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土夫子”,此人“听雷辨墓”,专家:最好不要学这种方法

别小看“土夫子”,此人“听雷辨墓”,专家:最好不要学这种方法


古有“三百六十行”之说,在今天看来,这一数字仅能理解成“比喻”;这里单说古代的“三百六十行”,很多朋友或许会联想到“农耕放牧”,除此外其实还有一种历史悠久的职业,“盗墓”。说到这或许会引起不少人的反感,毕竟“土夫子”见不得光,也是历代王朝明令禁止的一种犯法行为;但是,如今的考古活动日益增多,“土夫子”再一次进入大众视线。

别小看“土夫子”,此人“听雷辨墓”,专家:最好不要学这种方法

对考古有研究的朋友或许会发现一个问题,似乎“专家”的步伐总比“土夫子”慢半拍;当然,这里面也有法律“禁止主动发掘”的因素,除此外其实还有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严格来说,无论考古还是盗墓,手中都不可或缺有一把“洛阳铲”,作用就不多说了;但要强调一点,“洛阳铲”的发明人可不是现代考古专家,而是民国初年的洛阳“李鸭子”发明的。之所以要强调这点,并非故意贬低“专家”,而是为了突出“土夫子”的实力;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专家也承认,很多技术层面的东西,“土夫子”是当之无愧的老师。

别小看“土夫子”,此人“听雷辨墓”,专家:最好不要学这种方法

就历代古墓来说,其中“汉墓”、“唐墓”和“明墓”的价值尤为引人侧目,原因很简单,汉代是“厚葬”的开始,内容丰富理所当然;除此之外,“唐金明瓷(玉)”也是后面两个时代的古墓特点。浅显的讲,“汉墓”又分两个时代,西汉古墓没有耳室,但东汉却出现了专门放置陪葬品的“耳房”;无论考古专家还是“土夫子”,遇到西汉古墓,一般都会先在墓主尸骨的“左肩右脚”处寻找文物,但东汉古墓,其重点就变成了两座耳房,这也是"东仓西库"的由来。

别小看“土夫子”,此人“听雷辨墓”,专家:最好不要学这种方法

再说“唐墓”,标志性产物就是著名的“三合土”,无论专家还是土夫子,见到“三合土”基本就可以判断古墓的年代了;“唐墓”多为砖砌,缝隙以“三合土”粘合的密不透风,这就形成了“苍穹顶”的唐墓特征。至于明清时代的古墓,对于封土的要求更高,除“三合土”之外,明清古人还发明了“铁墓”,即在粘合土中添加铁砂或者铁片;其标志特点为墓顶结构厚实,即所谓的“七辐七券”墓顶。

当然,挖掘古墓的前提是先找到古墓,圈里有“秦埋岭汉埋坡,古方近圆”之说,乍一看有点糊涂,不过仔细琢磨也很好理解;直白点解释,秦墓多葬于山岭,汉墓多出现与山坡,此后还有“唐挖山,明堆土”等,大抵说的也是古墓位置。至于“古方近圆”,主要指古代墓葬多为“方形”,清、民国墓葬多为“圆形”,这就引出了考古专家和“土夫子”必备的技术——古代“风水学”。

别小看“土夫子”,此人“听雷辨墓”,专家:最好不要学这种方法

对现代考古或者“土夫子”来说,洛阳铲是个好东西,某角度看,它也是判断古墓年代的主要工具;比如洛阳铲下到六米左右碰到了硬物,基本可以判断为“明墓”、如果下到二十多米还没见底,基本就可以确定为“汉墓”,再深就可能是“秦墓”甚至“周墓”了。这里说的仅是“考古”的基础,其中门道还有很多,比如不少朋友熟知的“辨土”、“嗅土”等;令考古专家最为羡慕的,还是“土夫子”的风水学。

曾有专家直言不讳地说:有本事的土夫子,文化素养和古文造诣用“专家”来形容都有些屈才了;这么说或有朋友会嗤之以鼻“真是可笑,挖洞的盗墓贼,还谈什么文化素养和古文造诣?”这里解释一下了,乍一看,“土夫子”似乎就是一种盗贼;但盗墓,首先得找到古墓在什么地方吧?这就需要“风水学”的帮助,实事求是的说,虽然有“风水学”书籍传世,但并非谁都能看得懂,首先就得具备深厚的古文造诣;某种意义上说“华夏历史有多长,‘风水学’的历史就有多悠久”,其内容涉及广泛,包罗万象,并非某单一学科的专家就能研究透彻的,懂风水的“土夫子”,其实力早已超越了一般的专家。

别小看“土夫子”,此人“听雷辨墓”,专家:最好不要学这种方法

关于“风水学”,延伸到考古中就是“望闻问切”,从考古角度出发,“望”就是看植物长势,一般植物越旺盛,这里“风水”越好,有古墓的可能性就高;“闻”,大抵就是气味辨别、“问”在考古专家的理解中,变成了“踩点,问当地人”、“切”就是利用洛阳铲打洞勘察。这里强调一下,前面说的仅是从“考古”角度出发,如果从“土夫子”的角度看,其内容可就丰富多了;清代的郑观应著有《望气寻龙诀》,其中“龙来十里,气高一丈,龙来百里,气高十丈”,这就是传统风水学中“观气”的简单阐述了。

别小看“土夫子”,此人“听雷辨墓”,专家:最好不要学这种方法

再往下分,还有“气正,则从中落而穴正;气偏,从侧落而穴偏。干雄健高大,支卑小清弱,故辨气高低,识龙长短,别山弱”;“究气旺衰。春属木,其气青;夏属火,其气赤;秋属金,其气白;冬属水,其气黑;每季属土,其气黄”;“四时之色不宜驳杂,一有驳杂,即有生克制化之异,吉凶祸福之殊。春冬地气不升,夏时炎蒸混浊,独秋气清亮,俟中元之候,或清晨雨後,日落未落,日出未出,丑寅酉戌之际察之”。对古文有研究的朋友,乍一看似乎有种“看懂”的感觉,但仔细看又不完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这仅是风水学中“望”的大体概述,由此也能证明“土夫子”的文化造诣该有多深了。

别小看“土夫子”,此人“听雷辨墓”,专家:最好不要学这种方法

除此外,“望”中常见的又包括:星峰寻龙、抱水寻龙、交水寻龙、水口寻龙、龙水交界、寻龙点穴等等,这又涉及丰富的地理知识;实事求是的说,这些“学问”仅从书本上看几乎是没用的,必须要走遍名山大川去亲自观看和实践才能有所造诣,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由此可以想象“有本事的土夫子”都是怎么炼成的。除了“望”之外,古风水学中还有闻问切,这里单说“闻”,也引出了一部影视剧;影视剧中说一个“土夫子”身负异能,可以通过打雷的回声来判断古墓的方位和深度。

别小看“土夫子”,此人“听雷辨墓”,专家:最好不要学这种方法

或许有朋友要笑了“影视剧的内容也拿来说,这不胡说八道吗?”乍一看,影视剧娱乐成分较多,以此为根据的确有些“玩笑”;但在现实中,公安机关曾抓到一名盗墓团伙头目,据称他就会这种“听雷辨墓”的本事。据说这名盗墓贼在“江湖上”赫赫有名,至于名字叫什么,有关部门一直没有对外宣布,或许是怕影响过大;据此人交代,他喜欢在电闪雷鸣的天气出门活动,每当响起巨雷,此人就站在怀疑存在古墓的野外听,然后根据回声来判断古墓的准确方位和深度等信息。

别小看“土夫子”,此人“听雷辨墓”,专家:最好不要学这种方法

其实别说大多数朋友不相信,就连民警也觉得此人在“胡说八道”,但考古专家却不这么认为;据专家猜想,如果站在现代科学角度去看,“回声”是可以判断空洞环境的,理论上有点类似蝙蝠发出超声波。但人类的器官构造与蝙蝠不能相提并论,如果将“听声辨物”放在人类身上,那就有种“科幻”的感觉了;当时考古专家还想从这名盗墓贼身上获取更多的“知识”,但此人却对专家表现出轻蔑态度,甚至让其“回炉再造”,就这样,具体如何“听雷辨墓”至今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别小看“土夫子”,此人“听雷辨墓”,专家:最好不要学这种方法

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会说“这不都是废话吗?”这里解释一下,专家虽然没有完全学会“听雷辨墓”,但却真实找到了一种寻墓的方法,甚至现代考古和盗墓活动中多有利用。简单地说,现代考古或是盗墓活动,在怀疑古墓的地方先用洛阳铲打洞勘察;然后在两个事先打好的“洞”之间固定一根绳子,一边系手机,另一边系小木棍。此时手机就悬空吊在洞内,同时打开录音功能,然后在洞内扔一个大炮仗;鞭炮发生爆炸,手机依然悬空在洞内停留3——5分钟后才拿出来,并用专业设备将录音回放和分析,再往下就不说了。

别小看“土夫子”,此人“听雷辨墓”,专家:最好不要学这种方法

当然,这种方法说起来简单,“分析”却就很难了;虽说考古专家弄清楚了这种“听雷辨墓”的方法,但还是强调说:最好不要学。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认为小编写的还可以的话,请点击小程序看一看。您的点击,就是我最大的支持,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