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以赤诚之心战诡谲,不过是以卵击石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是晚唐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后人称他为花间派鼻祖。

何为花间派?花间派源于一本书《花间集》而得名,该书由赵崇祚编辑,于晚唐五代中蜀时期面世。《花间集》收录了温庭筠词曲66首,其语言富丽精致,擅以写女性散漫性情,顾影自怜的心理历程。

从文献资料看,对温庭筠的评价贬大于褒,有说他生性放荡,说他才高身累,说他种种非议。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才子趣闻,属温庭筠与鱼玄机一段轶事。温庭筠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为何会受到诸多非议与贬义呢?不如我们从头说起。

1年少家道中落 颠沛流离

出身显赫的温庭筠,祖父温彦博是隋唐宰相,到了温庭筠这一辈,不料家道中落。

8岁时(元和十五年),温庭筠父亲逝去,留下母亲与三个兄弟姐妹相依为命。唐朝文化开放,女子地位上升,可自由和离、改嫁,不知温庭筠母亲是否动过此念头。温庭筠8岁之前受祖辈庇护,过了一段安逸的孩童生活。但年少逝父,家道败落之象日益显现,对于未来与生活,小小的他是充满了迷惘与不安。加之兄弟姐妹多人,看到母亲生活不易,作为家中长子,心理徒生担忧。

好在转机出现了。12岁这一年,自小体现出文思敏捷的温庭筠,接受父辈好友段文昌施以援手,只身前往杜陵,与段文昌之子段成式结伴读书。随后6年,随段文昌公事调度,从江淮辗转于荆楚一带。温庭筠一直处于流离颠沛的环境,后期温庭筠词风细腻哀思的源头,从此种下


温庭筠:以赤诚之心战诡谲,不过是以卵击石


21岁的温庭筠,文思天赋初显,在荆楚结识好友李远,此时李远已登进士。温庭筠内心自是无比艳羡。入仕为官的理想志向,在此时内心萌芽。往后李远一路高升,官居御史中丞,与温庭筠的潦倒命运形成强烈对比。温庭筠身处精英之地,他后期的惊世之举,与之所处阶级氛围有莫大关系。

古代门庭等级森严,男娶女嫁推崇门当户对,社交往来更是如此。没落贵族温氏之后,也不得不在夹缝中讨生活。24岁那年,温庭筠的庇护所再次倒下,段文昌去世。不久后,他也离开了。温庭筠带着满腔出人头地的愿望,奔走各地寻找仕途伯乐,他身上那一抹自卑感似尾巴追着他。

2青年文采飞扬 屡试不第

唐朝文人走仕途,普遍有两种路径:一是通过朝臣举荐上位,二是走科举之路。

温庭筠文采飞扬,天赋异禀的他还精通音乐,能逐弦吹之音。在离开荆楚3年之后,他找到机会,先后结识了唐文宗之子——庄恪太子李永,御史中丞裴度,意欲谋求仕途之路。温庭筠虽然诗词兼工,天资聪颖,但他并没有领悟为人处世之道。当时唐朝时局纷变,对于文人生存空间极小,他想走仕途第一条举荐之路,两次机会通通被堵死。

次年他参加科考之路,不第。

同年三月,裴度逝去。为感念结识情谊,创作了多首诗词。其中《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那句“从今虚醉饱,无复污车茵”得以窥见他伤心失望的双重意思。

28岁的温庭筠一无所有,空有一身才华。大病一场后,他四处散心,游江路过江淮,遇到亲戚姚勖。姚勖看他散尽钱财,只为寻欢作乐,气不打一处来,狠狠教训了温庭筠,条苔抽打并将他赶出江淮之地。古代当街打人,闲言碎语四处飞,而且姚勖还被气死了,温庭筠有才无行的名声就这样一路散播。温庭筠散心不成,身心受辱,一气之下,将原名温岐,改为温庭筠。


温庭筠:以赤诚之心战诡谲,不过是以卵击石

温庭筠因“江淮受辱”,加之仕途之路不顺,抱病家中,积气难解,于是题诗一首《病中书怀呈友人》,全篇大意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暗讽当权者用人不慎。这是温庭筠人生劫难的转折点,此后他好讥权臣的名声,从此埋下伏笔。

唐847年,温庭筠再次科考,不第。

这一年他35岁,赋闲之余,除了撰写不同题材诗词,甚至还有小说《乾巽子》三卷,且精通诗词书法,可谓是全能型文学才子。科考之路不顺,他把郁闷之情收拢,心思钻营到结识贵人,宰相令狐綯之子令狐滈,与之日夜宴游。温庭筠是想通过曲线救国之路走上仕途,反而被好事者坐实了放荡不羁的性情。

此后,温庭筠开始脱胎于谦谦君子之风,转入好讥权贵的形象。屡考不第的打击,让他深感怀才不遇,文采过人,让他成为科考抢手。

3为人天真散漫 不知悔改

古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警示名言。

温庭筠35岁之后,奔波与潦倒如影随形,这与他的性格息息相关。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温庭筠深知无法通过纨绔子弟令狐滈搭上宰相走仕途,心中烦闷之余,连着两年题诗讥讽当朝官员,其中嘲讽李德裕,诗集为《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使其远贬朝廷中心权力圈子。一时之间,朝中权臣惶惶然。对前朝宰相后裔的宽容态度,转变为关系漠然,相继疏远,远离其风波避免波及。

温庭筠这一举措,实乃仕途大忌。为官之路,拼得是情商,而不是才华。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圈子喜欢队友互相拆台。温庭筠不仅大骂权臣,而且骂的朝权臣有可能是未来仕途上的顶头上司。他这种不管不顾的真性情显露无疑,令所有群臣为之哗然,不以为伍。

他性情天真坦荡,更适合当学士,而不是走仕途之路。未曾入圈子,就已得罪权贵圈子。852年,温庭筠见杜牧,杜牧对他的才情欣赏有加,他寄去书信,希望杜牧可以引荐。结果就是,毫无结果。当时唐朝政权祸乱,皇帝轮换频繁,朝野上下危机四起。稍有不慎,轻则被贬,重则被杀。


温庭筠:以赤诚之心战诡谲,不过是以卵击石


因是草根阶级,他一直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迫于生计,温庭筠将才华滥用于为他人当抢手。温庭筠诗词才情精妙绝伦著称,与当世文人李商隐并称“温李”;与当时的韦庄,同称“温李”。据文献显示:温庭筠每一叉手得一韵,八叉手,即得篇章,且才情斐然,人称“温八叉”。

855年温庭筠为他人屡屡作弊,后东窗事发。面对种种证据,温庭筠不以畏惧,反而当面直言主考官员太笨,出得题目过于简单,甚至洋洋得意自己在考试过程,还能给多人写好答案。主考官气得差点晕过去,接连被贬。

同年他又一次科考,不第。这一年,他43岁。由于种种为他人作赋的事迹,已然传开。温庭筠被勒令不许再参加科考。这对他而言,无疑于是晴天霹雳。

天真的人容易幸福,有时过于天真,就是不幸了。温庭筠是个心怀大志的文人,一心想通过仕途,为国家百姓做事,他为人耿直,胆大包天,加之文采斐然,碍于家道中落,活得十分拧巴。在权贵眼中,他是一杠抢,杀人于无形,但在他自己心里,敢直言不公,才能活得畅快。只是,这畅快,一直受制于人,无形被人利用。

4以赤诚之心战诡谲 以卵击石

性格决定命运。856年,温庭筠迎来人生大劫。

宰相令狐滈为取悦唐萱帝,假手于温庭筠作词,并嘱咐他不要外说。温庭筠觉得这是机会,于是大手一挥,这便是传世已久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总共十四首,均以描绘闺中美人日常生活篇章。其词风香软,语音绚丽密集。受后世文人争相模仿。

唐宣帝龙心大悦,大赞宰相。温庭筠听闻后,四处放出消息,他才是菩萨蛮作者。唐宣帝爱才心切,召见了他,给予以肯定。

令狐滈心有不悦,面上不显。有一次,令狐滈向温庭筠请教问题,温庭筠解答后,当面笑说,宰相也要多读点书啊,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令狐滈面上绯红,一张老脸下不来台。这下可好了,温庭筠得罪了宰相,后面温庭筠屡次受人举荐参加题试不过是徒劳,令狐滈公报私仇不予录取。

关于宰相肚里能撑船,这种万里挑一的事例少之又少。为官者,多疑又好面子。温庭筠与令狐滈的梁子从此结下,后几年,温庭筠除了讨生活,一有空就题诗骂人,而且骂得全是令狐滈的党派官员。碍于明面,令狐滈没有发作。

据资料体现,温庭筠晚年做了一些很不起眼的小官。由于经常题诗,讽刺权贵,导致温庭筠直接被贬。官场黑暗,他看不惯这股风气,自己解任离开,四处游历。


温庭筠:以赤诚之心战诡谲,不过是以卵击石


途径广陵,受虞侯所辱。青天白日,被一群人乱棍殴打,以至门牙脱落,脸上乌青。温庭筠还天真的去找令狐滈告状,谁知令狐滈判虞侯无罪。温庭筠命中大难,皆因自己过于天真。从题诗谩骂权臣,到恃才作弊,扰乱考场秩序,步步皆是错棋。

时代变幻,皇帝朝臣更换。晚年温庭筠受徐商之荐当起太子老师,人称“温助教”兼任科考官。

可好景不长,温庭筠受人嫉妒经常遭受无端弹劾。担任科考官之后,温庭筠以公平公正为理念,将同年考试的学子文章,统统公开挂于公众场所,让全国人民一起投票,票高者予以采纳。这项举措得罪了朝中暗中操作的权臣,唐朝晚期党派多为宦官,利益纷争,多以科考用人为饵,受以耳目。温庭筠之举,无异于清场,直接损害了权臣利益。一时之间,弹劾温庭筠的奏折漫天飞。温庭筠一再被贬,朝中无人为他出声。

贬后不久,流落他乡,一代才子温庭筠,含恨而死。终年66岁。

结语:温庭筠性格天真散漫,心怀家国大志,诗词卓绝,文采飞扬。奈何为人过于天真,且无识人之智。纵然才华过人,却步步走错,受小人排挤陷害,以至于最终冤恨交加而死。以赤诚之心站诡谲,不过是以卵击石。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宋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