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策划 Q叔

文 Nikita Yuk

故事是人生必须的设备。

—— 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艺术家李青

从“后窗”开始的对望

看李青的《后窗》,没有人能够绕过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电影《后窗》。原因有二,李青本次展览的概念源于电影《后窗》;从希区柯克的电影切入,或者更容易理解李青的叙述手法。

《后窗》作为希区柯克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大量长镜头的视角,将“窗口”浓缩成一个个生活与事件场景发生的屏幕,不同的窗口,每天演绎着不同的人和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故事,然后串联成关于1952年格林尼治村某一个街区的日常生活景观。而这个“景观”的另一端,是在公寓里透过“窗口”观察(窥探)着一切的主人公摄影师杰弗瑞(Jefferies)。

影片的编剧海耶斯(John Michael Hayes)给了杰弗瑞一个摄影师的角色身份,似乎是为了让“窥探”变得更加合乎逻辑——主人公负伤在家,出于打发时间的消遣和职业习惯,对于窗外的情况以及从每一个窗口呈现出来的不同的人物和故事有着本能的兴趣。然而其实际掩含的另一层寓意,是人性对于他人和他物的评判与窥探的本能欲望。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电影《后窗》男主角杰弗瑞

在李青的“后窗”里,“窗”作为一个核心载体,不仅是一种视觉观看途径,同时是一个临界面、一个切入点。李青的“后窗”弱化了窥探的本能,而强调了观看的被动与评判的欲望,不论是关于真实所见的评断,还是对于某种想象的臆测。而这一切的发生,需要一个视角,就像希区柯克的主人公杰弗瑞一样,李青的视角是荣宅的主人——一个虚拟的角色:荣宗敬的孙女;而透过后窗,与她对望的,是每一个进入荣宅看展的观众。

在未看展之前,我一直很好奇,李青会怎样去讲这个故事?一座百年宅邸,其本身的细节、场景、故事性如此丰富,再加设一扇“后窗”,李青想要串联和探讨的,会是什么?他的作品,跟荣宅这个场域,究竟会如何产生关联?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李青:后窗”展览现场,上海Prada荣宅,2019。摄影师:朱海

那些折叠的故事

在方形切割的窗外、还是窗内?

那天上午,从那扇霓虹灯下穿进荣宅的时候,我了然了——荣宅俨然就是一扇“窗”,每一个房间对应着每个窗格子里不同的景观,被拼凑成了一个关于今日和过往、人和建筑、空间和时间、真实与虚拟、人与人性、消失和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发展,随着运动的长镜头逐渐聚焦,慢慢勾勒出一个来自于自身的疑问:我们通过今天的“后窗”,观看(窥探)的是什么?呈现的又是什么?

故事,从荣宅进门处的女主人肖像开始。这张源自基因学谱系幻想的虚拟人物肖像,交代了故事的关系和视角,也隐含了很多背景信息——作为荣宅“曾经的主人”,她站在时代的对立面,以一个不存在的身份重新存在于这栋建筑里。她与这栋建筑的关系,是虚拟的,却又是合乎情理的;她代表着某一种身份,某一段历史的痕迹,某一个文学性的存在。于是,观众自然而然地以一个客者的视角,推开荣宅,一进一进的门……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李青:后窗”展览现场,上海Prada荣宅,2019。摄影师:朱海

从木质楼梯转上去,目光所及是二楼的门厅、饭厅、会议室,以及最右侧的日光室,分别呈现了李青《迷窗》系列的的8件作品。看似随意地与真实的空间进行嵌置,在窗户与“窗户”之间形成另一种交互的视觉联系——窗外是宅邸真实的风景,而对应的室内,透过另一扇“窗户”是虚拟的“真实场景”:俯瞰的华侨城&K11、平视的安培洋行、正对的琥珀大楼的正立面、仰视的亚洲协会大厦等。这些建筑都是现存的景观,但是被辅以一个做旧的窗口,和一层褪了色的基调,仿佛一张经年的旧照片,和着荣宅的基调,在倾泄进来的阳光里,讲述着各自的故事。

“当观众站在这个窗子前面的时候,他可能通过这个窗子,唤起对于窗子曾经所在的那个建筑的一种想象。”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李青:后窗”展览现场,上海Prada荣宅,2019。摄影师:朱海

然而,李青到底还是非常严谨的。否则的话,在二楼最左侧深木质结构的会议厅里,放置的便不应该是《迷窗· 华侨城》《迷窗· K11》和《迷窗·行宫 》;同样的,最右侧的日光房里,也不会是《迷窗· 琥珀大楼》《迷窗· 荣宅》《迷窗· 亚洲协会》。日光房是荣宅曾经主人的小憩之所,而始建于1937年、原作为中央银行仓库大楼的琥珀大厦,如今是上海外滩最重要的艺术画廊聚集地;同样位于外滩,于1956年由洛克菲勒家族创办的亚洲协会,则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桥接亚洲与西方文化艺术的非营利民间机构……这些背景痕迹和信息的交叠,似乎串联勾勒出了一个个闲适于日常的话题和曾经仅仅隶属于某个身份阶层的社交兴趣。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迷窗·安培洋行》 木、金属、有机玻璃、油彩、马克笔、衣物、印刷品、铝塑板,212.5x106x10cm,2019

在会议室的右手边,有一个看似供客人吸烟和茶歇的小阳台。李青将这个房间的窗户全部封起,形成一个类似暗房的所在,并在其中一扇窗户外面装上5个LED屏幕,利用镜头切换的方式,通过这些截取的霓虹灯字,讲述着三个他自己杜撰的,但却极其符合当代人阅读观的小故事:

1、某房地产大亨被曝出轨女助理,近日与原配协议离婚,巨额财产面临分割,其中包括其收藏的大量艺术品;

2、曾经靠摆地摊卖虾为生的青年诗人,经过三十年苦心经营,其连锁餐饮品牌于近日上市。昨日,该著名企业家向母校捐赠近万本图书,包括自己的创业日记集;

3、某著名电视剧演员取十六岁美女模特为妻,归隐山林,当起地道农民,养鸡为生,近日于某电视节目大谈人生感悟。

这三则故事,从事件本身的阐述方式及内容,似乎代表着三种不同时代的舆论热点。地产大亨出轨女助理的桃色绯闻,是20世纪70年代香港娱记最热衷报道的头条;而白手起家的青年,一朝腾达反哺母校树立公益形象,是20世纪90年代最热门的报刊故事;名演员取娇妻后息影的相关话题,据统计是今天的B站点击率最高的八卦话题之一。三个故事,三种不同的舆论背景和社会气氛。而曾经,代表着某种话语权、真相和主导性的新闻媒介,在今天这个时代,被轻易解构,就如同那5个来回闪动的LED屏幕一样。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李青:后窗”展览现场,上海Prada荣宅,2019。摄影师:朱海

从会议室的侧面出去,穿过琉璃天顶的走廊,会到达荣宅的宴会大厅,也是曾经大上海名流赴会的私邸舞厅。李青将这个房间的16个窗子当作天然灯箱,用窗贴的方式,将他在杭州郊区拍摄的一系列住宅照片贴附在窗玻璃上。窗棱的结构将这些“风景”进行了天然切割,结合室外的透光,使这些原属于杭州郊区的风景,仿佛是这宾朋满座的舞厅窗外“真实的景象”。

可这真实,又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真实呢?它们是李青的相机真实记录下来的,杭州城郊那些曾经存在的居民建筑,“它们代表了当地农民对于现代性、奢华和国际化的一种建筑想象”。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Hangzhou House No.24》 Photograghy 2019

它们曾经存在于现实,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如今只能是作为李青的作品被真实保存。而隔着这16个低奢的柚木窗,一边是曾经彻夜响着探戈或华尔兹舞曲、觥筹交错的名利场,一边是城郊混杂着各式风格的农民自建房,都是曾经真实存在的景象。被这样重置,相对意义上也透露着某种戏剧性的荒诞。而身份、阶级、文化差异、价值观认知和精神满足的鲜明对比,被掩在了细腻和谐的气氛里,以为轻描淡写地,实际蠢蠢欲动。

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手法,可以说是整个展览里最叫人惊艳的所在。连同那9块印着拆迁房地面图像的高级地毯,也是一样的高明。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讲的最好的故事,是他什么也没有说,而你什么都懂了。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李青:后窗”展览现场,上海Prada荣宅,2019。摄影师:朱海

那情感与记忆、连同“真相”

沉进了秋日荣宅湛蓝的阳光

从宴会厅转出来,进入荣夫人卧室之前,要经过一个略微有点昏暗的走廊。走廊右手边的柚木墙上,一面贴着玫红色窗贴的镜子,模糊了对焦的视线,也提点了几分暗魅的遐想。配合着那个特地录制的“脚步声装置”,颇有一点希区柯克的味道——你刚好走到木质楼梯的下方,听见阁楼卧室的留声机里传来一如既往的旋律,还有一串远远走过去的脚步声。然后开始猜想,这是荣夫人在楼上跺步,还是小女佣抱着主人的换洗衣物从廊道上走过?或者,其它……

荣夫人的卧室,大约是整个展览里最有年代感的一章。爵士乐风格的《嫉妒探戈》,和那张暗紫红色的床,将踏入这房间的每个人都往岁月里拉了一把。可是,还没等到你的内心漫起足够华丽的情感,床头上方挂着的那扇《放大·香港的早晨》,就已将你的视线阻隔,带回了现实。就仿佛是两个不同时代的场景印象在你的脑海中交叠,情感的下沉和记忆的景象,哪个更真实?这个亘古的命题!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Blow Up Hong Kong Morning》 油彩、有机玻璃、木、金属 织物、杂志内页、照片、铝板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李青:后窗”展览现场,上海Prada荣宅,2019。摄影师:朱海

然而,这种感受也许并没有在你的意识里停留多久,尤其是,当阳光在那个原本狭长的盥洗室里变成湛蓝的时候。就好像盗梦空间的平行隧道,一边陈列着的,是李青从2016年开始搜寻的,20几个不同国家不同版本的小说《洛丽塔》;另一边,是以类似痕迹搜寻方式被“佐证”的某个作家的行为轨迹。同样是视觉表征的体现,各个不同版本的“洛丽塔”,透露出的是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各异的审美取向。

李青形容其为“图像学博物馆”,它证实着不同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与“洛丽塔”相对的,“作家的墙”是李青用视觉化的文学方式,对人、行为和存在的悖论所展开的探讨。那一整墙罗列的证据:出行的票据、地图册、杂志剪报、图册封面、明信片等,以行为痕迹分析学的方式,佐证了“作家”的存在,甚至对他的喜好和性情都进行了体现。

只是,这个作家,是李青虚构的。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作家的墙”局部

认知的大多数,

从来是被动的必选项

假如荣宅二楼所构筑的是李青对于真实和存在的设问,则三楼,从荣宗敬的卧室开始,李青试图展开的,便是对于观看方式和认知方式的探讨。而认知的大多数,是从“洗脑”开始的。于是自踏上前往三楼的楼梯,陈淑桦的《梦醒时分》就以最自然而然的方式,“清洗”着之前的感知记忆,并植入一个80年代的流行画风。带着那个经典的旋律,荣宗敬卧室的从属性和年代感变得单薄。于是墙上两组《大家来找茬》的画作,成了这个空间的视觉焦点。

但是也许很多人不了解,“大家来找茬”的类似游戏,最初是2000年左右,腾讯QQ游戏推出的一款产品。彼时,我们的目光通过屏幕,在图片间来回的移动,找寻图画中的差异。今天,李青却以古典的图像传递方式,将这个视觉游戏,在真实的空间中去进行呈现,所欲强调的,是在技术普及化的21世纪,我们早已被引导和规训的视觉观看方式。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李青:后窗”展览现场,上海Prada荣宅,2019。摄影师:朱海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大家来找茬·衣店(两图有八处不同),布面油画,200x150cmx2,2010

上个世纪70年代,卡拉OK的发明,不仅带来了音乐科技的革命,也改变的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而卡拉OK风潮在中国发展的顶峰,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间尤以香港最盛。我想,这个时代背景,是李青在展览现场设置一个KTV包间的基调之一——荣宅于40年代便已经衰落了,而续写这个百年宅邸的故事,需要艺术家的个人经验。这或者也是李青会选择《梦醒时分》的原因。

“我选择《梦醒时分》是因为,当年这首歌实在太流行了。大街小巷都在放,老人小孩都会唱。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音乐趣味。”

但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原就是这样预想的,“梦醒时分”这四个字,已经带着真实和虚幻、选择和被选择的错位感。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李青:后窗”展览现场,上海Prada荣宅,2019。摄影师:朱海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李青:后窗”展览现场,上海Prada荣宅,2019。摄影师:朱海

二楼最末,日光明亮的房间,是荣宗敬长子的卧室。李青在这里放置了两件与“窗”相关的作品:《邻窗》系列,和有6个老电视组成的《霓虹新闻》。这两种代表着不同视觉风景和观看渠道的窗口,被以这样的方式对置(对峙),是李青想要构建一种时代的对视,或者是对于所观看的质疑?

从老旧窗户里看出去的荣发和银行,是具有传统性的自主观看;而通过屏幕所看到的新闻、场景、内容是具有技术背景的,被筛选和编排的被动观看。可是不管是“窗外”的霓虹灯字荣发,还是被建构的三则短篇新闻,在现实生活里,依然是被设置好的“必须观看”,而不是可以选择的备选项——我们没有办法不看那些满大街闪耀的霓虹灯牌(广告牌),也不可能完全屏蔽那些新闻的推送和热点推荐。可是谁又真的知道,那是事实还是杜撰?都是,被编排的。

“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卷入这场被媒体消费的状态,更有甚者,自我消费。”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李青:后窗”展览现场,上海Prada荣宅,2019。摄影师:朱海

他给了一扇窗,

你完成了自己的想象

三楼这一层的展览,结束于位在三楼半的莲花卧室,且同样着落在这个宅子的“女主人”,那个被虚构出来的荣宗敬的孙女身上:进门处端正的肖像,再一次强调着其作为建筑所属人的角色,以及整个故事的视觉出发点。

而那些曾经邵氏电影中的当红女明星的表情肖像,其所代表的审美趣味和观众凝视,与荣宅这栋建筑在今天所承担的视觉价值,事实上异曲同工。她们的表演被驯化成某种意识情绪,甚至意识符号,去呈现给观众,提供某种情绪价值。反观今天这个被网红经济主导的时代,这些自媒体、流量主播,他们所提供的情绪价值又实际上是什么?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李青:后窗”展览现场,上海Prada荣宅,2019。摄影师:朱海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李青:后窗”展览现场,上海Prada荣宅,2019。摄影师:朱海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看了一眼窗外泻进来的阳光,还有花园里那个醒目的橙色帐篷。李青说,那个帐篷代表着一种临时性的空间占领的状态,也意味着对于未来空间的一种开拓姿态。而我却感觉,事实上,他在整个荣宅的场景之外,架设了另一个客者的视角,通过这个视角,看荣宅这栋建筑的百年变迁、她和它的故事、每一日的发生和终结……

重又回到入口处,那个写着“后窗 | Rear Window”的霓虹灯下。它来自于一个繁华的街头,以广告宣传的方式被收入视线。但是今天,它作为一个展览的主题,被放置在展览的入口处,带着厚重的文学气息。还有,其它的什么...

而李青,他给了一扇窗,让你去完成自己想象。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李青:后窗”展览现场,上海Prada荣宅,2019。摄影师:朱海

相关展览

李青个展:后窗

展期日期:

2019年11月28日 - 2020年1月19日

展览场馆:

PRADA荣宅

上海静安区陕西北路

186

展览票价:60元

VIP 年卡会员

凡现在购买VART VIP年卡会员

即有机会免费获得热门展览赠票一张

当下可获赠票的展览有

《安尼施·卡普尔》、

《大卫·霍克尼:大水花》、

《陈天灼:入迷》、

《丹尼尔·阿尔轩:现在在现》、

《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

《RETROSPECTRUM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和

《野生大都会 2019当代艺术展》

的门票

赠票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打开这扇窗,看到自己的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