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议和之后的丁酉再乱,明帝国最后的荣耀之战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5月8日,丰臣秀吉在名古屋会见明朝使团,由于语言不通,双方的会谈仍在沈惟敬和小西行长间进行。日本提出了“大明、日本和平条件”七条如下:1、迎明公主为日本后妃;2、明、日两国恢复贸易;3、明日两国永誓盟好;4、京城及四道归还朝鲜,另外四道割让于日本;5、朝鲜以王子、大臣各一人至日作为人质;6、遣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7、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一方面,明朝和谈使臣沈惟敬擅自答应了这七条,却对同行的谢用梓、徐一贯等人诈称丰臣秀吉已同意向明朝称臣,请求封贡,并撤回侵朝日军。另一方面,小西行长则对丰臣秀吉报告说,明使已同意他的条件,只需遣使与明使一道前往北京请明帝批准条款。就这样,在两边谈判者各自对上隐瞒实情的状况下,明、日双方几乎就要达成“协议”。

闹剧议和之后的丁酉再乱,明帝国最后的荣耀之战

6月,日本派小西如安随同明使沈惟敬由釜山至北京议和。7月,明朝朝廷宣诏退兵以进行对日本封贡事宜,在兵部尚书石星一意主和下,只留刘綎兵防守朝鲜。历史上的乌龙事件此时也在发生着,与沈惟敬同为日方和谈代表的小西如安此时与明使团进京进行谈判,对于中方提出的三项条款:1、要求日方全部撤离朝鲜归国;2、既封不与贡;3、宣誓不再侵犯朝鲜。②小西如安满口答应。与此同时,沈惟敬也递交了伪造的日本降表。明廷君臣大为欢喜,万历册封丰成秀吉为日本王。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正月,明朝遣使沈惟敬前往日本并颁发诏书。这时候沈惟敬与小西如安的欺上瞒下行为开始逐渐暴露。丰臣秀吉听到明廷俨然一副中央大国皇帝对小邦降恩封赏的口气,暴跳如雷。明日和谈遂彻底破裂。沈惟敬于归国途中,滞留朝鲜不敢回京。神宗皇帝因其欺上瞒下大怒,下令捉拿沈惟敬就地正法,并将石星入狱问罪;而另一方面,丰臣秀吉因小西如安的欺上瞒下意欲杀其治罪,因有人求情,小西如安免于一死。

闹剧议和之后的丁酉再乱,明帝国最后的荣耀之战

明、日和谈破裂后,日本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1月,再次发兵侵略朝鲜,朝鲜得知日军再次入侵,于是遣使再向明朝求援。此次再侵朝鲜,丰臣秀吉吸取了上次海战失利导致不能大量运兵和运输补给的教训,使用反间计诬陷李舜臣下狱,削弱朝鲜海军实力。日本出动十四万人的兵力,水陆并进再度入侵。

2月,明朝再次议定援朝征日,以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统率南北诸军。明朝先后派兵共七万多余援朝,明朝和朝鲜联合军与日军多次大战。

海战方面,朝鲜水师于战事再起之初,因失去李舜臣领导,在元均领导下战斗力量日渐消弱,遭日军攻击,几乎全军覆灭。朝鲜政府再次起用已遭罢黜的李舜臣。李舜臣到任时,原来苦心经营的水师只剩下数艘舰只。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8月28日,李舜臣再度与日本水师决战,此为鸣梁海战。李舜臣用计得当,成功诱骗日军深入鸣梁海峡,朝鲜水师全力歼灭日舰30余艘,并击毙日军4000余人,再度重创了日本水师,重新掌握了制海权。鸣梁海战的胜利,使得丰臣秀吉再度面对运兵和运输补给困难的问题。

闹剧议和之后的丁酉再乱,明帝国最后的荣耀之战

5月明朝新增兵力给刘綎并调派水陆约十五万挺进朝鲜,形成都督陈璘以两广之兵,刘綎以四川之兵,邓子龙以浙江、南京之兵赶至增援。邢玠将明军兵力分为水陆四路,每路置一名大将,中路李如梅、东路麻贵、西路刘綎、水路陈璘,各自负责握守要地,相机而动。进攻之时,各率约五万分三路,以梅国帧攻蔚山、邓子龙、刘綎进攻松岛、顺天,日军面对庞大军势无法获得良好战果,仅能防守。就在战争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丰臣秀吉却于7月死于京都伏见。9月,明军与日军于蔚山等处对战,互有胜负。10月,总兵官刘綎、麻贵分道出击进攻日军并大败之。11月,日军无心恋战,由蔚山出逃,明军分道进击。陆战上,明军与日军大战于蔚山,明军大获胜利,蔚山大捷;就在日军将领撤退之时,海战方面,明军由陈璘提督水师,派遣邓子龙偕同朝鲜名将李舜臣联合出击,在露梁海上截击想援救小西行的日军援军,日军死伤无数,明和朝鲜联军击溃日军水师兵力。

闹剧议和之后的丁酉再乱,明帝国最后的荣耀之战

明军虽然于抗倭援朝中成功击退日本,保住朝鲜,但经此一役,明朝国力大为损耗,据统计,第一次援朝战争期间,明朝出兵将近九万,战亡两万五千;第二次援朝战争期间,明出兵十五万,战亡将近六万。明朝经过两次援朝战争,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损耗巨大,使明朝在面对国内内乱以及外患难以抵抗,间接动摇了国本,影响万历后期东北的局势,使女真的兴起成为可能;朝鲜因为于日军侵略,主战场在本土,对国内经济与农业破坏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