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食记非遗发布会暨第一届手打红薯鲜粉工匠赛决赛成功举办

“匠心传承,迭代创新”

甘食记非遗发布会暨第一届手打红薯鲜粉工匠赛决赛成功举办

2019年9月30日下午3点,以“匠心传承,迭代创新”为主题的甘食记非遗发布会暨第一届手打红薯鲜粉工匠赛决赛,在成华区望平坊内隆重举行。甘食记创始人甘乐在众多业内餐饮人和媒体的见证下,接过了由国家级水墨艺术大师胡绍中教授题词、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会长吴维共同代表授予的牌匾——“非遗肥肠粉。”

甘食记非遗发布会暨第一届手打红薯鲜粉工匠赛决赛成功举办

国家级水墨艺术大师胡绍中教授与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会长吴维授牌于甘食记创始人甘乐

80年代,成都最多的是面馆,其次就是肥肠粉店。而像肥肠粉这样土生土长的成都小吃,却在外来美食的冲击和本地经营者的放弃下,越来越少。如果再没人好好做,这碗吃了几代人的肥肠粉就只能写进历史文献了。通过十年的传承与创新,甘食记创始人甘乐不仅开创性地在打粉器皿上,将祖辈的27孔铝粉瓢改良为21孔紫铜粉瓢,并在手打红薯鲜粉技术上,将曾经只能言传身教的传统技艺流程梳理为《手打红薯鲜粉八步集》,便于以标准可量化的科学方式将这门传统手工艺传授给更多的后来者。此技艺已于2018年申报并成功录入成都市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吃的需求,它更多的承载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情感记忆,体现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发掘、传承和弘扬。我们将推荐更多的成都美食项目进入政府非遗保护名录,为建设国际美食之都,为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贡献非遗力量”。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的吴维会长如是说。美食美味,源远流长。如成都肥肠粉这般,带着浓郁市井小店风格的非遗美食魅力,更是值得成都人自豪和推广。而这种特色小店的存在,亦是让“成都味儿”享誉全国。

甘食记非遗发布会暨第一届手打红薯鲜粉工匠赛决赛成功举办

非遗肥肠粉牌匾

甘食记非遗发布会暨第一届手打红薯鲜粉工匠赛决赛成功举办

欧秘书长发言

也正因为此,成都市今年已出台《为加快发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的实施意见》,成都市零售商协会会长欧建瓴在发布会上为大家解读了成都市首店及特色小店的筛选标准,并以甘食记非遗传承店为首店认证示例,从合格性指标和分类价值两个维度向与会来宾进行了首店判定的梳理。她认为,甘食记品牌虽已创始百年但非遗传承店作为品牌模型中最新的输出模式,是全国第一家旗舰店,符合首店的合格性指标;而品牌已有35家门店,未来将布局沈阳、郑州、福州、长沙,满足了首店对“运营能力”的要求。而作为本土品牌,各大媒体的推荐和专业机构的认证,良好的市场口碑,高品牌资产价值满足了首店对于“市场影响力”的要求,而手打红薯鲜粉的开创,和非遗项目的申报,赋予了品牌不可复制的技术优势,满足了首店“创新活力”的要求,最后人才的培养、适当的品牌正面曝光和专家人物的加持,也满足了对首店“市场潜力”的要求。因此,欧秘书长认为,甘食记非遗传承店,具有很强的首店申请潜力。

餐饮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技艺传承,也离不开结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及理念的创新。市井气既是肥肠粉的特点,但在品牌发展尤其是面临走出去时的一个难题。在激烈餐饮竞争中,如何保持这份市井气,而又能走上品牌年轻化之路,主道空间创始人华翔从餐饮门店的空间装饰呈现上分享了他的看法。

随后,随着四川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小武哥和张嫂的一声令下,甘食记第一届手打红薯鲜粉工匠赛决赛正式开始。参与比赛的6位甘食记打粉师傅是在去年甘食记内部举行的、来自全国门店的35名打粉工匠赛预选赛中脱颖而出的优胜者,每位选手各自抽取了甘食记现有6种口味的粉为参赛作品。在现场紧张又活泼的氛围中,他们通过筛粉、打芡、揉粉、提粉、打粉、泡粉、捞粉、冒粉八个步骤,为现场的观众和评委呈现了一场视觉、听觉和味觉的三重盛宴。四位进入了「中华名厨宝典」的国家级首批注册烹饪名师卢朝华、彭子渝、张中尤、蓝其金悉数到场,与“省非遗项目”评审专家《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美食顾问胡晓远老师、四川省美食家协会会长麦建玲共同担任本次决赛的评委,分别从操作时间、打粉技艺的专业度和美观度,以及最后成品的八个维度进行评判。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专业评审在技术上的评判,主持人在现场也随机抽取了10位观众担任大众评委,代表普通大众为自己心目中的“成都味儿”投上一票。

甘食记非遗发布会暨第一届手打红薯鲜粉工匠赛决赛成功举办

最后,烹制极品酸汤肠头粉的世豪广场店星厨安林呷,在经过专家大师和大众的严格评选后,摘得本次比赛桂冠,赢得了18k纯金奖牌。在赛场首次制作宽粉的李明师傅和吴猛师傅分别用干拌豌杂宽粉、牛肉火锅宽粉为自己赢得了银牌和铜牌。

甘食记非遗发布会暨第一届手打红薯鲜粉工匠赛决赛成功举办

甘乐先生为冠军安林呷授予冠军纯金奖牌

家族百年手艺,只为一碗好粉。甘食记创始人甘乐在发布会现场动情地说到,自1935年爷爷甘家林从成都东门水码头挑担售卖肥肠粉起,到2008年他成立“甘食记”成都肥肠粉连锁品牌,历经三代不断的传承与发扬,弥久不衰,成为成都人一日三餐的选择,成为几代成都人心目中共同的味觉记忆。也正因为此,他才将甘食记非遗传承店的店址落于离祖店原址不到百米的地方。既是原址重现,亦是对儿时记忆的寄托。如今,带着爷爷期望的甘食记成为了“唯一一个走出成都”的本土小吃品牌,门店发展到了成都9家,全国35家,布局从北到南,让成都味儿走出了四川,走到全国,甚至走向海外。希望每一个甘食记人,每一个手工技艺的匠人们,都能永存匠心、不忘初心、坚持创新。

甘食记非遗发布会暨第一届手打红薯鲜粉工匠赛决赛成功举办

甘食记创始人分享《传承与创新》

因此在非遗传承店,不仅有传承了三代的经典红白味招牌肥肠粉、招牌血旺肥肠粉、人气极品酸汤肠头粉以及高颜值干拌豌杂粉,更创新研发了牛肉火锅宽粉。未来还将呈现能充分展示红薯粉爽、滑、鲜、香以及健康等特质的蘸水红薯粉。甘食记非遗传承店充分把成都人对这一碗粉儿的期待用本地人喜爱的口味儿演绎到了极致。此外,由于非遗传承店所在的猛追湾片区,是成华区政府正在全力打造城市更新示范区、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创产业聚集区“上下猛追湾”项目。在这个工业文明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美食文化与文创产业共生共融的创意文化休闲餐饮功能区—下湾区,甘食记非遗传承店特别增开了夜宵时段,积极响应国家对“夜间经济”的倡导,将营业至凌晨2点。届时,“夜宵伴侣”蹄花儿汤和卤煮现捞届时也将开启供应,让你充分体验成都美食的魅力。

甘食记非遗发布会暨第一届手打红薯鲜粉工匠赛决赛成功举办

比赛冠军菜品:极品酸汤肠头粉

甘食记非遗发布会暨第一届手打红薯鲜粉工匠赛决赛成功举办

非遗传承店全新菜品:牛肉火锅宽粉

甘食记非遗发布会暨第一届手打红薯鲜粉工匠赛决赛成功举办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隔”…… 最后,全场来宾共同参与了《我和我的祖国》 的快闪活动,用歌声在国庆70周年前夕献上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愿,祝福祖国繁荣富强,国力昌盛。至此,此次发布会完美落幕。

甘食记非遗发布会暨第一届手打红薯鲜粉工匠赛决赛成功举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