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信用卡代還平臺涉嫌拉人頭式傳銷,趕快卸載吧!

“只需5%的信用卡額度就可償還全額賬單”?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卻已發展成一門生意。隨著持卡量和信用卡負債的增加以及人們對徵信的重視,信用卡代償市場規模也在擴大。而不少打著“還款提額神器、終身免費使用信用卡”廣告的信用卡智能還款軟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在此背景下,多起以信用卡“代還”“套現”為幌子的騙局引發市場關注,監管機構、髮卡行也多次提示風險,但信用卡代償市場仍是魚龍混雜。值得注意的是,南都記者對當前信用卡代償市場摸底調查發現,所謂的“代償”,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的把戲,其本質依然為信用卡套現,而看似實用的信用卡代償類APP還暗藏巨大風險。

用5%的額度還清全額賬單

“讓你用5%的信用卡額度還清你的全額賬單,相當於每張信用卡額度的95%你可以自由支配。如果你有10萬的信用額度,你可以自由支配9.5萬元的資金,每個月只需付很少的手續費就可以。”這是一款主打信用卡智能還款軟件給出的功能介紹。

事實上,這類以信用卡智能還款名義、主要做“套現貸”業務的APP並不少見。據南都記者瞭解,今年以來,陸續有“優可生活”“蝸牛智能管家”“碼上還”“蜂收”等信用卡代償平臺,因涉嫌信用卡套現被曝光。

上述代償平臺大多是利用信用卡本期賬單與下期賬單之間的時間差,由用戶通過代償平臺循環刷取,用下期賬單的欠款來償還本期賬單的欠款,也就是業界俗稱的“套現貸”模式。

南都記者從一名從事信用卡代償業務的代理人處瞭解到,這種模式主要是利用賬單日和還款日之間近20天的時間差,來達到所謂的完美處理,“用戶只需在還款日前存進賬戶總金額大於還款金額,銀行會認為持卡人本期賬單已還清,並且賬戶總金額可以一次或多次存進”。

其中,最吸引持卡人的莫過於“僅用5%的資金就可以幫您全額還清信用卡賬單”。這又是如何操作呢?上述代理人表示,平臺一般會要求客戶每月預留卡內5%-10%的可用額度用來處理賬單欠款,當平臺在受理持卡人要求後,會通過POS機進行信用卡消費,把卡內預留的5%-10%額度資金套出,再把套出資金返還給用戶,用來償還當期信用卡賬單。

當前除了“套現貸”外,還有一種“賬單代償”模式。在這種模式的市場競爭中,參與者不乏大型互聯網金融公司、消費金融機構等。對於髮卡行而言,“套現貸”模式具有更大風險。

拉人頭模式或涉嫌傳銷

中新經緯在調查中發現,不少信用卡代還款軟件在產品設計上都做出了層級代理、分潤模式,並採用拉人頭、發展下線的方式拓展客源。

以騰邦國際旗下“騰旅通”為例,中新經緯在一個微信群中看到,其代理人員以“降低費率”為名,推薦群內成員升級VIP。該人員表示,分享3人實名註冊可以自動升級VIP或者可以付費88元成為VIP,還可以贈送成為A1服務商。在一張服務商收益測算表中寫到,服務商團隊等級從A1-A8共8級,服務商等級不同,還款、收款的費率以及分潤也不同。上述代理表示,在成為服務商後,可以從發展的團隊成員業績中獲得佣金。

而在某投訴平臺上,有持卡人投訴代還款軟件“卡主管”代理商誘導用戶交298元會員費,在制定還款計劃後一直被拒絕,無奈之下找客服退還會員費,平臺將其賬號限制登錄。

又一信用卡代還平臺涉嫌拉人頭式傳銷,趕快卸載吧!

在一個卡主管的代理人群中,中新經緯看到,一名代理人每天都會在群裡曬出當日的收入,向群內成員表明信用卡代還款是一個賺錢的好項目。

在一份卡主管招商政策中寫到,卡主管的普通會員還款本金費率為0.75%,而支付298元升級為VIP後,可以享受0.55%費率,並且可以有分潤20元/萬-40元/萬。在成為VIP後還可以進一步推廣,直接和間接推廣8名VIP可以升級為銅牌合夥人,推廣98名VIP可以升級為銀牌合夥人,推廣298名VIP可以升級為金牌合夥人。

又一信用卡代還平臺涉嫌拉人頭式傳銷,趕快卸載吧!

上述招商政策介紹,卡主管擁有三大收益,分別為招商收益、還款收益和管理收益。而隨著合夥人級別越高,所獲得的還款分潤、招商分潤和管道級差分潤也越高。以管道級差為例,如果分享10名VIP,每一個可以獲得會員費298元的50%級差,也就是1490元;10名VIP再推薦10名VIP,每一名可以獲得直接間接推廣29元級差(會員費的10%),也就是2900元。

對此,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佔領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從卡主管的層級設置和計酬方式來看,或涉嫌構成傳銷了,而騰旅通需要看是否可以從直接或間接發展的下線業績中取得“返傭”。

“不同於傳統傳銷,新型傳銷不再試圖控制人身自由,而是努力控制人的精神與觀念。新型傳銷之所以能實現這一點,就在於通過各種概念、模式的包裝,讓參與者真正認可,進而全力投入其中。”趙佔領介紹。

趙佔領表示,新型傳銷本質仍是傳銷,具備傳銷的兩個基本構成要件。其一是組織要件,即發展人員,組成網絡。這也是俗稱的“發展下線”,下線還可以再發展下線,以此組成上下線的人際網絡,形成傳銷的“人員鏈”。其二是計酬要件,以參加者本人直接和間接發展的下線人數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以參加者本人直接和間接發展的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形成傳銷的“金錢鏈”。

趙佔領進一步強調,判斷披著“互聯網+”外衣的“新模式”是否屬於傳銷,可看其是否具備以下主要特徵:是否需要交納或變相交納入門費;是否分層級,直接或間接發展下線;是否根據下線獲利,上線從直接或間接發展的下線的人員數量或銷售業績中計提報酬或“返傭”。

對於其發展模式涉嫌傳銷的問題,中新經緯致電卡主管母公司上海麻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客服,對方表示,要聯繫相關工作人員再給出答覆。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覆。騰旅通母公司騰邦國際的工作人員則表示,不知道誰負責回答相關問題。

疑點:無牌照,不合規?

作為信用卡市場爆發的“副產品”,信用卡代償的興起既在情理之中,卻又難逃非議——是商機還是騙局?代償模式合不合規?是不是共債風險的推手?

合規與否是信用卡代償最繞不過去的問題。具體來看,套現模式被業內普遍認為是絕對不合規的。早在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就出臺《關於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第七條闡明使用銷售點終端機具(POS機)等方法,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現金退貨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現金,情節嚴重的,應當依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不僅如此,2008年發佈的《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信用卡套現活躍風險提示的通知》,也對已經確認存在套現行為的信用卡持卡人,有權採取降低授信額度、止付、將相關信息錄入徵信系統和銀行間已建立的共享欺詐信息庫等措施。

而平臺代償模式中,不乏一些上市參與主體,如維信卡卡貸、51信用卡管家、小贏卡貸、省唄、還唄等,其商業模式更為成熟,因此該模式也被認為更系統規範。但由於監管對此尚未有明確界定,也無相應牌照,因此合規性仍存有一定疑問。

“信用卡代償主要有兩個風險,其中之一就是屬性風險”,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向南都記者表示,站在髮卡行角度,消費賬單屬於應償貸款,信用卡代償則是一種非典型的以貸還貸,而以貸養貸在政策層面是嚴格禁止的。

另外,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2018年5月曾發佈公告稱,信用卡代償和互聯網金融相結合的業務模式,涉及信用卡違規套現、平臺收取高額費用、用戶信用卡信息安全等問題,潛在風險值得關注。(來源:中新經緯、南方都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