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作文为什么得满分 ?

胡适的作文为什么得满分 ?

胡适的作文为什么得满分 ?

胡适

1910年,胡适报考第二批庚款留学美国,共70个名额,他考了第55名,“很挨近榜尾了”。国文试题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胡适想“这个题目不容易发挥”,“就做了一篇乱谈考据的短文”,明显偏题了。没有想到,阅卷先生大笔一挥,给分100。

作文满分,想来必有惊动。“原判”维持,胡适文笔的震慑,那是肯定的;要知道,他的不凡头脑,已经装载了超过同辈人的很多书籍,而且在中国公学编辑、主编《竞业旬报》之前、之中,一支笔在他手中已经运用自如。另外,众多阅卷先生、特别是领衔官员的宽容,更是“拨了千斤”。——胡适多年后在《四十自述》中说:原因是“那时看卷子的先生也有考据癖,大赏识这篇短文”。笔者过目的所有文字,都沿用胡适自己的这个说法。

窃以为,这肯定是个“美丽的误解”。美国著名学者、胡适研究专家江勇振帮我们指出说:“胡适说过,就可靠吗?”这句话并不怎样谬误。——谁都有局限性,胡适也会有一时的轻率。

如果这位先生以自己的偏好,来决定考生的成绩,来决定他一生的命运,来为国家选拔人才,那他也太浅薄颟顸了。以当时官费留学名额之少,官方重视之厉来推测,阅卷先生应当绝非等闲之辈。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这位阅卷先生有自己的思考,他懂得一个道理:纠正偏题,只须一分钟的点拨;而一篇优秀的作文,那是才气和长时间的用功淬炼而成的。这也许是一个常识——非常可悲——直到今天,常识仍然是一个非常珍贵的理性,也是最容易罔顾的真理。

已故李慎之先生曾经对着数以万计的留学大军,感叹说:“这么多的留学生,怎么没有一个胡适?”这个“李慎之之问”透出多少悲凉!

原因是复杂的,而教育评价体系缺少常识,坚硬粗暴,不可商量,应当难辞其咎。

一百多年前的这位阅卷先生,是个真正的伯乐,他有着真正深邃的眼光。更可贵的还在于:他的家国情怀,使他坚守常识,撇开成规,破釜沉舟地走向极端——多么惊心动魄的100分啊!

他为中华民族保住了一个胡适;也使自己青史留“名”——虽然他的其他,我们浑然无知。

所以,我们应该隔着时间的风云向他致敬!也向那个时代的温情致敬!

《四十自述》胡适 岳麓书社1998年8月

《胡适说过,就可靠吗?》江勇振 《南方周未》2013年12月14日

《歌咏自由的异乡人——序楚寒随笔集〈羽毛笔的自由〉》狄马 “爱思想”网2017年10月29日

(刊于社科院近代所《胡适研究通讯》2019/1)

胡适的作文为什么得满分 ?

往期精选

学人书单| 知识人 | 经济金融 | 政治与法律 | 中国史 | 全球史与史学理论 | 社会学 | 文学 | 科学与艺术 | 哲学 | 编辑书单 | 通识读本

学人访谈| 萧功秦| 伍国 | 杨福泉 | 刘清平 | 展江 | 寇延丁 | 陈映芳 唐小兵 | 俞孔坚 | 李猛 | 陶东风

学人往事&逝者| 杨小凯 | 杨绛 | 扬之水 | 胡适诞辰127周年 | 高华逝世七周年祭 | 陈梦家

学人史料| 赵元任 | 钱穆 | 胡适逝世57周年 | 一瓣心香祭高华 | 一代文心 | 巫宁坤

专题|余英时 | 苏东坡 | 什么是自由 | 读书与思考 | 秦晖 金雁 | 院系调整 | 曹雪涛事件 | 中国领土 | 金观涛 刘青峰

学人·思想的芦苇

投稿、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