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淘寶合作後,優信的帳和估值能算得過來嗎?

這幾天,優信股價從2.8美元,上漲到了5.88美元,漲幅超過100%。今天開盤突破6美元。而上漲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和淘寶的合作。作為曾經做空過優信,並且賺過錢的人,想談談優信目前的情況,或者說,給優信的生意算算帳。

和淘寶合作後,優信的帳和估值能算得過來嗎?


從市場的費用看優信的賣車效率:規模增長,邊際成本不降

我對優信一直好奇的地方是:二手車這個傳統生意,到優信這,怎麼就成為二手車電商了?一下子充滿了互聯網公司的味道。互聯網的典型特點是網絡效應,隨著規模的擴大,增加一些服務器,邊際成本不斷遞減。我們從財務上來算一下:優信的這個生意,到底互不互聯網?

我們先來看招股中,2016年,2017年的兩個數據:

和淘寶合作後,優信的帳和估值能算得過來嗎?


(2016、2017年總運營費用)


和淘寶合作後,優信的帳和估值能算得過來嗎?

第一張圖中,2016年的sales and marketing的成本為7.93億元,對應到第二張圖的交易量,為37.7萬輛車。對應地,我們可以計算出,優信這一年每賣出一輛車,需要花費的市場銷售成本為2100元。同理,2017年全年,優信賣出量63萬輛車,規模將近翻了一倍。而這一年的銷售和市場費用,擴大到22億元。我們計算出,銷售一輛車的總費用為3473元。

我們再看總收入,2016年為8.2億元,2017年上升到19.5億元。收入增長了100%多,而市場和銷售費用增速超過了150%。換句話說,優信高增速的收入,需要花更大的市場投放來獲得。而2017年,從業務上,也是優信的轉折點。之前給人的印象是做to b業務的優信拍。到2017年,優信在品牌上,主要圍繞“優信二手車”的傳播策略。從to b過渡到to c。

過渡到優信二手車後,花錢的效率,變得如何呢?


和淘寶合作後,優信的帳和估值能算得過來嗎?


(2018年、2017年二季度運營費用對比)

IPO後的二季報,優信的市場銷售費用:6.09億元。一共賣了多少量車呢?18.7萬輛。賣出一輛車,費用需要3247元。

Transaction volume of used cars increased to 187,710 units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18, representing year-on-year growth of 28.7%.

這和2017年一輛車3473元的費用比,看起來下降來200元。但如果我們算一下三季度,成本又上來了。


和淘寶合作後,優信的帳和估值能算得過來嗎?


(2018年Q3和、2017年Q3運營對比)

一輛車的交易成本繼續上升到3413元。逼近2017年的,每輛車3473元。高額的市場成本,使得運營費用,居高不下。我們以2018年三季度為例,我們看net loss淨虧損為5.94元,同比去年三季度為7.6億元。看起來好像收窄了。但我們看一下運營費用和運營虧損:


和淘寶合作後,優信的帳和估值能算得過來嗎?


三季度的總運營費用高達14億元,運營虧損5.4億元。去年同期,總運營費用10億元,虧損5.2億元。同比均擴大。也就是說,從運營層面,優信的這個帳,是算不過來的。而CFO談到的“三季度市場銷售及營銷費用營收佔比下降至87.5%,而去年同期為100.0%,今年第二季度為91.6%。”

這句話數據沒問題,但是,雖然銷售和市場費用佔比確實下降了,但總運營成本,卻一點沒減少。從10億上升到14億,運營虧損也從5.2億元擴大到5.4億元。

從IPO到現在,兩個季度的財報下來,優信的開支在擴大,運營虧損在加大。二手車的生意,像是一個龐大的吸金黑洞。銷售和市場的成本佔比總營收的比重下降,但是總運營費用卻大幅增加。所以我說,這個帳,運營層面都算不過來。收入8億多,僅sales 和markting就要花掉7.5億。下面怎麼算,運營層面都是虧損的。

收入結構一覽:優信應定義為一傢什麼公司?

優信的收入結構,主要是兩塊:to c和to b業務。2c中包括了二手車本身的交易收入和金融業務。to b則是優信起家的業務模塊。

之所以把優信拆分出三塊業務數據,因為分析下,會非常有意思。我們看三季報:總收入8.6億,來自to c的交易為1.3億,2c金融4.7億,to b為1.9億。從收入結構上看,優信確實已經擺脫了起家的優信拍定位,轉而成為一家to c的零售公司。但是,我們如果對比幾個數據,你會發現,優信更像一家汽車金融公司。

上一部分,我們算出來,優信交易一輛車的成本,費用高達3400元。同樣是金融收入佔比50%,我們來對比下純汽車金融的公司:易鑫。

“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汽車融資交易總數同比增長58%至約21.8萬筆。” 易鑫2018年上半年的總交易筆數為21.8萬筆(其中包含新車、二手車),由於每臺車,易鑫都是靠金融來賣車,我們這裡,可以看作是交易21.8萬量車。而易鑫花費的sales and markting多少錢呢?5.94億元。我們得出易鑫每交易一臺車,需要的成本是2724元。

易鑫的獲客和銷售,基本都來自於線下。而平均到每輛車上,成本卻還低於優信的3400元。同樣有金融業務,易鑫在獲客成本和銷售成本,遠低於二手車電商定位的優信。優信收入中,佔比過半的金融業務,並沒有帶來獲客效率的優化,還不如一家純做汽車金融的易鑫有效率。

在優信的三塊收入組成中,金融佔比為54%。猶如說優信是一家二手車電商公司,不如說優信更像是一家汽車金融公司。而和易鑫的對比中,金融給優信帶來的,除了收入,在獲客效率和運營上,並沒有產生很大的優勢。

優信的定位和運營效率,未來可能需要管理層和CFO好好像投資者詮釋的。看起來互聯網,落到財務數據上更像傳統公司。

同樣再對比Carmax,2017年收入159億美金,來自Carmax金融的佔比僅為不到4億美金。佔比不到4%。這才是真正的來自交易本身掙錢,而不是靠金融。Carmax更像是純正的二手車零售公司。所以,我們從估值上,也可以看到,Carmax一年7億美金左右的利潤,可以給到110億美金的市值。遠高於純銀行等純金融類公司的估值。

綜上,雖然優信成立已經八年了,今年也成功IPO了。但從目前的財務數據上,我覺得還有兩個地方需要去認真思考的。

財務反饋到業務上,公司仍然不夠成熟。IPO之前,優信獲得了來自VC和PE的數輪融資,從運營時間上,公司也很長。但我個人認為公司在成熟度上,更像是一家一級市場的公司。因為開始的幾年,優信的名字是優信拍,只做to b的拍車業務。由於近幾年c2c的二手車興起,優信中途“更改”了模式,把優信拍名字去掉,直接改為優信,轉而把重心轉向零售。而從兩個季度的數據上,獲客和運營效率,並沒有大幅改善。運營虧損還在逐步擴大。

雖然已經是二級市場的公司,但是數據並沒有驗證業務的模型。對應地,股價波動更大,暴漲暴跌,將是常態。風險,對二級市場投資者也更大。

競爭優勢不清晰,優信仍需要提高自身的定價權。財務數據,我認為是業務很好的解釋。由於瓜子、人人車並沒有上市,我無法拿到兩家的真實數據。但從優信的公開數據上,目前在零售端,並沒有看出真正的優勢在哪?獲客便宜?交易佣金高?這些都無法得出答案。或者說,優信反饋的數據,並無法證明,自己的優勢高於同行其他玩家。不管是客戶、車源還是落地到交易。定價權,目前都非常弱。


和淘寶合作後,優信的帳和估值能算得過來嗎?


今天把優信和淘寶的英文稿件又看了下,實在不知道上漲的原因是什麼,因為雙方只披露了一起合作,但目前還沒有實時數據。通俗的話說,優信只在淘寶開了個旗艦店。未來,真正對優信的大考,才剛剛開始。而估值上,我認為最多10-15億美金。缺錢,對當下的優信,比任何東西都緊迫。$優信(UXIN)$

利益披露:未持有優信多空倉位,未來48小時可能有交易計劃。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