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18歲,他畫下了心中的千里江山

那年18歲,他畫下了心中的千里江山

那年18歲,他畫下了心中的千里江山

那年18歲,他畫下了心中的千里江山

那年18歲,他畫下了心中的千里江山

那年18歲,他畫下了心中的千里江山

那年18歲,他畫下了心中的千里江山

那年18歲,他畫下了心中的千里江山

那年18歲,他畫下了心中的千里江山

「文字介紹」

作者背景:這副畫的作者是『王希孟』,也是中國繪畫史上僅有的以一張畫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這位天才少年被當時的皇帝宋徽宗親授其法,用時半年,終繪成名垂千古之鴻篇傑作《千里江山圖》卷,時年僅十八歲。遺憾的是,此畫完成後再無關於他的任何記述,清人推測他完成此畫後不久即去世,所以《千里江山圖》也是他唯一傳世的作品。

時代背景:畫卷中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由於古代沒有航拍工具,所以它更像是宋朝的“航拍中國”。其實宋徽宗時期,宋朝在政治方面已是風雨飄搖,而王希孟筆下的江山如此綿延巍峨,那些山巒蕩氣迴腸,已經不單單是這個18歲少年的理想世界。如此恢弘的盛世江山圖,恐怕是宋徽宗做夢都想擁有和創造的恢弘盛世。

繪畫技法(可圈可點的太多,我只說一些我知道的):

01. 畫卷採用大型長卷式構圖,將近12米,比“清明上河圖”還要長一倍多。而作者採用了“散點透視法”,將各段綿延的山體作為主要表現對象,這樣“遊走觀看山水”的表達方式,也就達到了“景隨步移”的效果。

02. 畫卷繼承了唐以來大青綠山水畫的用色特點,採用皴法與青綠設色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山頭以石青、石綠為主色調,以赭石染出坡腳,以汁綠、苦綠染天及水色。

03. 畫卷色彩鮮豔絢麗,歷經千年依舊光彩如新。其秘訣在於其顏料都是『天然礦物質』。但由於所需礦物質純度極高,只有在深山老林中不斷挖掘方可尋得,而且後期需要長時間碾磨成粉末狀,才可以達到《千里江山圖》這般璀璨奪目的效果。《國家寶藏》節目組有記錄過將一塊礦石從原始形態變為顏料的持續研磨時間,就需長達160個小時。

那年18歲,他畫下了心中的千里江山

《千里江山圖》全景,縱51.5釐米,橫1191.5釐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