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朝花夕拾》,品魯迅的童年見聞

魯迅,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是近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大家在上學期間,都曾上過一課叫《阿長與山海經》以及《孔乙己》等。頹唐潦倒的孔乙己。可悲可恨的阿Q,命運多舛的祥林嫂,這些人物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鮮活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他對社會、對當局、對人性的通透看法。


看《朝花夕拾》,品魯迅的童年見聞

魯迅

01

在看魯迅寫的文章,字裡行間都透著一股諷刺的意味,初讀乍看不會很明白,需要再讀幾遍,才會懂得其蘊含的深意,如若你再聯繫當時的社會背景,就更能體會其箇中暗含的意思。

如《祝福》中的一個人——祥林嫂,祥林嫂的形象是神情木訥、絮絮叨叨訴說著自己的悲慘命運和兒子的慘死。為什麼魯迅要在短篇小說《祝福》中重點描寫祥林嫂的一生呢,她,一個長相周正,做事麻利的女人,卻因為家裡窮,嫁給了一個十六七歲的男人,後來男人死了,她準備自己尋某生計,卻被婆家人綁了回來,賣給了另外一戶山裡的人家。反抗無力之後,她只好順從,在這戶人家,她生了一個兒子,原本一家人過得好好的。沒想到,她的男人因為生病而死了,她的兒子又被餓狼吃了。

她原先在魯四老爺家中做活,又被認為她是一個不祥之人,剋死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魯四老爺決定趕她走。

她的精神一次次受到打擊,開始變得不正常,經常逢人就敘說自己的不幸,絮絮叨叨。後來,家破人亡的她淪為乞丐,而在一個冬天,寒天凍地,飢寒交迫的她走向了人生終點。

每次看《祝福》中的祥林嫂,心中就升起來一股悲涼之感,為祥林嫂的悲慘一生,為當時社會的一些野蠻無理的風氣。祥林嫂的一生都在為別人而活,為她的兩任丈夫,為她的兒子阿毛,等到這些人都不在了,她也就沒有活下去了。有些人說她的死是必然的,因為沒有地方能容忍一個死了兩個丈夫,一個兒子的女人活下去的,她是可悲的,她沒有自我。

而魯迅為何會刻畫這樣一個社會底層人物呢,通過祥林嫂的悲慘人生,魯迅想要反映的是封建思想的危害性,以及當時社會人們的冷酷與無情。


看《朝花夕拾》,品魯迅的童年見聞

祥林嫂

02

近來又看了魯迅的另一本書《朝花夕拾》,這本書中收集了魯迅的童年以及青年時期的見聞與所經歷之事。書中的文章以短篇、夾敘夾議的形式表現,共有10篇文章。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其中一二篇。

有一篇文章是《阿長與山海經》,寫的是魯迅的保姆阿長的一些事情。阿長的本名不是這個,她是替代魯迅家中前面一個保姆而來的,因為家裡人叫習慣了前面那個保姆的名字阿長,等到這個不是阿長的保姆來了之後,他們也就這麼叫著了。於是,這個保姆就成了阿長。

阿長是一個地地道道、淳樸、老實的農村人,她有很多道理很多禮節,比如人死了,不該說死了,必須說“老掉了”;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撿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的竹竿底下是萬不能鑽過去的;春節第一天,要道恭喜恭喜,再吃一口橘子。

這些都是阿長這樣的底層人物深信不疑的道理,這些觀念是根深蒂固的,這些繁文縟節是難以消除的。這從側面反映了這些人的愚昧與無知,而他們卻在其中不自知。

想想我們現在春節的時候,是不是也有一些繁文縟節呢。比如,過年第一天要煮很多飯,後面七天都不能煮飯了,直到初八才可以下米煮飯。初二到初六都要吃剩飯,家裡的老人,都說必須要這樣的,祖宗傳下來的。他們不知道這樣做的緣由,只是因為上一輩的人們這樣做,他們便這樣做。


看《朝花夕拾》,品魯迅的童年見聞

03

回到這篇文章中,魯迅特別寫了山海經的事情,魯迅那時還小,在一個遠方叔祖那裡聽聞了繪圖的《山海經》,說裡面有人面的獸、九頭的蛇、生著翅膀的人,於是他很想要看看這本書。但是這個遠方叔祖比較疏懶,魯迅又不好意思讓他去尋找。而平時魯迅很少去離家很遠的書館買書,過年的時候去一次,那邊的兩家書館又都關門了。所以,這樣想來,《山海經》是沒戲了。但是越是得不到,他越是念念不忘。

後來,阿長都知道了魯迅想要看《山海經》,便來詢問魯迅《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魯迅就都跟她說了,沒有想到的是,阿長居然在請假回去的那幾天,弄到了一套《山海經》。

回來後,魯迅看到了這套質地拙劣的書籍,喜出望外,他小心翼翼地翻看,裡面真的是叔祖說的畫面。而這件事情,讓魯迅難以忘懷,對阿長又生了很多敬意。別人不肯做,或者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做成功。這是魯迅給她的評價,一個人只要願意做,想做,那麼任何事情都會做成功的。

一個善良、老實又愚昧無知的婦人,給了魯迅在童年時光增添了一些難以忘懷的經歷,她帶給自己的歡樂與繁瑣,魯迅希望她能安息在仁厚黑暗的地母中,表達了對她的懷念之情。


看《朝花夕拾》,品魯迅的童年見聞

04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二十四孝圖》中,說的是一些為了孝順父母而做的事情。其中有兩件事情,讓魯迅的童年產生了孝順的心理陰影。一件事是“郭巨埋兒”,一件事是“老萊娛親”。

“郭巨埋兒”中,郭巨因為自己家中遇到經濟危機,而郭巨上有老,下有小。他不得不減少老母親的飯食來養育自己三歲的兒子,後來他想到自己這樣的做法有違孝道,於是帶著妻兒來到一處空地,開始挖坑,據說他若能挖到金子的話,就帶著他們回去,若挖不到金子,就把三歲的兒子埋於此。這樣想來,郭巨的孝心實在令人惶恐,虎毒尚且不食子,他卻為了孝順母親,要親手埋了兒子,怎會如此狠心呢?


看《朝花夕拾》,品魯迅的童年見聞

郭巨埋兒

“老萊娛親”中的老萊是指70多歲的老翁,他為了博得自己的父母開懷一笑,自己穿得花花綠綠,像個孩子一樣,自己故意跌倒、啼哭。而其實真正的孩童,很少真的去故意跌倒或者啼哭。老萊這樣的行為,是為了孝順父母,可是在我看來,這樣的孝心實在可笑。

如若真的想要孝順父母,其實可以多去陪伴父母,也可以帶父母出去遊玩,或者自己在事業有一番成就,瞭解父母的需求之後,再去做一些孝順父母的事情。


看《朝花夕拾》,品魯迅的童年見聞

老萊娛親

什麼樣的年紀做什麼樣的事情,現在若讓你去做一些幾歲孩子做的事情,你願意嗎?父母希望你去做嗎?

魯迅的文章,承載了很多他的一些所思所想,現在在我們看來,很多事情我們並不明白,如果不去聯繫到社會背景中去的話。而那些描寫他童年時期的文章中,有很多都是看似毒害兒童心理的事情,如果我們去深思的話,我們也要反思一下我們現如今是不是也這樣去嚇唬孩子,為了讓孩子聽話,而去編撰一些子虛烏有的故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