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再抓不住,這幾家國產車企怕是真要倒了!

本次疫情對國內汽車行業影響巨大。數據不會說謊,據乘聯會消息2月銷量市場乘用車綜合銷量僅為25.7萬輛,環比下滑85.2%,同比下滑78.6%。3月份具體數據還沒出來,不過3月前15天車市下跌50%,第三週乘用車銷量下降40%,可喜的是3月前兩週的零售表現,相比2月有了明顯的回升,相信隨著疫情逐漸緩和消費者購買力將逐漸釋放。

機會再抓不住,這幾家國產車企怕是真要倒了!

為進一步提振汽車市場,部分地區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政策,據悉截至目前為止,佛山、廣州、湘潭、長沙等地出臺了地方性補貼政策,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個好消息。市場“百廢待興”、再加上政策文件支持,這對所有車企來講都是一個機會,俗話說“禍兮,福之所倚”,如果國產二三線品牌還不能抓住機會,怕是想要撐過今年很難。

機會再抓不住,這幾家國產車企怕是真要倒了!

力帆汽車

說到力帆,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摩托車而不是汽車,因為力帆汽車缺乏核心競爭力,所以留給大家的印象較差。熟悉力帆汽車歷史的都知道,早期靠著抄襲合資車型發家,2015年共收穫10萬輛成績,這在當時來說挺出彩兒的。也許力帆覺得照搬式造車既省時又省力,還能掙得底層車友認可,殊不知隨著消費升級第一個掉隊的就是它。

機會再抓不住,這幾家國產車企怕是真要倒了!

力帆汽車還有機會嗎?個人覺得機會不大,因為造車不同於造摩托,需要攻克的技術壁壘要多得多。首先擺在面前的就是發動機排量問題,眾所周知現在國內大部分地區實施國六標準,而力帆向來倚重的三菱發動機並不符合條件,雖然也有渦輪增壓和直噴技術加持,但2.0T發動機賬面數據要比一線品牌差很多。其次造車資質問題,去年力帆以6.5億的價格,將重慶力帆汽車整體賣給了車和家,也許力帆醒悟了造車太難了。

機會再抓不住,這幾家國產車企怕是真要倒了!

華泰汽車

從去年年初開始,華泰汽車就處在全線崩盤的邊緣,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彈盡糧絕”。不同於力帆汽車的照搬式造車,華泰則是用造車做“幌子”去玩資本運作,華泰先後進軍煤炭、房地產、金融等,造車不上心那銷量就不能期望太大,2018年據稱整年賣了超11.99萬輛,但由於長期虛報銷量數據,被中汽協拒絕採納,所以近12萬輛的數據有多大水分可想而知。

機會再抓不住,這幾家國產車企怕是真要倒了!

早期華泰汽車發展的不錯,03年和現代合作推出特卡拉,同年共銷售了近1.5萬輛,05年推出聖達菲,僅這一款車型就賣了13.5萬輛。本應該在造車上發光發熱的華泰,卻不務正業、急功近利,淪落到現在的局面也不意外。華泰汽車還有機會嗎?個人覺得同樣不大,因為現在的華泰就是空殼子,心有餘而力不足。

機會再抓不住,這幾家國產車企怕是真要倒了!

眾泰汽車

與力帆汽車差不多,眾泰汽車早期也是靠抄襲發家,一度被大家調侃為豪車終結者。同樣遭遇消費升級,之前大賣的車型突然賣不動了,賣不動了資金流就斷了,去年被爆出拖欠十幾家供應商貨款,而且整車質量較低又陷入車友們的口誅筆伐,所以眾泰汽車現在搖搖欲墜。

機會再抓不住,這幾家國產車企怕是真要倒了!

焦頭爛額的眾泰,我反而覺得它是最有可能翻身的,因為眾泰汽車做出了改變。被大家吐槽的外形抄襲,眾泰邀請外國大設計師加盟進行原創研發,針對整車質量偏低問題眾泰掏出ZFA模塊化打造平臺,而且針對新能源又提出加速技術研發,相信給眾泰一些時間應該會有正向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