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還分涼燥、溫燥!請查收秋季養生飲食注意事項

首先祝祖國媽媽生日快樂,也祝大家國慶快樂!

如今能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出晝夜溫差逐漸增大,所以大家出遊或早晚出門注意保暖哦!

秋季前後的養生重點也變得不盡相同,比如說秋燥。

秋燥還分涼燥、溫燥!請查收秋季養生飲食注意事項

涼燥和溫燥都是由於秋燥引起的

清代著名的傷寒學家俞根初先生就有這樣的判斷,如果是初秋,多日無雨,烈日似火,這樣引起的燥氣就是溫燥。而到了深秋,由於寒風驟起,涼氣入侵,而這樣產生的燥氣便是涼燥。

溫燥的主要症狀是咳嗽少痰、咽乾鼻燥、口渴頭痛、無汗、發熱。

涼燥的主要症狀是咳嗽痰稀、咽乾唇燥、鼻塞不通、無汗、惡寒、頭痛、輕微發熱。

如今是陽氣弱而陰氣變長,也是人們疾病多發的時候,尤其是老人和兒童要特別注意才行:

秋燥還分涼燥、溫燥!請查收秋季養生飲食注意事項

1、少吃辣,多吃酸

“少辛增酸”是中醫養生保健醫學對於秋冬交替時飲食的一個重要原則。這段時間的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要多吃清潤甘酸的食物,不宜多吃麻辣類的火鍋食物。

秋冬交替時節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這個時候適當吃些酸性食物(比如醋)能起到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病發生的作用。

酸性食物除了醋外,還包括富含維生素C的蘋果、檸檬等偏酸性食物。

特別是在流感高發的季節,吃較多蘋果的人遠比不吃或少吃蘋果的人發病幾率要低。檸檬的有機酸含量比橘子、橙子等水果高出十幾倍。

有機酸是維生素C的“安全衛士”,秋冬季時多吃檸檬或喝檸檬水能有效預防皮膚乾燥和火。

秋燥還分涼燥、溫燥!請查收秋季養生飲食注意事項

2、多吃蔬果,預防上火

秋季是一年中比較乾燥的季節,從中醫角度上講,這個季節燥邪旺盛很容易侵犯人體。

“一旦燥邪入侵,會導致人體津液耗損,出現咽喉幹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狀,即中醫所說的上火。”

建議人們應儘量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同時,應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喜歡喝茶的人,可以多喝綠茶,有清火的功效。

需特別提醒的是,預防上火或者已經上火,都應該多喝水。以白開水為佳,也可以衝調蜂蜜水、淡鹽水等飲用,成年人每天以8杯水為基本飲水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