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黄龙桥

文 谢林虎

题记:偶然间于网上看到舅爷爷洪小留老师写的《黄龙桥》,顿时打开记忆闸门,一幕幕熟悉的画面在脑海中穿插、定格……

回味黄龙桥


黄龙桥,无为西南乡一个微小的地名,连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兴许都搜不到的地方。大别山余脉里,一个蕴藏着美景与传说的地方。

群山拥抱中,黄龙桥经历千载风雨,碧翠如初。遥望黄龙桥,只觉得那是周边高山之间的连接点,没有什么特别。走近时,才会发觉原来传说中的世外桃园便在眼前。怪石、松涛、竹韵、涧鸣会让你放下烦恼、忘却忧愁、只安心地融入自然,享受难得之宁静!

回味黄龙桥

黄龙桥很静,静在千年风韵里。风雨沧桑、岁月交织下,她默默守在大山深处,像是美丽的姑娘在静等上天的眷恋。不染尘埃,不理凡事,只期待日出日落间,彩霞满天,妆扮容颜。

黄龙桥很闹,闹在晨露润物的点滴、闹在倦鸟归林的喧嚣,涧溪推石于深谷叮咚,轻风拂叶于竹海婆娑。声声不绝,微之如笋之破土、花开花榭。振之如飞瀑入潭、水涨水落。

回味黄龙桥


这种静充满期待,令人睱想。这种闹又满是静谧,使人愉悦。且不必说,万物自然里的静与动,单是从山林中扑面而来的芬芳气息、便会让你忘却所以,心旷神怡。

第一次去黄龙桥时,是高一时的夏天。老魏领着暑假在画室的师兄弟们一起,搭一辆三轮车颠簸而往。到山脚下的村口,车便不能通行,师兄弟们带着干粮要徒步一段路程方可攀登。

回味黄龙桥

十七八岁的年纪,与其说赏风景不如说是单纯的户外登山活动。一路上大家兴高采烈,十几个人像比赛一样地前行。风景美,美在一路的说说笑笑里。心里甜,甜在成长的打打闹闹下。

回味黄龙桥

回味黄龙桥

一群人闹到中午时分,已是饥肠辘辘,又热又渴。令我至今未想通的是,当时为什么要买两箱桶装方便面上山?是知道,会有山里人家给我们烧开水、泡面?当然,不知道。但事实,我们都吃上了泡面。热情好客在山里人,帮我们烧了一大锅山泉水来泡面。那个味道:美!

再到黄龙桥时,是高二时的暮春。那一年,老蔡在绵绵细雨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也是非典肆虐的时期。心情沉痛的同学们,在天公放晴的某个星期天相约而行。

黄龙桥,山水依旧很美。满山杜娟绽放,火红热烈。溪边兰草依依,风骨柔韧。可,美到我们眼前的,只剩下缅怀和哀思。大家站在山顶的岩石上面对悬崖峭壁放声大吼,回音阵阵。

回味黄龙桥

美美的风景,有人总来不及奉陪到底,哪怕是一句承诺。黄龙桥永远在那里,老蔡却永远留在了心里。生命的珍贵,生命的意义,此刻正在某棵翠绿的竹上写成一个大大的“爱”字,节节成长。那个感觉:痛!

第三次到黄龙桥,是大一的暑假。几个儿时的伙伴,几经转车到达。暴雨过后的黄龙桥被洗刷的异常干净。远近各处的山影重叠,极像一幅大师的水墨画。线条勾勒出的山水竟然活了过来。线条近处明朗、远处隐约。高一点的山峰与低沉的乌云紧紧揉在一起,纠缠不清。竹叶上的水珠欲滴未滴间,映射着一丝清明。崎岖的山路总是在尽头峰回路转,一颗颗小石子卧在潭底,涟漪间折射出阵阵光华。似正积蓄力量准备和下一道瀑布冲出潭底、冲出一方天地。孰不知等待它的还是一圈清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毅力,迎来的命运依旧是水底的观赏。那个滋味:醉!

新冠肺炎第一次道路放行时,我开车带着家人又一次走进黄龙桥。现在黄龙桥已成了当地的风景区,路也不再颠簸,宽阔的水泥路一直通到山脚下的茶厂。运货索道、盘山公路向山顶延伸。我没选择登顶重游,而是有选择性地看了看涧里的潭。巨石下的清泉依然清澈,那一圈小石子仍然卧在潭底仿佛不曾动过。溪流如旧,我掬了一掌水猛嗅一口。浮过心头的不仅是湖光山色,更多的是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年!期待、怀念、盼顾、希望一涌而上。女儿小豌豆在妈妈的帮助下一会儿从水里捞石子,一会儿从地上捡竹枝。临上车返回时还说:“明天还要来”。对,明天还要来!只不过这个明天不是明天。是某个永远的将来!

回味黄龙桥

路不再崎岖、时光也不再回来。几点雨丝下的黄龙桥竟多了一层薄雾,忽隐忽现。不知道那个帮我们烧水的大叔现在过的怎么样?那颗竹上的爱是不是已长到了高处?那些小石子是否已冲出了潭?那些年的你们是否还记得黄龙桥的一切?这种心情: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