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沃土·生态灌阳」之「历史事件」

「红色沃土·生态灌阳」之「历史事件」

灌阳地势图

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精忠报国”民族英雄岳飞,为平乱到过灌阳。据《灌阳县志》载,宋绍兴五年(1135年),麦岭(今广西富川县境内)汝南叛将曹成率兵进犯灌阳,攻进县城后屠城,“杀戮民众十之八九”,朝廷震怒,遣太尉岳飞[据查岳飞传记,该年二月,岳飞军职为荆湖南路、荆湖北路、襄阳府路制置使,六月后因平定洞庭杨么之乱升荆湖北路,裏阳府路招讨使;1137年授太尉(国家最高军事长官,故有岳元帅之称),时年仅35岁]率精兵七千,日夜水陆兼程赶往灌阳平乱,最后将曹军围歼于灌阳文市的大党寺(今文市镇中学内)。叛乱平息后,在大觉寺内立碑记事。


二是灌阳曾作为“升平天国”的都城。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立“太平天国”。1852年4月,太平军围桂林,克全州,入湖南,大军一路北上,声势不断扩大
受此影响,广西南宁爆发“天地会”起义,成丰二年(1852年),广西天地会首领朱洪英(?-1874年)、胡有禄(?-1855年)率会众在南宁举旗起义,很快发展到三四万人。因义军皆扎红头巾,故称其为“红巾军”。次年,克湖南永明县城。成丰四年(1854年)在克恭城后又攻占灌阳,并于当年八月十八日(1854年10月9日)在灌阳建立“升平天国”,奉“太平天德”年号,朱洪英称镇南王,胡有禄称定南王。成丰五年(1855年)夏,朱、胡接到太平天国天官丞相罗大纲邀其前往会合的信件,遂率起义军自广西攻入湖南欲北上,在克东安后遭湘军围攻,被追放弃东安,改走新宁,胡有禄在湖南新宁被俘后遭杀害,朱洪英率军退回灌阳。成丰七年(1857年)二月,克柳州。次年夏,败走贵州古州,转战湘、桂、黔三省边区。期间,朱洪英以灌阳为大本营,多次率军出击,欲突破清军围堵北上与太平军会合,终未如愿。直至成丰十二年(1862年)夏,因多年征战,元气大伤,红巾军オ完全退出灌阳,“升平天国”宣告结束。同治十三年(1874年)朱洪英在湖南宜章被捕就义。余部重返广西,逐渐偃息。

“升平天国”的王宫设在今灌阳县城民族小学内。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除科举前,这里一直是灌阳县学的所在地。


三是中国工农红军曾三过灌阳。

红军首过灌阳为1931年1月5日。当天下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两个师三个团及军直属机关约四千人,在李明瑞、张云逸(共和国开国大将)、邓小平等的率领下,北上进入灌阳县境内,当晚在木老、勒塘等村宿营。次日晨,经五里坪、阵北、永安关向湖南道县方向进发,并在湘、桂交界的永安关击溃阻击的湘军唐季候部。而后两次过灌阳则是红军长征时期的1934年9月初和11月底。红军长征两次过灌阳发生了一系列非常残酷的战斗。当年中央红军过桂北,用时不到半个月。八万中央红军自江西于都出发长征,仅湘江一役,便已损失三万有余,其残醋悲壮可想而知。近来详读《灌阳县志》(1995年版)有关章节,了解了一些细节后,オ知红军长征过灌阳分前、中、后三个阶段,前后达三个月。


四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全灌人民武装斗争。1947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蒋管区农村游击战争的指示和中共广西省工委的指示,中共广西省工委桂北特派员肖雷、副特派员曾金泉,中共灵川县特支书记阳雄飞、委员全昭毅,中共全灌特支书记邓崇济等5人,在灵川召开紧急会议,决定7月25日在桂北的灵川、全州、灌阳等10个点同时举行武装起义,并由上述5人组成桂北武装起义领导小组,肖雷任组长,肖雷、阳雄飞、全昭毅负责灵川方面,曾金泉、邓崇济负责全灌方面。7月22日,领导小组接到桂东起义失败的消息,决定提前起义。灌阳的五个点分别是县城、巨望、陈家背、新圩和小江源,具体由傅星(傅一屏)、蒋念洁、王新国、陆绍双、黄荣誉、郑高等负责。7月24日晚,起义部队20余人袭击驻在陈家背的县警察分队,双方发生交战,敌两路援兵赶来支援,不敌,遂撤,起乂失利。攻打平板乡公所和县城的另两路队伍也失利。7月底,灌阳起


义部队与全州起义部队汇合,成立了“全灌农民解放支队”,邓崇济任支队长,卢蒙坚任政委,一时拥有近千人枪。但时间不长,在国民党广西省桂林保安团和全灌等县保安队的合力“进剿”下,经过几场战斗,起义部队伤亡较大。为保存实力,主要骨干转移去灵川,其余分散隐蔽,等待时机。到1949年春,原转移到灵川的全灌农民解放支队的骨干,经过两年的武装斗争洗礼,多人已成为了桂北人民解放总队的各级领导,如傅一屏已是桂北人民解放总队(即桂北游击队)的参谋长兼路东支队支队长、政委,黄荣誊任桂北人民解放总队路东支队三大队大队长兼政委。他们率领队伍在灌阳及周边区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对国民党的基层政权进行了有效打击,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大军进军广西。当年的11月
20日,解放了灌阳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