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社保新规 滴滴司机、主播也要买社保了

为促进成都市新经济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2019年7月12日,成都市政府出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试行实施意见》(成办函〔2019〕80号),从2019年8月12日施行。此次《实施意见》将惠及约120万新经济从业人员。

成都社保新规 滴滴司机、主播也要买社保了

规范性

5种用工形态 规范用工行为和从业行为

《实施意见》着眼于加强新经济领域劳动用工管理,梳理出全日制、非全日制、劳务派遣、劳务外包、民事协议5种用工形态,并分别明确了与之相对应的参保办法,理顺了从业人员劳动关系,规范了用工行为和从业行为。有利于吸引更多劳动者学习新知识、提升新技能、从事新职业,有利于聚集更多网络工程、异地研发、新媒体等高端人才服务新经济发展。

如何规范新经济从业人员劳动关系?

《实施意见》明确,新经济组织使用全日制从业人员的,应与从业人员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事实劳动关系成立的,应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新经济组织使用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的,应与从业人员订立书面用工协议。

新经济组织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应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约定派遣岗位和人数、派遣期限、社会保险、劳动报酬及支付方式等事项。

劳务派遣单位应与被派遣人员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新经济组织通过签订外包协议,将所属业务外包的,承揽该业务的单位(组织)应与从业人员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上述四种情形外的用工,新经济组织依据《合同法》与从业人员签订民事协议,约定双方的责、权、利。

服务性

紧扣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时代特征

《实施意见》紧扣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不断涌现的时代特征,明确了企业降负担、员工有保障的具体政策,是服务和支持新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

建立新经济从业人员参保促进机制,新经济组织使用全日制从业人员的,单位和个人按企业参保办法参加社会保险;

使用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的,从业人员本人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同时,新经济组织应为其参加工伤保险;

使用劳务派遣从业人员的,劳务派遣单位和从业人员按企业参保办法参加社会保险;将所属业务外包给其他单位的,承揽单位和从业人员按企业参保办法参加社会保险;

依据《合同法》与从业人员签订民事协议的,从业人员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此外,为落实社会保险降费减负政策,稳定新经济组织社会保险缴费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新经济组织,实施社保费缓缴和稳岗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

灵活性

组合参保方式 降低企业参保成本

如何化解新经济企业劳动用工潜在风险?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现行社保政策框架下,新经济企业可根据不同用工形态及从业人员特点,灵活选择、优化组合参保方式,有利于降低企业参保成本,有利于增强从业人员获得感安全感,有利于激发新经济企业发展活力。

在完善新经济从业人员参保工作推进机制上,指导新经济组织根据其用工形态及从业人员特点,合理选择、优化组合参保方式,建立适应其生产经营需求,体现灵活性、针对性、有效性特点的参保方式。着力清权、减权、晒权、制权,优化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实现参保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全市社保业务线上可办率达到95%以上、线下办理时限压缩30%以上。同时,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责任制、限时办结责任制、应急响应责任制等制度,加强窗口作风建设,推行错时、延时、预约、上门等服务。

当前许许多多由新经济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新职业正日益壮大从业人群。例如网络工程师、网店店主、滴滴司机、网络主播、动漫创作者、外卖小哥等等,这些从业者大都在此次《实施意见》所惠及的范畴。

《实施意见》还明确:到2020年,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协同、从业人员参与的工作格局,与新经济组织建立规范劳动关系的从业人员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参保全覆盖;到2022年,与新经济组织存在其他劳动关系、劳务关系或合作关系的从业人员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参保全覆盖。

【亮点】

同一新经济组织 可选择多种用工模式

同一新经济组织可根据自身经营性质和用工特点选择多种不同的用工模式。这是从当前我市新经济组织用工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现行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从更加包容、灵活的角度规范新经济形态下的劳动关系,使新经济组织能更好地结合自身用工性质和特点,选择不同的用工模式,既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又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例如某新经济企业中,A岗位需要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可选择全日制用工模式;B岗位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完成,可选择非全日制用工模式;C岗位属于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工作岗位,可选择劳务派遣用工模式。这样一来,既增加了企业用工的灵活性,也有助于减轻企业用工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