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犯的錯,不過是在重複前人的老路丨讀《見識》,不踩雷

hello,大家好。

今天,我想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就是《見識》。它的作者吳軍博士,履歷簡直可以說是金光閃閃,畢業於知名學府清華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擔任過Google高級資深研究員、騰訊副總裁等職務。他自己還是計算機科學家、暢銷書作家,著有《數學之美》、《浪潮之巔》、《文明之光》、《格局》等書。

這麼厲害的人物,如果我們能夠了解他的經歷和想法,那是不是在人生道路上,能夠避開一些"雷區"呢?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見識》一書,正是吳軍博士以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個人精進為主題,分享自己的職場經驗和人生經歷,給大家提供一個看待世界、看待問題的新視角。這本書在豆瓣評分有8.0分,噹噹網數萬個網友評論,還被譽為"寫給年輕人的成長啟迪之書"。

而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在讀完這本書之後,發現自己平時工作中"踩的雷",其實吳軍博士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也在書中給到我們解決的建議。

你犯的錯,不過是在重複前人的老路丨讀《見識》,不踩雷

01 雷區之一:溝通中的錯誤

在跟別人溝通工作的時候,我經常要跟別人溝通很久。與我相反,我的同事接電話後,三言兩語就能解決。這樣的反差,我卻一直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見識》一書中就提到"我們在做報告或者演講是不是自言自語,而是在進行一對多的信息傳播,其目的是讓聽眾接受我們要傳遞的所有信息。但是,很多人忘記了這個目的,只考慮怎麼能夠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完,而根本不考慮聽眾是否聽進去了。"

我認真回想我打電話和我同事打電話時候的區別,後來發現,我和我同事接電話時表現是不同的。因為我跟其他人溝通的時候,有時過於緊張,導致語速變快。雖然最終我把想說的話都說完了,但是對方卻無法聽懂我說的內容,所以我不得不一再重複。但是我同事,就會跟對方慢慢說,對方更容易聽進去,溝通起來自然就快了。

這就為什麼我和別人溝通的時候需要花費比我同事更久的時間的原因,我沒有考慮聽的人是否能夠聽進去,而是急急忙忙向別人灌輸我的想法,最後不得不再去花時間重複

注意到這一點之後,我再在跟別人溝通的時候,就要注意放慢語速,不要太緊張

你犯的錯,不過是在重複前人的老路丨讀《見識》,不踩雷

02 雷區之二:工作方法的錯誤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就是任務一多的時候,不知道應該哪個事情先做、哪個事情後做。如果是我,我會這個工作打開看幾眼,那個工作打開看幾眼,來回反覆,結果就變得無法專注在一件工作上。再加上任務數量多,我自己會感到有壓力,緊張的心情同樣也導致我的注意力分散,甚至影響到我手頭工作的進度。最後雖然任務是都完成了,但中間思路斷斷續續的,反而花費了很長的時間,效率更低。

《見識》一書中就提到,"很多我們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實想通了並沒有那麼重要"。

意思就是說任務也是有分主次的,不是所有事情非要堆在一起完成,一些不重要的工作可以延後完成。

所以,吳軍博士提倡我們應該學會做"減法"。

《見識》一書中就提到,"如果一個人不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好,他首先想到的就應該是少做事情,而不是讓自己更加忙碌。"

因此,

在任務多的這個時候,我應該做的,是找到當下最重要的工作,然後專心去完成它,把其他的工作先放在一邊,而不是每個工作都做一點。"雨露均霑"式的做法不但會拖慢進度,還容易打斷思路,重新思考又要花費更多時間。

你犯的錯,不過是在重複前人的老路丨讀《見識》,不踩雷

03 結語

牛頓曾經說過:"我之所以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我看來,《見識》這本書正是"巨人的肩膀",通過這本書,我能瞭解到自己的不足,也能知道應該如何去彌補。

除了上述我結合自己的經歷提到的內容之外,書中還有滿滿的乾貨,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如果你覺得,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中,自己有的時候屢屢碰壁但是找不到原因,或者想找問題的解決方法,那就來看看這本《見識》,也許能夠對照自己的經歷找到解開鎖的那把“鑰匙”。

當然書中能給到我們的只有建議,還需要我們自己去實踐、改進,進步不是靠說的,而是靠做出來,持之以恆,方得始終。


作者介紹:安安圓滾滾,熱愛生活、熱愛美食,說想說的話,寫想寫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