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完UCloud、青雲QingCloud 兩家招股書後,我們發現“雲計算”是場持久戰

翻完UCloud、青雲QingCloud 兩家招股書後,我們發現“雲計算”是場持久戰

圖片來源@unsplash

在科創板政策刺激下,中國雲計算行業即將迎來上市潮。

繼今年1月份,UCloud在上交所鳴鑼上市後,國內另一家雲計算公司青雲QingCloud(北京青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於日前遞交了招股書(申報稿)。巧合的是,這與雲計算第一股UCloud去年遞交招股書(申報稿)的時間僅僅相差一個星期,不出意外的話,青雲將成為我國第二家上市的雲計算公司。

鈦媒體前文:UCloud將登陸科創板,雲計算是值得投資的生意嗎?曾對UCloud的招股書做過拆解。橫向來看,這兩家公司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從投資機構來說,UCloud已經引入了中移動這支”國家隊”,而青雲目前尚未有國有資本入場;再比如,UCloud目前已經實現小幅盈利,而青雲還處於虧損狀態;又如,在業務上,UCloud專注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等傳統的雲計算賽道,而青雲則開始大刀闊斧走向超融合,推出SD-WAN,甚至是數字化辦公平臺workly.ai。

但這兩家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們都是成立於2012年的雲計算創業企業,又幾乎同期乘上了科創板的東風。然而最大的相同點在於,他們都身處“雲計算”這個看起來是個亮麗風口、但其實又極其考驗耐力的賽道。耐力這個詞,不僅是針對創業者本身,也適用於資本方。

企業服務行業投資回報慢,其實是一種共識,但卻沒有預料到竟會如此慢,慢到兩家公司同時狂奔了8年,卻依然沒有很好的收益,並且還需要持續投入。

比如,UCloud招股書中說,他們通過科創板融資的19.44億元將用於4個項目的建設,其中“內蒙古烏蘭察布數據中心建設”項目將用去超過10億元的資金,而該項目的建設週期是7年,其餘3個項目的建設週期也都不低於5年(詳情可參考鈦媒體前文:“培養“一個雲計算上市公司需要多少錢?。

青雲的情況又怎樣呢?本文通過對青雲的招股書的拆解,儘可能讓大家瞭解一家雲計算創業公司的處境。此處,有三個信息供參考:

  • 青雲以混合雲、私有云部署為主的雲產品板塊,營收與毛利率均超過公有云;
  • 青雲以公有云為主的雲服務板塊已經連續三年保持了80%以上增速,雖然該板塊毛利率已經為負數。
  • 在研發和固定資產投入之外,青雲計劃將7.3億元的資金用於已有云計算產品的升級,這部分資金佔到了總募集金額的61.77%。

雲產品業務貢獻了超過65%的收入,超融合猛增98%

青雲的主要業務分為兩大板塊:雲產品與雲服務。

雲產品業務指的是將核心技術解耦實現產品化,形成可供出售的軟件、與硬件深度融合的軟硬一體機(可參考鈦媒體文章:用解耦的方式做雲平臺,青雲QingCloud推出邊緣計算新品與IoT解決方案),主要包括四大類:雲平臺與超融合系統,軟件定義存儲產品,容器平臺,統一多雲管理平臺、多雲應用管理平臺,多為私有云、混合雲部署模式

雲服務業務則主要指的是可訂閱的公有云、混合雲部署模式,主要有三類:基礎資源與架構服務,如計算、存儲資源等等;應用平臺服務,如數據庫、中間件、物聯網等等;安全與運維服務,如資源編排、監控警告等等。

青雲的雲服務業務比雲產品起步要早,自2012年公司成立起就已經開始對外服務,雲產品業務則是2015-2016年才開始做。雖然雲產品板塊推出時間較晚,但是在對收入的貢獻上,雲產品已經跑到了雲服務的前面。

翻完UCloud、青云QingCloud 两家招股书后,我们发现“云计算”是场持久战

青雲兩大板塊收入情況

數據顯示,青雲雲產品板塊對總營收的貢獻在逐年增加,2017年~2019年,雲產品營收佔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52.34%、56.61%、65.39%。在毛利率上,雲產品的毛利率也超過了雲服務,2017~2019年,雲產品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40.28%、33.59%及33.02%;雲服務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30%、-18.92%、-26.53%,雲服務毛利率正在下降。

翻完UCloud、青云QingCloud 两家招股书后,我们发现“云计算”是场持久战

青雲雲產品板塊按類型收入

翻完UCloud、青云QingCloud 两家招股书后,我们发现“云计算”是场持久战

青雲雲服務板塊按類型收入

如果將雲產品、雲服務業務中的細分業務拆開來看,青雲有兩個細分業務2019年營收超過一個億,分別是超融合系統與基礎資源與架構服務

超融合系統其實是是一種將計算、存儲、網絡等虛擬資源融合到一臺服務器中的基準架構單元,比較適用於需要完整雲計算功能的私有云部署場景。

2019年,青雲超融合系統營收約1.56億元,增速98.83%,報告期內增速增長較快;基礎資源與架構服務的2019年營收約1.09億元,增速83.31%。雖然基礎資源與架構服務在毛利率和增速比率上都低於超融合,但是青雲基礎資源與架構服務的增速已經連續三年保持在了80%以上

翻完UCloud、青云QingCloud 两家招股书后,我们发现“云计算”是场持久战

青雲雲產品板塊細分市場客戶分佈

翻完UCloud、青云QingCloud 两家招股书后,我们发现“云计算”是场持久战

青雲雲服務板塊細分市場客戶分佈

從客戶群體來看,青雲雲產品業務與雲服務業務的客戶分化比較明顯。以私有云、混合雲部署為主的雲產品板塊收入排在前三位的領域是銀保證券類,企業服務,政府、事業單位等。而以公有云部署為主的雲服務板塊,收入排在前三位的領域是企業服務、傳媒娛樂、電商零售,其中物聯網與智能硬件領域在2019年增速達到了446.50%,與電商零售、交通物流等一起,是青雲目前重點佈局的領域。

狂奔八年,但短期內仍無法實現盈利

UCloud與青雲都在2012年成立,但與UCloud已經實現盈利不同(UCloud 2019年淨利潤為2106.76萬元,也才實現盈利沒兩年),一週前剛剛過完8週歲生日的青雲,目前仍未實現盈利。

2017~2019年度,青雲營業收入從2017年的2.39億元增長為了3.77億元,2018年、2019年兩年的營收同比增長分別為17.77%、33.74%。其中虧損淨額分別為9647.78萬元、14945.85萬元和19096.65萬元,經鈦媒體計算,青雲2018年與2019年的虧損淨額同比增長率正在縮小,分別為54.91%和27.77%。

翻完UCloud、青云QingCloud 两家招股书后,我们发现“云计算”是场持久战

青雲招股書(申報稿)披露的資產負債及利潤情況

招股書分析,青雲未實現盈利的境況短期內無法改善,未彌補虧損會持續存在。原因在於青雲前期固定資產投入及研發支出較大,並且預計會持續產生大量開支。青雲的虧損規模仍相對較大,且存在金額較大的累計未彌補虧損,公司由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準日未分配利潤為負。

青雲需要現金流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3個年度,青雲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由正變負,分別是1051.19萬元、-6329.70萬元和-8700.04萬元。但在這種情況下,青雲的固定資產、和研發投入仍呈增長態勢。

2017~2019年3個年度,青雲固定資產新增金額分別為6625.70萬元、5489.20萬元及6483.87萬元。這些固定資產對應產生的數據中心及網絡資源租賃費,導致固定資產折舊和數據中心成本佔比較高。

翻完UCloud、青云QingCloud 两家招股书后,我们发现“云计算”是场持久战

青雲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

在研發上,2017年青雲研發費用是3067.42萬元,而到2018年,研發費用躍升至了6426.93萬元,2019年也保持了6954.25萬元的水平。招股書提到,在固定成本中,青雲圍繞SD-WAN技術,購入了金額較大的網絡相關設備和資源。鈦媒體注意到,青雲旗下品牌光格網絡推出SD-WAN解決方案恰好是在2018年。緊接著,2019年青雲又相繼推出了邊緣計算&IoT解決方案、KubeSphere容器管理以及數字化辦公平臺workly.ai。

翻完UCloud、青云QingCloud 两家招股书后,我们发现“云计算”是场持久战

青雲業務矩陣變化

招股書顯示,青雲主要產品有五大類,分別是:雲服務、企業雲與超融合、軟件定義存儲、容器平臺以及IOT與邊緣計算,其中,雲服務業務在青雲成立2年後,也就是2014年中期才開始貢獻核心收入,直到2017年才進入穩定發展階段;企業雲與超融合業務則是在2017年,尚未進入穩定發展期;2015年開始的的軟件定義存儲業務,則是在2019年底才有明顯的業績貢獻;容器平臺與IOT邊緣計算目前尚未開始貢獻核心收入。

也就是說,青雲的每項產品從推出到貢獻核心收入,其實需要2-4年的時間。這2-4年的時間裡,青雲要持續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現金流就變得格外重要。

擬募集資金11.88億元,60%用於升級已有產品

未來,青雲還將在固定資產及產品研發上繼續投入。招股書顯示,青雲目前處於正在研發的技術項目一共有26項,其中有8項尚處在項目開發階段,每項擬投入資金都不低於500萬,這些資金大部分都要從此次科創板上市募集的資金中出。

翻完UCloud、青云QingCloud 两家招股书后,我们发现“云计算”是场持久战

青雲正在研發的技術項目(部分)

招股書顯示,本次青雲擬定募集資金的總額約11.88億元。其中,1.4億元將用於全域雲技術研發,另外1.6億元用於雲網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週期為3年。

翻完UCloud、青云QingCloud 两家招股书后,我们发现“云计算”是场持久战

青雲投資項目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發和固定資產投入之外,青雲計劃將7.3億元的資金用於已有云計算產品的升級,這部分資金佔到了總募集金額的61.77%。

我們可以理解為,此時的青雲在經過2018、2019兩個年度在產品上的持續狂奔後,產品生態已經日趨完善,開始想要在新項目與已有產品之間取得平衡。未來除了在私有云與混合雲上持續加碼,青雲將從產品線的交叉銷售、渠道建設上發力,以推動盈利能力的提升。

總的來看,雲計算行業迎來上市潮,但在盈利上,需要資本市場繼續給予耐心。(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 | 秦聰慧,編輯 | 趙宇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