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芳是隋唐大运河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中国具有一定的水运地位

在历史上,隋唐运河永济渠的北段由于永定河的泛滥和淤积早已消失灭迹,关于它的走向,史学界历来有争议。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黄盛璋先生的《永济渠考》和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严耕望先生的《唐代交通图考》,依据宋《太平寰宇记》记载:永济渠北端应是自天津独流镇西入巨马河(拒马河)至信安,然后北经永清东侧,安次(旧州)西北抵达幽州蓟城(今北京)。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认可了永济渠北段的这一走向。

胜芳是隋唐大运河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中国具有一定的水运地位

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黄盛璋先生的永济渠考证图

《太平寰宇記》还记载“隋大业七年,征辽途经于河口,当三河合流之处,割文安、平舒二邑戸于河口,置丰利县。”黄盛璋先生的《永济渠考》中的考证图所标注的丰利县治的位置正处于胜芳。天津市著名历史学家、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罗澍伟老师在胜芳古镇和天津历史学会的两次学术交流会上,也认可永济渠途经胜芳这一观点。

胜芳是隋唐大运河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中国具有一定的水运地位

2019年10月5号下午陪省社科院社会所王文录所长考察胜芳运河文化

康熙年间的奇才治水专家、大学士陈仪,在他的《文安河堤事宜疏》一文也提到“文安受六十六河之灌注,汇会通瓦济易水者……,距达于武平(注:胜芳)”。在历代各版的文安县志里也均明确记载着胜芳正处于河口。另外,胜芳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正处于平舒(今大城)与文安之间。这些同时印证了隋朝所治的丰利县治就在胜芳。

罗先生还判断,金史中所记载的“信安海壖”(金朝向中都转运粮食的储运基地),应当就在胜芳一带。罗先生还认为在明朝永乐十三年,胜芳到北京还是可以通航的。

胜芳是隋唐大运河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中国具有一定的水运地位

天津市著名历史学家罗澍伟老师(照片来源互联网)

到了元朝随着京杭运河的贯通,南方的粮食等主要物资从此不再通过胜芳、信安等地,而是经天津直接转运到京都北京。

明清民国时期,胜芳依托着天津通达保定的大清河航道,在华北地区仍然是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还有着很高的水运地位。在康熙版的文安县志的《疆域图》也标明着胜芳周边有发达的水系,有六十六条河流汇聚胜芳;据雍正《畿辅通志》卷四十记载:“贸易时舳舻千计”。从民国版的《文安县志》中的《文安水路图》看,中亭河、大清河支流、大清河石沟通胜芳的河道,胜芳通台头、独流的河道均交汇在胜芳,是一个五岔河口,在穿过胜芳镇市区的河道两边有众多的码头,这里自然成为周边方圆几百里的航运中心和重要的物资商品集散地。

胜芳是隋唐大运河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中国具有一定的水运地位

民国文安县志胜芳水域图

罗澍伟老师还判断穿过古镇的河道就是永济渠故道。如果这一结论得到考古认证,隋唐运河的遗存将具有重大的文化与旅游开发价值,这个具有世界级文化遗产水平的遗址,可以让胜芳重新放出光芒溢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