来中国学雷锋的”。这是我们CEO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人虽不咋滴,但这句话很透彻。

《素书》里的智慧(序)

毛主席曾说过,宣传这个阵地,我们不拿,敌人一定会占据。我们现在只能想办法先盖一堵墙来防守,慢慢的积蓄力量。在经济上战胜他们之后,再用文化来征服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