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父母大有可為

“無為”父母大有可為

以不爭爭,以無為為,正是水的顯著特性,也是老子賦予我們的人生大智慧。

儘管“不爭”是老子的名言,許多人讀了還是會搖頭:“這是個競爭的時代呀,不爭怎麼行?”如果談到教子“不爭”,不少人也會疑惑:“都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不會競爭的孩子將來怎麼生存?”

“無為”父母大有可為

此處的不爭並不是完全不爭,而是說培養孩子獨有的才能。

大多數家長在有孩子前都覺得應該讓孩子自由生長,緩慢培養興趣。可是看到隔壁王大媽送孩子去學古詩,5歲就會背上百首唐詩宋詞。樓上張大媽送孫女學琴,幼兒園大班就可以彈奏貝多芬名曲。這下再也坐不住了,這樣豈不是比別人落後一大截。然後你也開始給孩子找補習班,讓孩子學琴。終日奔波於各大興趣班。

“無為”父母大有可為

 這些都是父母以為了孩子美好的未來而選擇的“為”,不管孩子的意願、興趣,也不管孩子是否有天賦。

西方思想家盧梭同樣認為教育遵循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要對孩子橫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

“無為”父母大有可為

在兒童的理解力尚未發達之前,要讓兒童遠離社會,迴歸自然,到自然環境中去看、去聽,不接受世俗的影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盡情地哭笑打鬧.迴歸自然,讓孩子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培養孩子獨特的個性。這樣培養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

“無為”父母大有可為

父母如何做到以無為而為,我的教育建議是:

與孩子籤個“君子協定”。有關於孩子的事情,父母應該問清孩子的想法,理由,讓孩子自己決定,不要加以干涉。譬如孩子要參加學校的足球隊,父母可能會擔心孩子會由於訓練活動影響學習,但又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可以和孩子來個“君子協定”, 雙方共同擬定注意條款,並要督促孩子認真遵守。

不要給孩子要一個結果,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既然學什麼東西就應該得到某種結果。比如孩子學習鋼琴,必須讓孩子的考過鋼琴十級證書。這樣容易給孩子一種壓力,長此以往,壓力大過興趣就是一種負擔,會對學習過程產生厭惡。

“無為”父母大有可為

  每週抽出一小時交換角色。在孩子心中總會對父母有一種期望,希望父母是什麼樣的,父母是什麼樣的才令他幸福;同樣的,在父母心中也對孩子有一種要求,希望孩子做到什麼才滿意,但往往雙方會忽略對方的感受,可以每週抽出一小時交換角色,讓父母和孩子彼此相互加深理解。

“無為”父母大有可為

我們新元鴻蒙的宗旨就是發掘孩子的獨特才能,讓每個孩子都成為獨特的自己。

孫雲曉《好父母 好方法》

盧梭《愛彌兒》

斯蒂文.謝爾弗《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

佐佐木正美《關注孩子的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