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幫巴黎聖母院復興,這次重建還得靠他!

“在聖母院的石壁上有幾個深深的手刻希臘字母—— ANAΓKH ,在石壁上刻下這個詞的人,幾百年前就消逝了,歷經幾代人,這個詞也從大教堂的牆壁上消逝了,就連這座大教堂,恐怕不久也要從地球上消逝。”

他曾幫巴黎聖母院復興,這次重建還得靠他!

雨果預言成真?

這是來自188年前年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在其出版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序言中的一段敘述。ANAΓKH翻譯過來即為“命運”,這被刻印在聖母院角落的大寫希臘文單詞,不知是否是巴黎聖母院的如今一段命運劫難的預言。法國時間2019年4月15日5時,巴黎聖母院遭火災,大火持續燃燒了10多個小時,讓這座屹立了850年之久的建築化為廢墟。巴黎聖母院遭火災之後,很多人記起它在紙面上留存的那個巨大投影。

他曾幫巴黎聖母院復興,這次重建還得靠他!

屹立850年的尖塔

與鐵器、火藥改變農業與軍事不同,印刷改變的是人類精神層面的東西。讓的思想和文化得以保存及流傳。讓文化、知識得到了可“遺傳”能力。於是大量關於巴黎聖母院的書籍將被重新印刷,其中小說《巴黎聖母院》成了法國亞馬遜最暢銷的書籍。很可能引導一大批人參與聖母院的重建,有機會讓巴黎聖母院這座屬於人類的歷史文化遺蹟能再次重現生機。


他曾幫巴黎聖母院復興,這次重建還得靠他!

《巴黎聖母院》

在19世紀,這本小說出版之前,巴黎聖母院已經荒廢。人們普遍認為,小說的出版推動了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大量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印刷出版,讓許多人認識了這座文化遺蹟。來參觀的人越來越多,教會的也得以正常運作,並重新修葺了教堂。 喚起人們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在敗退巴黎的時候,希特勒曾經下令摧毀巴黎的文化遺蹟。巴黎聖母院首當其衝,德軍甚至已經埋好炸藥了。但是負責引爆的軍官馮·肖爾蒂茨始終沒有發出引爆的命令,拒絕當歷史罪人。


他曾幫巴黎聖母院復興,這次重建還得靠他!


二戰的納粹德軍佔領期

但雨果不能拯救萬里之外的圓明園,但他同樣知曉圓明園,這源自藝術的傳播。他把圓明園比作一個夢,是同為詩人的建築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在這封《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有這麼短描述:“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於人類的。大家沒有看見過它,但大家夢見過它。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傑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他把圓明園視為為各國人民建造的建築物,人類文化的結晶。

現在這封信已經被印刷在了中國多個版本的中學語文課本。年輕的一代,可在雨果的夢中讀出圓明園的美輪美奐,讓一代又一代的人銘記歷史,保護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