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西貝、喜茶紛紛漲價,通脹真的來了?

物價上漲了,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得到。

最明顯的一點是,幾家知名的餐飲店,如海底撈、西貝和喜茶,都公開漲價了。

海底撈、西貝、喜茶紛紛漲價,通脹真的來了?

據新華網披露,北京一位食客原本懷著激動的心情到新開門的海底撈就餐,結果發現,人均220元+,血旺半份從16元漲到23元,8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調料10元一位;米飯7元一碗;小酥肉50元一盤。

價格整體上漲了6%。

同為知名餐飲品牌的西貝,也跟進上漲腳步,隨隨便便一份土豆條燉牛肉就要80元,酸菜封缸肉也要80多元。

今天,不少網友在微博上高呼,喜茶也漲價了。

海底撈、西貝、喜茶紛紛漲價,通脹真的來了?

有記者實地走訪發現,確實有不少單品在2019年價位的基礎上漲了2元。另一知名奶茶品牌“奈雪的茶”的漲價幅度及規模雖不如喜茶明顯,但也有個別產品的價格上調了1元。

有人感嘆,隨著上述品牌推出的新品價位不斷升高,頭部奶茶品牌距離全面邁入“30元時代”似乎不再遙遠。

疫情期間,不見工資漲,不見收入增,只見物價上揚,是不是通脹時代來了?

此次物價上漲,通脹當然是原因之一,但本號以為還有其他幾個因素不可忽略。總體來看,推動此次物價快速上漲的力量有三:

1、疫情。

疫情是此次物價上漲的最主要推手。主要從兩方面推動。

第一,受疫情影響,多國開始封鎖國門,並收緊了糧食等戰略物資出口,導致各種物資價格上漲,且上漲是全球性的。

在海底撈、西貝、喜茶等品牌價格上漲之前,由於多國對糧食等戰略物資收緊了出口,導致很多人瘋搶大米、小麥等糧食物品。

恐慌性購買之下,價格紛紛猛抬頭。路透社數據顯示,目前國際市場的大米價格達到了2013年4月下旬以來的最高水平。

加拿大許多超市的商品價格已經上漲。

4月7日,外媒披露,俄羅斯最大的食品供應商計劃提高購買價格,咖啡、茶、香料、罐頭食品、通心粉、麵包和魚,根據類別的不同,增長將從5個增加到20%。

第二,疫情之下,很多生產工廠停工停產,導致物資供應緊缺。

據數據顯示,僅汽車廠商,全球就有120多家停擺。其他工廠可見一斑。

雖然中國國內目前已經進入了復工復產期,但由於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海外很多地方的工廠仍處在停擺中,物資依舊匱乏。

這些包括瓜果蔬菜等原材料的上漲,最終帶動了整個物價上漲。

4月5日晚間,在漲價遭熱議之後,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回應,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但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2、全球貨幣大放水,帶來了大通脹預期。

受疫情影響,各國為提振經濟,開啟了降息模式。美國直接將利率下調為零,之後香港、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巴西、俄羅斯、印度等多個地區跟進。

歐洲與日本央行則實施了負利率。

海底撈、西貝、喜茶紛紛漲價,通脹真的來了?

此外,美國還宣佈無限量QE以及直接向市場投放2萬億美元,換言之美國已經開啟了不限量印鈔時代。

同時,G20峰會上主要參與國還達成了總量達5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

可以說,在美國的帶頭下,全球都在放水了,我國也不例外,除了疫情以來降息降準等定向貨幣政策,根據外交部的數據,我國在5萬億美元刺激計劃中還分擔了3441億美元的指標,約24400億人民幣。

全球貨幣大放水的背景下,利率持續走低,餘額寶最新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經跌至2%邊緣。

海底撈、西貝、喜茶紛紛漲價,通脹真的來了?

利率走低和貨幣大放水帶來的必然結果是,資產價格與物價上漲。

君不見,中國的CPI已經處在近年來的高位區間。

海底撈、西貝、喜茶紛紛漲價,通脹真的來了?

3、疫情讓很多企業蒙受損失,很多商家開始以漲價為手段,奪回失去的時間與利潤。

以海底撈來說,其旗下門店1月26日停業,2月15日起外賣恢復、3月12日起堂食陸續復業。

按此計算海底撈堂食業務一季度停擺近 50 天。據中信建投此前發佈研報,判斷疫情估計為海底撈2020年的營收帶來損失約50.4億元,歸母淨利潤損失約為5.8億元。

西貝更煎熬。

2月1日,在全國60多個城市擁有400多家西貝莜麵村餐廳的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表示,疫情致2萬多員工待業,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3月,引起較大關注。

在此背景下,儘管都以成本上漲為由解釋漲價行為,但也難逃脫以漲價賺回失去的利潤之嫌。

但問題來了,疫情帶來的損失與盈利壓力,該由消費者買單嗎?消費又何嘗不是受害者之一?

整體來看,近期的物價上漲是由以上三大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考慮到疫情帶來的影響在疫情緩和、國內復工復產提速之後,會逐漸消散,下半年物價上漲可能不會這麼快。

但是,全球貨幣量化寬鬆的趨勢已經形成,通脹時代已經到來,物價與其他資產價格,仍會在通貨膨脹之下上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