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奶农倒牛奶看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

这阵子很有意思,国内的新闻大家不怎么关注,反倒特别留意国外的消息,就比如这个美国奶农倒牛奶的事。

从美国奶农倒牛奶看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

其实,在疫情期间,国内也有类似的事情,各种水果滞销,鲜花卖不出去,都直接被丢弃。

从美国奶农倒牛奶看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

还有之前讲过的5块钱一只鸡的事。

这些都是疫情面前,供需失衡的一个问题。拿牛奶被倒入下水道来说,这个动机的起始点是牛奶过剩。

在美国那边,牛奶过剩的原因主要有几点:

一是提供牛奶的渠道大量关闭,比如学校、餐厅、店铺等等;

二是许多家庭早在之前就囤了大量牛奶。

从美国奶农倒牛奶看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

在供大于需的情况下,其中一个可能的办法就是降价。有个词叫薄利多销,利润低但卖的多,即便干的活也会多一些。

比方说,卖一瓶高档洋酒,利润大几千,向一个客户推销成功就行了;卖啤酒,得多生产,多卖,多包装。还得面向更多的顾客,多吆喝。卖的多,才能把整体收益提上来。

但是,牛奶是算是相对特殊的商品。它对保鲜的要求更高,保鲜、包装、运输都需要成本。

假设一瓶牛奶各种成本3元,运输3元,平时卖10元,还能挣4元。

现在降价卖,卖8元赚2元;卖6元等于白干;卖4元还得搭进去2元。

怎么着都是亏本买卖,还不如把一些成本也给省了,直接倒掉。

至于能不能直接送人,如果是周遭的个别邻居,这个还说不准。但想着大量运出去,贱卖或者直接送,运输成本不允许。

另一方面,送人会降低人的心理预期,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大家都在等免费的牛奶。免费这个概念一旦深入人心,对以后作为生产者继续卖牛奶,有点自断后路。

直接倒掉,就是在这种体制和市场里的最优解。

从美国奶农倒牛奶看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

很多人把这次,跟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倒奶事件做类比。

这一次目前来看,还不算显现出特别萧条的一面,更像是疫情所导致暂时性的供需失衡。

但本质上,都揭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

表面上只关乎经济,经济的背后,就是一个社会制度的作用。不同的体制,有不同的应对措施。

就拿这次疫情,国内的应对策略,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相差特别大。

同样的口罩、呼吸机稀缺,他们怎么做,我们怎么做,哪种效果更好。哪怕不在这种极端情况面前,什么制度才能符合百姓利益,都值得玩味。

美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走的资本主义路线,生产服务都是资本驱动,向利润看齐。

商品在社会流通的过程中,往往不靠商品本身的价值,而是靠它能让资本获得利润的价值。

所以,美联储更乐意无限量的印钱来拯救股市,先解决好资本的问题,而不是群众。这跟道不道德没关系,纯粹是社会体制面前,合理的遵循市场规律。

而在数字经济体系里,我们把通证把它理解成货币,围绕通证所产生的各种行为,生产和消耗,又能形成一种文化,秩序,甚至是文明。

经济,本质上就是资源稀缺面前如何分配。

如果资源不稀缺,就不会有那么多阶级矛盾、斗争和危机。甚至想想那是怎样一个世界,可能在历史进程里,直到科技文明进入下一个大的阶段,才可能实现。

现在讨论的经济,一定离不开人性,也才会有各种经济学分支,什么政治经济、行为经济,还有我们的通证经济。

经济本来是殊途同归,在不同的社会或者群体结构里,聚集的人不同,才需要对经济的细化和侧重,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人性。

任何历史都是有周期的,最近有一句话挺流行,叫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